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兆慧
太平山中央公园自开放以来,持续焕新。近日,记者从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获知,为提升太平山中央公园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优化游览体验,市园林和林业局开展了太平山中央公园品质提升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对太平山共计288亩区域开展修枝、疏伐和补植等工作。
9月20日,记者跟随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以及施工单位山东润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太平山感受“新绿”。
栽植的针叶树种
华山松、海棠、乌桕、红叶碧桃……太平山北坡绿色上新
20日下午2点半,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从太平山路登上太平山北坡。放眼望去,高度两三米左右、体型圆润的小松树被栽植在刺槐间隙中,和高大的刺槐形成鲜明对比。有的松树树冠呈柱状塔形,系华山松,有的松树树冠呈伞形,系雪松,而树皮微微发白的便是白皮松。和原来大片刺槐呈现出的灰色树干的视觉感完全不同。
放眼望去,绿油油一片
这些松树的树根周围有些用树桩围了一圈,有些用树干做三角支架,还有的做了方形支架。“这些树围和支架,是我们用砍伐掉的刺槐做的,没有浪费。树围可以保护树根并防止泥土流失,支架顾名思义就是抗倒伏。前些日的大风大雨,这些树围和支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栽植上的新树才得以完好无损。”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沿着北坡一直走,还有麻栎、海棠、乌桕以及红叶碧桃等树种。行走在丛林里,目之所及再也不是灰色的树干,和记者一般高的小树为这一路的景色增光添彩。
做三角支架
常爬太平山的市民都知道,原来太平山北坡,种植的是单一的“个头高、身子细”的刺槐。
“刺槐是一种落叶乔木,最高能够长到20多米。春夏时节枝繁叶茂,还能开出白色小花,花香四溢。”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8世纪末,刺槐被引入栽培,在青岛迅速生长,大量繁衍。如今太平山上的刺槐基本都是“二代”、“三代”。
景观层次更加丰富
但是,这些刺槐大部分东倒西歪,有的树枝还交叉在一起,显得有些杂乱,这使得观赏效果大大下降。因为年代久远,一些刺槐已经老化成枯死木、濒死木和被压木,80%的刺槐已经中空,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用砍伐下来的刺槐树干做了树围
“林子原始状态很杂乱,通过改造之后,形成了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混交的理想状态。主要的采取的措施是砍伐死树,修剪枯枝,再把伐树的地方补植一部分针叶树种。”山东润昌生态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齐少林介绍。
记者注意到,这些补植的树种不只走在丛林里才能看见,走在绿道上向两侧望,或是走在桥上向下望,都能看见一片片“新绿”。值得一提的是,一列列整齐的树木还栽植到了缆车下方。市民和游客再坐缆车向下看,景观层次也会更丰富。
缆车下面也“焕新”了
4~6个人抬一棵树,栽植树木成活率百分百
在爬山过程中,因为是斜坡,沙土很滑,走起路来都要格外小心。这样一个陡坡,加上茂密的林子,施工的困难也可想而知。
“我们施工的难点一个是从山上往下运砍伐的树,另一个是从山下往上运需要栽植的树。有些大的树需要4~6个人抬一棵,伐下来的树干树枝,也需要人力一棵一棵扛下来。因为里边进不去机械,这是我们施工最大的难点。”齐少林说。
新栽植的树种达到十余种
除了施工的高难度,浇灌也是他们需要应对的一大难题。“还有一个难题是用水难。山上水源不充足,我们需要从外界使用大型水车把水运到山上,再布上大量管道输送水分。雨季之前我们每天需要4辆水车,20人左右去浇水养护。而且因为面积大,一边浇完,另一边也就旱了,每天一直循环浇水。”
雨季之后,又进入了防涝防台风的阶段。
从去年12月18日施工开始,到今年5月1日之前全部树木栽植完成。这是因为春天植树成活率能得到保障。今年5月到现在一直处于养护阶段。
在工作人员的精心养护下,如今太平山新栽植的树木成活率达到百分百。
针叶树种与阔叶树种搭配
“森林生态修复项目总施工面积是288亩,一共是补植了2561棵。其中针叶树种1500余株,针叶树种主要栽了三种类型,雪松、白皮松和华山松。阔叶树种有麻栗、海棠、流苏、乌桕以及黄栌、红叶碧桃等树种。”齐少林介绍。
这次改造的目标是为了改善太平山的林分,提高林分质量。“从树种组成、树林结构、林分状态等方面进行了改善,提高了树林的健康程度。在林相上,采取了带状混交和片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从景观上看,栽植的针叶树种基本都在3米左右,四季常绿,可以增加景观效果。从生态多样性来讲,整个太平山的作业区域,因为增加了10余种树木,从而提高了生态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做方形支架
太平山的“绿色上新”也受到了市民关注。“去年冬天来电视塔往下看,四周全是灰蒙蒙一片,现在再上来完全大变样。原来这些刺槐歪着的、倒了的,现在整齐多了,我看树种也多了,看着多赏心悦目。”住在附近的市民戴阿姨说。
“以往到冬天刺槐叶子都掉光了,看着就是灰蒙蒙一片,等到今年冬天再到太平山北坡上面来看,下边就会完全换一个样。”市园林和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