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祖武 | 发挥“戒欺”文化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弘扬“戒欺”文化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早在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浙江大学师生做形势报告时就讲述胡庆余堂“戒欺”匾故事,阐述“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利双行、义利并立、以利和义”等浙江儒商文化精神;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外中国企业考察时再次讲述“戒欺”匾故事,阐述“戒欺”文化的内涵,作出“弘扬‘戒欺’文化是企业走得远的真谛”等重要论断。
“存心济世、造福冥冥”的家国情怀是“戒欺”文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推动各项事业走稳走好走远的深厚文脉根源。胡庆余堂是胡雪岩为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秉着“是乃仁术”的理念开办的药局。胡庆余堂“戒欺”匾告诉我们,我们一贯倡导的“重义轻利”的“义”从来不是抽象的、表面的,而是具体的、深刻的,它是“存心济世、造福冥冥”的家国情怀,是“要多予少取,先予后取”的取舍之道,是每逢灾难“开仓济世”、捐款捐药不涨药价的自觉行动。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民族危亡之际还是当代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全球化时代,这种责任担当永不过时。当前,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恪守“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的信念,将家国共济的责任感融入个人生活、企业经营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坚持人人有责、事事担当,在笃行不怠中干好主责主业、办好大事难事,勠力同心实现“中国梦”。
“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质量追求是“戒欺”文化的基石,也是推动各项事业走稳走好走远的重要文化支撑。据传商圣陶朱公有一条重要的经商原则,就是“务完物”,是指在货物的买进卖出之中,要十分注重保证货物质量,务必使经营的货物保持完好,这是中国古代商人讲求诚信经营的最好见证。胡庆余堂“戒欺”匾关于“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质量追求是对中国古代商人“务完物”经商智慧的很好继承,其流传于世的“真不二价”“焚药炉”“金铲银锅”等质量管理的故事,体现出在恪尽职守中精益求精、在经年累月间坚守正确的质量价值观、在交易往来中深化质量监督管理的经营智慧,这是支撑企业走稳走好走远的重要基石,并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匹配。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我们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务完物”和“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原则、要求进一步砥砺匠心、品质和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懈追求。
“万不可欺、真不二价”的诚信品格是“戒欺”文化的核心,也是推动各项事业走稳走好走远的独特思想源泉。“诚实守信”是“戒欺”文化的核心和关键。“戒欺”匾以“戒欺”为名,并在跋文中清楚地写着“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不至欺予以欺世人”等字句。胡庆余堂大堂内还挂着“真不二价”招牌,生动体现了创始人对药店诚信经营的谆谆告诫和以接受客户评定监督的形式推动闭环落实的周到设计。古人常说,“人以信立”,“人若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要秉持中华民族重信守义的思想特质,将“万不可欺、真不二价”的诚信品格融入血脉,以此增进互信,推动各项事业持续繁荣发展。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6次提及“信用”“诚信”,包括加快建立民营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健全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等。自觉从“戒欺”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义利双行”“务完物”“诚实守信”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价值,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筑牢各项事业长远发展的文化根基。
图片
  作者:
文:桂祖武(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临平区分校常务副校长)编辑:于颖责任编辑:杨逸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