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第57期 | 今日主题:紧密型医联体

图片


本期要目

国家卫健委: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达2171个(权威发布)


四川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米易为何成为“样本”?(一线实践)


群众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石家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医疗服务更优质(一线实践)


让老百姓更有“医”靠——看芷江如何高效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线实践)


提升乡村健康服务能力(评论)




国家卫健委: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达2171个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介绍相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要打通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做到信息通、人员通。在管理上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让上级的资源和管理能够帮扶和带动基层的发展,使得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比较方便地获得较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2019年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已经积累了几年工作经验。经过我们认真分析和研判,决定要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工作推进为全国统一的行动。”雷海潮说,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共同发文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推进速度也比较快。到今年8月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量已经发展到2171个,推进速度符合预期。


“在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大家非常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多地方采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而且结果互认,使得基层诊断水平得到更好提升和保障,这样一个受老百姓欢迎的工作还要持续推进。”雷海潮说。


雷海潮还说,90.9%的县已经实现县级医院派驻人员到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全覆盖,也就是有接近91%的县已经从县级单位下派工作人员到乡镇去长期驻守,驻守服务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半年,而且要定期轮换,保证乡镇卫生院也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的专业人员为老百姓提供服务。此外,巡回医疗、远程诊疗的方式也在县域范围内广泛采用,受到群众的欢迎。根据监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方式,现在已经覆盖2/3的乡镇卫生院。经过这几年的探索,在这个领域中基本形成了有效的路径和推进措施。


雷海潮表示,根据工作计划,到明年年底,90%以上的县要建立县域医共体,而且紧密型的程度要有新提升,也就是上下之间机构的协同度更加良好、信息更加融通、人员交流更加频繁,使得基层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持续提升和改善。

来源:人民网


图片


四川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米易为何成为“样本”?


攀枝花市米易县曾与很多地方一样,面临医疗资源不均衡、城乡差距较大、患者外流等问题,整体医疗水平比较落后。


如今,米易打了场“翻身仗”:2023年县域就诊率达93.6%,位居全省区县前列;2023年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253.7元,累计为患者节约超2500万元。6月下旬,米易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亮相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2024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米易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向乡村延伸探索做法被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用为共富案例,入选2023年全省深化医改“十大典型案例”。


7月15日至17日,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会在米易县召开,推广米易县医共体建设经验做法。米易如何探索医共体建设?有什么做法值得多地学习?四川在线记者在该县进行了实地采访。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破旧立新

书记县长出任“双组长”,多部门“放权”为管理提效


“不用去县医院拆线、取钢针,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能完成。”7月4日,在米易县医共体白马镇分院门诊大厅,村民杨正宗告诉记者,此前他因操作机器时手指被砸,白马镇分院派出医疗团队初步处理,通过转诊机制将其转至上级医院救治,后续治疗都在乡镇卫生院,最大限度保留他的手部功能。杨正宗说,如今出门两三公里,就能在白马镇中心卫生院的“延伸门诊”里找到县级医院医生看病,还能做CT,看病不必回回往县上、市上跑。


图片

白马镇中心卫生院,也是米易县医共体白马镇分院。魏冯 摄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核心目的,是让更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县域内得到解决。”在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看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政府指导、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网底)”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构建县域整合性医疗服务体系。“这不是简单的合纵连横,涉及卫生健康、医保、编办等管理部门协作联动,涉及管理体制、服务体系重构,政策过程和改革举措复杂。”


去年年底,国家10部门联合发布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四川印发相关实施意见,还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写入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等。作为第一批全国、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从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米易回望走过的路、积累的经验,更感受到改革压力。


领导带头干,政策支撑 “全面改革”。米易把县域医共体建设从“分管负责”变成“一把手工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任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双组长。如今,米易县医共体核心人员手里都有一本392页的政策汇编,县委县政府、卫生、医保、财政、人力资源、编办等多部门同题共答,做到医共体人、财、物、机制、体制的全面保障——比如将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经费由财政差额保障转为全额保障,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比例从7∶3调整为3∶7。


米易县也注重“放”权,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组织架构怎么设、运营怎么管、人员怎么用、资源如何统筹,交给医共体决定。”米易县政府分管领导说。“人员怎么用”问题上,米易县新成立的“乡镇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很有“话语权”。“以前乡镇卫生院人才招聘零散,招聘‘各自为营’,现在我们打破人员身份界限,把乡镇医疗机构编制全部集中,求职者应聘成功后可根据考核名次及招聘单位情况,自主双向选择决定去哪个乡镇卫生院。” 米易县卫生健康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医务人员在医共体内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合理流转,实现编、岗、人的自主管理。


记者到访时,一栋写着“米易县医共体管理中心”的办公场地矗立眼前。按省卫生健康委制定的相关意见,米易设有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医保管理、药械采购、信息管理、监督管理、宣教文化“十大管理中心”,各成员单位120余名综合管理岗位人员集中办公,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运行管理效能。米易县医共体管理中心药械中心分管领导张天超说,如今,每周他要去多个乡镇卫生院,了解药械的集中采购置办,现在很多工作时间,用在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具体事务的处理上。


据统计,通过对人员、资金、药物、设备等资源的统筹安排和扁平化管理,米易医共体每年节约综合管理运行成本超过600万元,在设施设备统筹配置后避免重复投入,节约6000多万元财政资金。


攥指成拳

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基层诊疗水平提升


7月4日,米易县人民医院的放射影像诊断中心内,10多名影像诊断医师正在处理乡镇卫生院传来的影像,其中2名影像诊断医师来自米易县中医医院。“这里是米易县医共体的影像诊断‘大本营’‘大后方’,我们服务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和11个乡镇卫生院的患者。”米易县中医医院影像诊断医师李晓霞说,她接收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图像后一键回传报告给对方,一般情况下1小时回传,急诊只需20至30分钟。


图片

米易县人民医院的放射影像诊断中心内,米易县中医医院影像诊断医师李晓霞正在阅片。魏冯 摄


“过去,基层医疗机构多面临‘有影像技师、缺影像诊断医师’的痛点,简单说,缺乏有诊断资质的医生看片子。”米易县医共体放射影像诊断中心主任、米易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永高说,患者在乡镇卫生院做CT,费用比县级医院检查费少,也能享受县级医院影像诊断服务,目前“大本营”每年完成近10万人次的影像诊断。


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也在提升。“我的整体阅片量变多了,以前中医院看片子,治未病的案病例偏多,现在在‘大本营’里看片子,像肿瘤、胸腹部综合性的病例变多了。”李晓霞说。米易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和宇也讲到,近年,医院内科细分为脾胃病科、肺病科、老年病科等,相关人员培训变多了,提高了中医临床诊疗能力和水平。


图片

米易县人民医院放射影像诊断中心。魏冯 摄 


近年来,米易县建立医共体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病理检验诊断、消毒供应、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当前,还整合米易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米易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在米易县中医医院成立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质辨识和养生保健干预,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


在四川多个区县,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过去原本“各管一摊”的县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如今“攥指成拳”。县域医疗系统的“老大哥”自觉帮扶大家庭里的“小兄弟”,人才、技术、管理、服务陆续下沉,“小兄弟”开展互联网诊疗业务,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留在基层。米易县攀莲镇贤家村卫生室点位负责人张合伦分享道,考虑到当地老年人多,如今村卫生室增设中医诊疗区、自助体检、慢性病随访、健康宣教等功能,开设B超和心电图检查,与县医院影像心电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网络连接,实现疑难病例即时传输、专家会诊,为村民开通县医院的转诊绿色通道。


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至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省137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四川多地探索出特色县域医共体管理模式——


宜宾市江安县探索“实体运行”,设立具备法人资格的总医院作为独立事业单位,单独增编核岗,行使医共体人事管理、业务发展、内部考核和收入分配等自主权;泸州市泸县探索“分片管理”,结合服务人口、地理位置、机构布局等因素,因地制宜组建2个以上医共体;南充市仪陇县和米易县探索“虚实结合”,设立医共体,无独立法人资格,医共体建立党委、理事会、十大管理中心等管理框架,将成员单位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实质整合。


改革过程中,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之路注定不平坦,这时尤其需要科学指导和多方协同。去年9月,省卫生健康委、省委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医保局、省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相关意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在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信息八个方面统一管理,为优化运行机制指明方向。


来源:四川在线


图片


群众有“医”靠 幸福更牢靠——石家庄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让医疗服务更优质


“牛主任您好,我们院有一例病因较为复杂的患者……”9月4日9时30分,新华区杜北乡卫生院的全科医生安建伟,通过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医学会诊中心的大屏幕,与二院心血管内二科主任牛素贞“隔空”对话。


通过医学会诊中心的远程会诊系统,牛素贞和安建伟共同查阅了患者张素改的病历、化验结果、影像资料等,通过“面对面”的远程在线视频进行交流、探讨,约30分钟的紧张会诊后,确定了治疗方案。


“不用出社区,不用再做检查,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市级医院专家的诊断和治疗意见,省心又放心!”患者张素改的家属激动地说。


这样上下畅通的远程诊疗,得益于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近年来,石家庄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发力,全面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城区实现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覆盖,县(区)建成了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就近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滑动下方查看更多


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现在身体不舒服,就先到卫生院来看,基本的就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杜北乡卫生院,刚取了药的孙元恒老人遇到卫生院院长王文娟,忍不住称赞。


听了老人的话,王文娟很高兴。扎根基层医疗机构多年的她,明显感受到近年来卫生院在群众中的口碑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卫生院的诊疗水平,首选到卫生院就医,这些都离不开新华医疗集团的帮助。”


近年来,石家庄市以新华区为试点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提升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使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更足。


以新华医疗集团为例,该集团由市第二医院牵头成立,新华区5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加入。集团建立了以人才、技术、管理为纽带的对口帮扶、精准帮扶,使专家下沉、技术下沉、管理下沉,让群众能就近获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9月4日下午,记者在杜北乡卫生院看到,首席专家工作室外坐满了候诊的患者。当日出诊的专家是市第二医院糖尿病心血管科主任高会茹。


“您最近血糖控制得不错,还是要注意按时服药和科学饮食。”为73岁的刘名贞老人看完病后,高会茹耐心地为老人讲解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家门口就有市级医院专家出诊,不用来回奔波,真不错!”刘名贞高兴地说。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作为集团总医院,市第二医院每周都会派出40余名专家到集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开展技术帮扶,并参与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中,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的健康管理。他们还为患者提供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服务,积极参加社区健康讲座、义诊、科普宣传等活动。


“专家定期来这里坐诊带教,我们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王文娟说。


除了派驻专家下沉到基层外,新华医疗集团在市第二医院建立了医学会诊中心,依托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可与集团所属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免去了患者奔波就医之苦,减轻了患者的就医负担,让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不出乡挂上了专家号


“我有慢性胃病,之前得花上一天时间跑县城医院,如今在镇里的卫生院就能找县医院医生看病拿药,再也不用去远处了。”9月5日上午,在赞皇县院头中心卫生院,胡家庵村的村民梁二生开完药后感慨道。


在赞皇县,像梁二生这样,守着家门口就能享受县里大医院专家服务的村民越来越多。该县由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联合11家乡镇卫生院及211家村卫生室,组建了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高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让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就近享受到了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现在群众们看病,首选到我们卫生院。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接得住’。”院头中心卫生院业务副院长王晓其说。


赞皇县是石家庄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缩影。近年来,石家庄市依托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医院,牵头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通过县乡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坐诊、指导带教等形式,帮助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明确县、乡、村三级在疾病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定位,完善医共体内部、医共体之间和县域向外转诊管理规范,健全双向转诊通道和转诊平台,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将优质医疗资源实实在在下沉到乡村,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有“医”靠。


走进赞皇县医院医共体心电、超声远程诊断中心,4名医生正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阅片,不时交流探讨患者的病情。


“这里汇聚着我们医院和6家乡镇卫生院的影像检查资料,可以说是医共体高效运转的一个‘超级大脑’。”赞皇县医院院长焦文彬告诉记者,作为该县其中一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他们积极促进学科整合,先后组建了影像、检验、心电等五大共享中心,不仅降低了医共体运行成本,还推动了医疗质量提升。


不仅是在赞皇县,石家庄各县(市、区)均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搭建了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发挥远程心电、影像和会诊等功能,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统一的资源共享中心,加快推进医院病历、检验、影像等信息系统在基层应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以前无法开展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随时启动远程会诊服务,实现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用心打造高质量“就医路”


群众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好;即使患大病,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全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石家庄医疗资源和各级协作“紧密”起来,基层健康服务“网底”也随之密实。


目前,石家庄城区已实现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覆盖,其中,新华医疗集团创新开展了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1+2+X”三师共管家庭医生服务,集团内患者双向转诊率大幅提升。石家庄市还依托医疗集团建立了合理有序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实现内部行政、人员、财务、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为辖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服务,实现了“小病到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模式,提升了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幸福感。


全市16个县(市、区)共建成了2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024年上半年,医共体牵头医院协助基层完成远程心电诊断56128例,远程影像诊断35812例,节省患者就医费用93.8万元。基层医疗机构向县级医院上转患者3602人次,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转患者2837人次。医共体牵头医院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235项、新项目102项,开展住院服务乡镇卫生院占比达94.39%。


“我们将继续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促进全市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不断迈新步,为群众搭建一条有方向、有温度、有保障、有实效的‘就医路’。”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