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已导致近3000人死伤,后续效应仍在持续发酵。由于伤及平民,这样的恐慌情绪难免会蔓延。人们可能会想,这次是寻呼机对讲机,下次会不会是手机电脑?据外媒报道,在首都贝鲁特,不少民众称人们已不敢随身携带手机等电子设备。黎巴嫩人开始处理他们的通信设备,或将它们带到商店进行检查。黎巴嫩民航局19日发布一项新指令,禁止乘客在飞机上携带寻呼机和对讲机。
这次爆炸事件不仅带来恐惧,更引发人们对电子设备武器化的担忧:日常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甚至是智能汽车会不会被别人利用而突然失控。这次寻呼机炸弹爆炸事件后,有分析认为,有可能是寻呼机被远程操控,给寻呼机植入病毒软件,使得软件有硬杀伤能力,让设备造成过热引发硬件损伤。如果这种分析成立的话,我们的手机岂不是更危险,因为手机更大、电池也更大。寻呼机爆炸事件究竟给我们带来何警示?特邀军事评论员张学峰表示,寻呼机爆炸事件带来的警示作用很明显,但我们在使用手机时无需那么紧张。首先这次寻呼机爆炸基本判断应不是电池所导致,电池不可能有这样的威力。同时,正常情况下,手机满负荷运转,通常也不会导致电池爆炸。除非电池、手机设计本身存有缺陷或发生短路,才会导致电池燃烧。但燃烧和寻呼机爆炸威力不在一个水平上。所以,我们对于现在手中使用的手机等电子产品,不必有此忧虑。但这起事件须引起足够警惕。特别是手机的来源、安全防护、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需谨慎,防止被植入病毒、窃听、定位等可能。和手机相比,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都具有相当程度的智能化水平,必须要有可靠的安全系统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督,避免不可控的事件发生。这起事件不仅破坏了一个基本规则,会给民用电子产品、智能设备的流通设置更大障碍,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更加重视电子产品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