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花到“亿”枝花 斗南,一场鲜花的狂欢

第二十二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于9月20日至22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届昆明花展将延续“‘象’往云南,世界花园”主题,彰显云南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宝库及全球主要花卉产地的独特地位,塑造绿色生态、品质优越、生态富民的“云花”公共品牌内涵,助推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美丽经济欣欣向荣,充分展示“世界花园”的非凡魅力。
图片
与上届花展相比,本届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内容内涵不断丰富、合作交流持续深化,吸引了涵盖英国、荷兰、日本、以色列、德国、丹麦、法国等13个国家的430余个国内外企业及10余个国际花卉园艺组织参展。
昆明花展自1995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产地型专业花卉展览会,今天就为您讲述一个“云花”的故事。
一枝剑兰开始的奇迹
斗南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20世纪80年代初,这里是昆明的蔬菜基地。
1983年,时任呈贡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从广东引进了剑兰种苗,在自家自留地上试种成功,他也成了斗南鲜花种植的第一人。据斗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文回忆,刚开始种植剑兰时,村民们并不认为这种“不能吃的东西”还能赚钱。
图片
80年代花市交易场景(1983年)图源:呈贡发布
那个时候斗南村还没有花市,有的村民就拉到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尚义街花市去卖。在市场上,一枝花就卖到几毛甚至一元。而那个时候,拉一车白菜去市场才几十元。初试水尝到了甜头,种花、卖花的村民就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初期,斗南村的主路上常常被花农和商贩挤得水泄不通,“斗南花街”就此成型了。这条长50米的花街,为后来成为“亚洲花都”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图片
90年代斗南村露天交易市场 图源:呈贡发布
也是在90年代,政府正式“下场”操盘。1995年,在昆明市政府的支持下,村委会把斗南村原有的蔬菜农贸批发市场改造扩建成了一个占地约12亩的花市。1999年,占地56亩的全国第一个专业花卉交易市场建成,这是花卉专业交易市场从无到有的第一次飞跃。
今天,全国每10枝鲜切花,7枝来自斗南。在斗南成交的鲜切花不仅会进入全国各个城市,还远销泰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上半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花卉交易量约72.17亿枝,交易额56.67亿元。
老产业中的“新质生产力”
《桃夭》开篇即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从古至今,识花、赏花都是中国人提升文化修养、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如何让鲜花这个“老产业”焕发新活力,鲜花从业者们也在不断地换着“花样”。
图片
鲜花电商直播
斗南花市的交易从每天上午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近几年,依托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花商们在线上搭建起一个个鲜花直播间。据今年8月初发布的《2024抖音电商云南鲜花产业带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全国超3000万名消费者通过抖音电商购买了1.46亿单云南鲜花,云南鲜花产业带超92万场直播带货促成了交易。
图片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花拍现场 陈飞 摄
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大数据为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市场的开拓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花农们了解市场从而指导生产提供了帮助。在鲜切花交易数据库里,共存储了40多个大类、3000多个花卉品种及长达20年的交易数据。
花卉生意的繁荣,离不开新兴科技的助力。昆明市晋宁区供给了全国所需超50%的鲜切花。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与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农大-云天化花卉联合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一套采后处理技术,可以将鲜切花的插瓶期从3到4天延长至7到8天。而这个中心,只是晋宁数个花卉创新团队的其中之一。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的聚集,让晋宁花卉产业真正实现了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化。
图片
昆明国际花拍中心打造的“云花”产业互联网平台。 陈飞 摄
“冷链运输”也是鲜花产销链上的关键一环,畅通的冷链运输渠道为花农和电商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在斗南,公路冷链运输以高达79%的比例成为主要物流方式,航空和铁路运输也分别占20%和1%,而这两项共同支撑起斗南花卉的国内外销售网络。另一方面,呈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花务通平台”实现基地运营情况和数据动态监测,该平台已入驻160家物流企业、用户规模超40万户,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全国33个省(区、市)和各大中小城市,运营线路2166条。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趋于丰富,鲜花消费已经不局限于节庆“礼品”,早已经转化为日常消费。站在“互联网+”风口,鲜花产业蕴藏的商机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