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如何改变生活,北京文化论坛探讨文化创新新路径

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赋能:精神生活与产业发展”平行论坛在京举办。论坛聚焦新时代文化文艺事业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邀请国内外文旅领域专家学者、文艺家等,探讨以文艺精品丰盈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以文化旅游赋能产业升级、城市更新的新思路、新路径,展现文旅发展新动能、新成果。
文艺的北京,也属于全世界
北京文脉悠长,从唐代的边塞诗,到元代的散曲,再到清代的小说,文化传承千年不绝。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教授、北京作家协会主席李洱在论坛上表示,北京文学既属于北京、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说,“在这里诞生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又是中国文化嬗变的标志。北京的文学植根于北京人民的生活,形成了令人瞩目的新北京作家群。”
北京也是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的集中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表示,中国美术长河奔流,以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世界艺术之林中自成体系。中国美术是历史的图像印记,是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创新是美术发展的根本动力,由此产生广泛的文化动能。彰显“大美术”时代的到来,正以设计改变中国。“如2024北京国际设计周,呈现出多方面的创新,包括京津冀三地设计周合办,启动设计生态链建设,把艺术、科技、产业、设计各界联合起来,形成设计界和产业界联动的有效平台等。”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表示,面对中外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实现广泛深入的交流交往,在于敢于创新,勇于尝试。如将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与西方现代音乐的节奏相结合,或者将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管弦乐器相搭配,营造出新颖的音乐效果。这种创新不仅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也能够展示中国音乐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文化的创新,带来新的活力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同样带来了众多产业发展的契机。当前,为了看一部剧、一台戏、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已成为一种旅行热潮。文化日益成为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引领,旅游也成为彰显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范云军介绍,旅游业在未来将越来越发挥出为民、富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应用好融通中外的新方式和新表述,宣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吸引更多外国友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罗马尼亚国家文化中心主任利维乌·策拉努在论坛上表示,文化遗产是提高公民意识和参与城市建设的基本要素。对于面临去工业化等挑战的地区而言,要想实现振兴,必须重视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价值创造。文化遗产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经济资产,也是地方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要素。他介绍,罗马尼亚拥有众多重要的文化景点,据估计,文化旅游约占罗马尼亚全国旅游总量的40%。
《世界旅游城市发展报告(2023)》显示,全球旅游产业复苏正在加速,2023年全球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41.5%,已恢复到2019年的88%,全球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恢复到2019年的近95%。
交流与合作,是共赢的基础
论坛中启动了《京津冀文化和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及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战略合作平台。
《行动计划》是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指导下,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门共同起草完成的,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为京津冀三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明确方向。未来,京津冀将持续聚焦文旅产业融合、优质文旅产品供给、区域文旅宣传推广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高效联动。
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战略合作平台,是由北京、河北、辽宁、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十省市动漫游戏产业(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共同发起的综合性动漫游戏开放式服务平台,旨在通过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展示、经验分享、对接合作的一站式交互服务,促进各省市动漫游戏企业跨区域交流与合作。
据介绍,成果发布立足北京、辐射全国,旨在高效整合京津冀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加强文旅产业跨区域协同交流与合作,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签署了4个战略合作项目,其中既有央地合作、政企联动的项目,又有聚焦“演艺之都”建设的跨行业联动,突出展示“文旅+商业”“文艺+金融”等文化赋能成果,着力推动文化和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联动。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