两则消息引发的思考:阅读还在继续,但实体书店路在何方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如果你也关注阅读,这些天一定会被两则消息刷屏:

在西安,被誉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的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由于经营战略调整,将在10月8日终止营业;而在杭州,财经作家吴晓波则通过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声,呼吁帮帮杭州纯真年代书吧。

两座城市,两家书店,两种风格。但无论是大众熟知、热衷打卡的网红书店,还是身处景区,深耕本地文化圈24年的书吧,似乎都陷入“生意难做”的迷惘。

当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数字信息越来越多,实体书店好像不管怎么“换马甲”,都无法安之泰然,甚至离我们渐行渐远。

西安“最美书店”的黯然离场

“不要悲伤,保持阅读。”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正式发布闭店通知后,一位店员将这两行字摆在柜台醒目的位置。

这家拥有4500平方米两层实体空间,13万多册藏书的茑屋书店,曾在2021年高调亮相,被称为中国最美书店之一,它是小红书上的常客,无数青年人的打卡地,然而仅仅过去3年多,就草草收场。

图片

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宣布终止营业

在大众心里,茑屋书店是一个标志,以它为代表的日系书店成为国内不少书店模仿的对象,堪称如今网红书店的“鼻祖”。人们那时才发现,书店不只可以卖书,也可以变成“书店+万物”。

2020年起,茑屋书店开始布局中国市场,继杭州、上海后,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是其第三家门店。

但据部分西安读者反馈,与不少追求大空间的网红书店一样,这家门店地理位置偏远,不少市民过去需要近一小时的车程,“打卡”之后往往难以培养读者的消费习惯。

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的黯然离场,并不完全是日本图书品牌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而是当前实体书店生存危机的一个缩影。

图片

西西弗书店西湖银泰店停止营业通知

今年5月27日,厦门知名书店品牌“十点书店”宣布关闭在厦门的三家书店;5月28日,陪伴杭州市民9年的西西弗书店西湖银泰店正式停止营业;8月27日,钟书阁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闭店 | 还会再见吗?重庆钟书阁》,关闭了运营五年的重庆门店……

而西安迈科中心茑屋书店的原址,则是一度风靡全国的“网红书店”言几又。曾经,言几又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布局,杭州,就有湖滨银泰IN77店、西溪印象城店、福士店、大悦城店,而2020年开始,言几又被爆出拖欠租金和物业费、会员储值卡退款需等待180天等诸多问题,最终消失在图书市场中。

对于读者而言,千篇一律的布局背后,“网红书店”的新鲜感往往会快速消退。显然,曾经有用的“网红效应”,在一味追求精致化和流量裹挟下,并不是实体书店真正的“灵丹妙药”。

逛杭州茑屋,买的最多的还是文创

中秋假期过后第一天晚上,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天目里的茑屋书店,刚过晚餐时间,店里人不少。

在收银台,记者遇到在此工作了三年的小范。她告诉记者,作为中国内地首店,天目里店与日本代官山店在布局、装修上都有颇多相似之处,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打卡。

图片

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

尽管图书种类齐全,但小范表示,茑屋书店也注重差异化竞争。比如,许多外文书籍都是日本进口的,“设计、美术、建筑类书籍是我们的优势,很多书在其他书店不太容易买到。天目里周边有许多设计、美术工作室,这些群体都是我们的忠实用户。”

谈起近年来的变化,在小范印象中,随着2022年附近地铁站开通和疫情结束,人流量还是在增大,尤其是周末与节假日。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店里的文创展位也变得越来越多,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会举行摄影、美术等小型展览,丰富书店的业态。作为店员,小范自己也常会在店里消费,买得最多的是Jellycat的毛绒玩具。

图片

在茑屋书店阅读的年轻人

穿过厚重的书柜,记者找到了沉浸式阅读的小刘,书已读过半,摊开一看,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

98年出生的小刘来自太原,去年毕业后进入了天目里附近的蚂蚁金服工作,是茑屋书店的常客,“我在这里消费倒不算多,基本就图个环境。过去的中秋假期,我就在这泡了两天。”

不过,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小刘坦言,书店对他而言,更像是“购书体验馆”,在书店里看中的书,自己都会习惯性上网搜一搜,当当网肯定是首选。

最近,他就在书店看了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后,意犹未尽,马上在网上下单,通宵看完。

图片

杭州天目里茑屋书店文创产品

休息区,记者遇到了在天目里美术馆工作的犬子(微信名),几乎每晚8点半下班后,她都会来这里坐坐。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铁粉,书店里的推理小说和日本动漫区域,是犬子流连最多的地方。

“我在茑屋书店林林总总大概也花了几千块,但大头都是文创产品。最贵的一次花了400多,买了一个手指滑板。”犬子认为,天目里年轻、时尚氛围为书店保障了一定的客流量,但如果仅靠图书销售,茑屋显然没有特别的优势。

“我觉得,一座城市总要有家书店,对吧?”但这样的实体书店能走多远,靠什么才可以活得更好,犬子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吴晓波呼吁帮帮纯真年代

“这人世间缺一间书店吗?不缺。不过也许,‘纯真年代’是一个例外。”

9月18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布了题为《吴晓波:锦绣姐的“纯真年代”》的推文,并迅速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回顾纯真年代书吧创立背后的温情故事和人文情怀,同时也提到了书吧正在遭遇的问题:

“去年的经营不太好,今年的情况居然比去年还要差,受天气和景区限行等因素的影响,书店几乎每个月都在亏损。”纯真年代书吧主理人盛厦表示,书吧的经营一直处于亏损的边缘,几次差点办不下去了。

纯真年代书吧可以算是杭城举办文化沙龙最多的文化空间之一。据盛厦粗略统计,现在基本平均每天两场读书分享会,这也是客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这些活动几乎都是公益性质的。

盛厦表示,“在景区的书店,主要是‘卖座位’,就是来店里餐饮带来的消费。卖书几乎只占店里收益的10%—20%。”

要让纯真年代活下去,必须为它“造血”。这是吴晓波和盛厦的共识,但这做起来又谈何容易。

在他们谋划下,一场名为“纯真年代·结缘之夜”的线上直播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邀请读者捐出一些艺术作品、书法和“闲余”的物件,通过直播售出,尽可能地给书吧造一个小小的资金池。

但这笔钱能解决多少问题,又能改变多少局面?谁也不知道,只是大家觉得,总归要试试。

图片

纯真年代书吧举行的文化活动

也许,你会说,一家两家书店的关门,说明不了什么,相比较而言,其他业态,这两年离开大众视线的更多更快。

但是,不可否认,有且只有那些“名声在外”的书店离开,才会让人停下来,问上一句“XX就融不下一间书店吗?”

毫无疑问,可以真实地触摸、翻阅图书,与志同道合之人面对面交流的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也是大众沉浸式阅读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随着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数字化阅读的崛起,实体书店作为经营主体,也必然要经受考验。

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1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谁还在读纸质书的疑问声也越来越响。

大众阅读还在继续的当下,如何安放我们的精神世界?实体书店怎样才能过得更体面,欢迎你在评论区跟帖留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