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西方国家“偷走”的韩国婴儿

图片

金有利走进巴黎的一家警察局,向一名警官报案,称自己四十年前被从地球的另一端“绑架”,而法国政府对此视而不见。她情绪激动,一边哭泣一边讲述这些年来她是如何一步步拼凑线索,试图回答一个简单却困扰她多年的问题:她曾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女学生,父母在社区里为人熟知,她深爱着他们。然而,1984年,她却被记录为韩国的“被遗弃孤儿”,并被送往法国陌生人的家庭。金认为,法国政府与许多西方国家一样,默许了这种通过国际收养“邮购儿童”的做法,却从未采取任何措施来保护这些孩子。

“他们的做法太草率了,”金说道,“他们从未对任何事情产生质疑。他们从未核实我的身份背景,也从未确认我的父母是否还在世。”

金是众多陷入非法收养机制的韩国儿童之一。在这种机制下,成千上万的孩子被送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家庭。如今,许多已成年的被收养者发现他们的收养文件不真实,关于他们身份的伪造让他们倍感困惑与愤怒。随着真相的逐渐浮出水面,他们要求问责的呼声已不仅限于韩国,而是扩展到了这些西方国家。

美联社主导的一项调查发现,西方各国政府对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视若无睹,甚至有时向韩国政府施压,要求继续提供儿童。调查显示,在韩国国际收养的高峰期,西方外交官处理文件的方式如同流水线一般,尽管已有证据表明收养机构为争抢婴儿送往国外而不择手段,向母亲施压,甚至向医院付款。各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西方家庭对孩子的强烈需求。

美联社与PBS的《前线》节目合作,采访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的80多名被收养者,并查阅了数千页的档案,揭示了许多被绑架或失踪的儿童是如何被送往国外的。一些儿童的姓名被篡改,婴儿甚至被调换;更有甚者,一些父母被告知新生儿患有重病或已死亡,几十年后才发现他们的孩子被送往海外的新家庭。这一系列事实揭示出,国际收养的背后隐藏着大量令人震惊的欺诈和不法行为。

图片

这场地震般的冲击波正在全球蔓延,对以韩国模式为基础的整个国际收养行业提出了深刻挑战。

荷兰在今年5月宣布不再允许本国公民从国外收养儿童。丹麦唯一的国际收养机构表示将关闭,瑞典已停止从韩国收养,挪威正在展开调查。瑞士为未能阻止非法收养公开道歉,而法国在今年3月发布了一份严厉的自我检讨报告。

美国作为这一体系的开创者,也是收养外国孤儿最多的国家,至今未对自身的责任进行反思,这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美国国务院表示,美联社的多月调查促使他们开始从档案中梳理历史。早期审查发现,韩国当时普遍存在的做法“可能导致基于伪造文件的收养”,但尚无证据表明美国官员知情。

金认为,西方政府固守着“拯救贫困儿童”的叙事,忽视了相反的证据。她表示,驻韩外交官肯定早已注意到,首尔的街头并没有大批弃婴和流浪儿童。

“我们就像商品一样被贩卖,”她说,“他们制造了假孤儿,以满足市场需求。”

图片

系统性非法行为

韩国被收养的儿童约有20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高峰期,韩国每月都会送出数百名婴儿。

无法确定有多少收养涉及欺诈,但倡导者认为大多数收养都进展顺利。但法国是收养金有利的国家,该国在3月份承认,其政府早已知道“存在系统性的非法行为”。

报告指出:"公共机构很早就收到了警报,但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在法国,外交档案和协会档案清楚地表明,这些做法在许多国家长期存在,最高层有时会收到警报,但往往孤立地处理,没有采取任何政治行动来制止这些做法。

在西方世界,由于人们可以采取节育和堕胎措施,国内可收养的婴儿数量急剧下降,许多家庭渴望拥有孩子。该体系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大多数养父母甚至无需亲自前往韩国。

“简单地说,因为有需求,所以有供应,“朴根泰说道,他带领一个团队与韩国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一起调查其收养行为。”韩国有那么多的弃儿吗?我们还没有看到这一点。”

1974年,韩国试图阻止向斯堪的纳维亚的收养,因为其政治对手朝鲜指控儿童“像动物一样在异国他乡被贩卖”。当时的韩国政府记录显示,瑞典、丹麦和挪威的外交官开始乞求领养婴儿。

1975年1月,瑞典大使在与韩国副外长的会晤中表示:"瑞典父母领养韩国孤儿并非因为韩国忽视其孤儿,而是因为没有孩子的瑞典夫妇渴望领养他们,所以继续转移孤儿是件好事。

韩国卫生部长高在弼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些国家发出了九份请求继续收养的请求,其中至少包括1455份收养韩国儿童的请求。报告称,各国大使多次拜访韩国官员,“通过发送外交文件不断催促”,并警告称停止收养将损害两国关系。一位大使写道,如果停止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收养儿童,他“担心反对韩国的公众舆论会恶化”。一位丹麦公民直接致信韩国总统,恳请他加快两名韩国男孩的收养进程。

迫于压力,韩国改变了方针。

高在1975年写道:“接受相关国家恢复收养的强烈要求,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


图片

那年7月,崔英子(Choi Young-ja)的幼子在玩耍时跑出家门,和朋友们追逐一辆喷洒杀虫剂的熏蒸车,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崔英子和丈夫立刻报了失踪,并制作了印有儿子白相烈(Paik Sang-yeol)照片和名字的寻人启事。多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带着寻人启事前往韩国最大的收养机构——霍尔特儿童服务中心(Holt Children's Services),每次都被告知没有任何相关信息。

近50年后,崔英子在尝试了所有可能的途径后,最终将自己的DNA提交给一个专门帮助韩国被收养者寻找家人的警察部门。此时的她正与胃癌抗争,住进了医院。当她被推进手术室时,心里只想着一件事:不能在见不到儿子之前死去。

去年,当她得知终于找到了儿子的消息时,崔英子情绪崩溃,倒在地上痛哭。原来,儿子在她寻寻觅觅的1975年12月被收养到了挪威,就在他失踪五个月之后。收养时,他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文件上附有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中的他紧抿嘴唇,双手向内弯曲,胸前贴着收养编号K-8818。负责将他送走的正是霍尔特——那个崔英子曾无数次前往寻求答案的机构。

崔英子愤怒至极,她冲进首尔的霍尔特办公室,要求查看儿子的完整收养档案。当工作人员拒绝在没有她儿子签字的情况下提供档案时,崔英子彻底失控。她回忆道:“当他们卖掉我4岁的儿子时,有让我签字吗?”她掀翻了椅子,扔了垃圾桶,还挥舞着一卷纸质文件表达愤怒。对此,霍尔特未回应美联社关于核实这次冲突的请求。

目前,崔英子正在与律师合作,准备起诉韩国政府和霍尔特,指控他们未经她的同意将她的儿子送往挪威。

挪威外交部发言人英格伯格·格洛彭·约翰森(Ingeborg Gloppen Johnsen)对此回应称,挪威当局“已经了解到”有关收养过程中的“严重发现”。去年,挪威政府启动了一项调查,旨在查明是否在收养过程中存在非法或不道德的行为,以及挪威官员是否未能有效控制这些行为。

图片

10月底,崔女士在狭窄的居所里紧张地踱来踱去,反复核对航班到达时间,翻看一本褪色的相册。她已经几天没合眼了。

她的儿子——如今已是一位52岁的白发时尚设计师——即将来访。

崔女士静静地站在仁川国际机场,梳理着刚做好的发型,穿着为团聚特意挑选的鲜艳粉色开衫。她一直在练习要说的话,用英语练习“对不起”。

然后他从人群中走了出来。她一眼就认出了他——熟悉的圆脸、突出的耳朵、咧着嘴笑的大眼睛。

她埋在他的胸前,嚎啕大哭,好不容易挤出几个字:

“对不起。”

图片

“我们总是会搞砸”

美国人开创了现代收养制度,从韩国收养的儿童数量远超其他国家。

20世纪50年代,来自俄勒冈州的基督教传教士哈里和伯莎·霍尔特表示,他们接到了上帝的召唤,要他们拯救朝鲜战争的孤儿。在此之前,国际收养并不常见。但战后,韩国妇女和美国士兵所生的混血婴儿遭到社会的排斥,因为社会崇尚种族纯洁,认为这些婴儿痛苦地提醒着人们美国帝国主义的存在。

农民兼伐木工哈里·霍尔特(Harry Holt)飞往韩国,带回了十几名孤儿,其中八名留给自己,四名送给朋友。贝莎·霍尔特(Bertha Holt)在回忆录中写道,霍尔特一家收到了许多希望收养孤儿的来信。

哈里·霍尔特开始用飞机将婴儿运往美国。收养家庭唯一的条件是必须是重生的基督徒。

根据档案记载,政府知道其公民迫切想要孩子:满怀希望的家长向美国政府办公室寄来了一封封充满期待的信件,请求帮助寻找收养对象。一位女士写道,她感觉自己“欺骗”了丈夫,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另一位女士说,他们想要一个父母足够聪明的孩子。还有一位女士要求收养一个婴儿,“或者一个年龄尽可能小的孩子”。

根据国家档案馆的政府内部备忘录,美国官员希望尽快处理这些收养申请,以免引起不良影响。一位社会工作者写道,一位移民官员告诉她,他的上司“不希望华盛顿方面收到任何因处理延误而感到不满的顾客的报告”。

图片

图片

记录显示,混血儿的母亲并不总是愿意放弃自己的孩子。1956年,哈里·霍尔特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提到:“一个可怜的女孩在办公室里几乎崩溃。她以为孩子去了美国后,她仍然有机会照顾他。我不得不告诉她,这是一次永久的分离,永远不会再有联系。可怜的女孩,她的孩子还没有断奶,她哭得撕心裂肺。”

随着收养业务的快速发展,许多机构加入了竞争行列,其中包括东方社会福利协会、韩国福利服务社和韩国社会服务社。然而,霍尔特公司依然是最大的收养机构,约一半的韩国被收养儿童通过该公司送往国外。1977年,霍尔特公司在俄勒冈州成立了独立的霍尔特国际公司,该公司与韩国的姐妹机构密切合作。尽管当时的韩国正在逐步摆脱战后贫困,但收养儿童的数量却仍在不断攀升。

根据明尼苏达大学图书馆的档案记录显示,大约在同一时间,一位来自国际社会服务社的社工访问了美国驻首尔大使馆,她对当时的情况感到震惊和厌恶。

“这反映出美国对前往美国的这些儿童的态度极其冷漠,”国际社东亚区主管帕特里夏·奈写道,“签证官只关心文件,从不接触孩子。”

她还提到:“美国官员似乎完全依赖这些机构的判断。有人告诉我,美国大使馆认为每个机构应该自行决定。”奈后来去世。

在1977年的一次听证会上,一位美国议员询问,为什么从韩国收养的孩子数量仍然如此庞大。移民官员承认,这主要得益于“韩国政府的积极合作”和“非常活跃的收养机构”。

一位官员作证时表示,东京的相关人员每月都会飞往首尔,停留一周,以确保这些孩子确实是可以被收养的孤儿。然而,在短短一周内要核实数百个孩子的情况,结果是,只有极少数的收养申请被拒绝。

曾参与收养改革的国务院退休官员苏珊·雅各布斯对此感叹道:“我们本该一开始就警觉,但我们没有。应该有人质疑,这是怎么回事?这怎么可能?”她坦承:“我们错了,彻底错了,总是处理得不够到位。”

她指出,法律通常偏向于养父母的意愿,系统内部几乎没有有效的保障措施。国际收养的复杂程序被硬塞进原本为国内收养设计的框架中。在联邦政府签发初始签证后,收养手续便交由数千个地方法院负责,而每个法院的法官、法律和标准各不相同。

1985年,佐治亚州格威内特县的法官霍默·斯塔克注意到,一份关于韩国双胞胎的收养文件缺少亲生父母的确认或同意书。唯一的书面材料是一位监护人签署的声明,但该声明并未明确说明此人如何获得孩子的监护权。

“这留下了许多非法操作的漏洞,”斯塔克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回忆道,“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从哪里来,他可能是被人从街上捡来的。”

图片

斯塔克法官曾向司法部长征求意见。司法部长助理大卫·威尔在回信中指出,在没有亲生父母同意文件的情况下批准收养,“将助长外国儿童买卖和绑架的行为,并最终影响本州的收养制度”。

不久之后,威尔接到上司的电话,要求他去办公室大厅看看。他回忆说,当时有一些母亲推着婴儿车带着被收养的孩子,来到总检察长办公室静坐,抗议他试图关闭收养机构。他告诉美联社记者,他很想对她们说:“我们只是希望收养过程能合法合规,尊重亲生父母的权利,确保没有孩子被偷走或买卖。”

当斯塔克拒绝了该收养申请时,佐治亚州另一县的一位法官批准了同一申请。如今,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养父仍珍藏着当天的照片——他和妻子与法官一同微笑着,双胞胎儿子也在照片中满面笑容。

在孩子们到来的第二年,收养行业将这个问题提交给了州立法机构。1986年4月,佐治亚州州长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在处理外国收养案件时,不再需要提供亲生父母的同意书,由联邦官员来决定这些孩子是否是真正的孤儿。

“对我们而言,似乎是在把孩子送往一个更好的环境——我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但当时确实有这种感觉,”唐纳德·威尔斯说道。他曾在1980年至1984年期间担任美国国务院驻首尔移民签证部门的负责人。他回忆称,他们的团队在此期间处理了超过12000份签证申请,移民官员的职责是确认这些孩子是否符合“孤儿”的定义。如果国务院认为文件无误,他们就会批准签证。

“我们只看到了文件,却从未见过孩子。我们没有资源去调查背景,无法了解这些孩子的真实情况,”威尔斯补充道。他的同事们也曾质疑这些孩子的来历,但调查的难度和资源的不足使得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图片

1988年,美国驻首尔大使馆移民专员罗伯特·阿克曼(Robert Ackerman)告诉记者,他曾听说有人贿赂生母。但他表示,尽管有人抱怨他对收养申请过于严格,但在他任职大使馆的五年中,他并未发现任何“欺诈或牟利”的证据。已故的阿克曼当时表示,他对这项业务感到“困扰”。

“当我看到一个月有500个孩子离开这个国家时,我不得不问,'我们是在做人道主义工作,还是仅仅在贩卖婴儿?'“阿克曼告诉美联社国际新闻社。”人道主义在哪里结束,商业在哪里开始?”

“这一天已经到来”

如今,美国正在就如何以最佳方式推进收养工作展开激烈的辩论,而这一模式被一些人称为存在严重缺陷。

莫琳·弗拉特利(Maureen Flatley)是一位曾参与起草国际收养制度改革方案的顾问,她认为只有回顾过去才能取得进步。她回忆起在1990年代曾对一位反对保障措施的说客说过,有一天,被收养者会长大并讲述自己的故事,这将迫使人们做出反思。

“我认为这一天已经到来,我很高兴它已经到来,“她说,”我认为美国政府早就应该对这些做法进行深入、彻底和彻底的调查。古语说'不吸取历史教训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是有原因的。

国务院儿童问题特别顾问米歇尔·贝尔尼尔-托斯(Michelle Bernier-Toth)表示,该机构正在跟踪欧洲的事态发展,并与韩国的收养问题真相调查委员会保持联系。他们同情那些认为自己的生活因欺诈和欺骗而受到影响的被收养者。她说,国务院刚刚开始与一名档案管理员合作,以了解其自身的历史,但记录很少且难以找到。

国务院强调,如今的收养情况已大不相同。2008年,美国批准了《海牙收养公约》,这是一项旨在保护跨国收养的国际条约。如今,收养机构必须获得认证,而且评估孤儿的法规和流程也更加严格。现在大多数孩子年龄较大或有特殊需求,美国跨国收养的数量从2004年的20,000人骤减到不足2,000人,去年仅有47人来自韩国。

这导致一些人警告说,严格的规定可能会导致难以从国外恶劣的环境中拯救儿童。

“当然,我和所有收养倡导者一样,更希望我们有更好的制度……确保尽可能减少非法收养的发生,“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养父母伊丽莎白·巴索莱特(Elizabeth Bartholet)说道,”但如果你把标准定为'我们希望零收养',就会剥夺数百万孩子的家庭。这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霍尔国际(Holt International)位于俄勒冈州尤金市一条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其大厅内陈列着关于其起源和基督教使命的展品: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儿童寻找家庭。这是一个备受尊重的机构,业务遍及全球,并呼吁行业采取更严格的保障措施。

霍尔特请苏珊·苏克姆·考克斯(Susan Soonkeum Cox)接受美联社和《前线》的采访,考克斯在收养机构工作了40年,于去年退休。1956年,霍尔特将大约4岁的考克斯从韩国带到美国。

考克斯否认了有关收养机构寻找婴儿送往国外的指控。

“我所知道的是,许多孩子被疯狂送到孤儿院,“她说,”如果每个在韩国和其他国家出生的孩子都能与他们的亲生父母在一起,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那该多好。但现实并非如此。”

图片

霍尔特韩国公司是美国霍尔特国际公司的独立子公司,该公司拒绝就具体指控发表评论,其他三家韩国收养机构也拒绝置评。近年来,霍尔特韩国公司一直否认存在不当行为,将收养者的投诉归因于误解和韩国的社会福利问题。东方公司总裁金珍淑表示,该机构只是执行政府政策,为“被遗弃的儿童”寻找西方家庭。

考克斯说,作为霍尔特的代表,她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一些被收养者责备她。但她相信大多数人都在幸福地生活着。

考克斯仍然称伯莎·霍尔特为“奶奶”,并记得她刚开始为霍尔特工作时,在一本巨大的剪贴簿中找到了一张小女孩凝视远方的照片。

“天哪,那是我,“她当时惊呼道,”任何蛛丝马迹都弥足珍贵。”

后来她得知父亲是一名西方士兵,而她的母亲(现已去世)给她取名为Soonkeum,在韩语中意为“纯金”。

在她40岁生日那天,她决定将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

图片

“回答我!”

大多数被收养的孩子都是婴儿,没有自己的记忆。但金尤丽记得。

她11岁时,她和弟弟被韩国机构Holt送到一对法国夫妇家,这对夫妇要求收养年龄相仿的兄妹。她的单身母亲在离婚后把他们送到了孤儿院,这样他们至少能吃饱饭,这在当时韩国很常见。1983年圣诞节前两天,一名孤儿院工作人员把她拉到一边说他们要被送走。

她感到非常害怕。她声称在新家受到虐待,但她的养父母否认了这一点。她说,她的哥哥也否认了这一点,但AP要求他发表评论,他没有回应。法官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她对她养父的投诉。

在她搬到法国的十年后,她记起了她韩国家人的名字和地址。于是,她找到了他们。

“你为什么要抛弃我?"她问她的母亲。

母亲说从来没有。当她回到首尔“天使之家”孤儿院时,得知女儿已经不在了。

图片

“天使之家"此后关闭。根据美联社通过记录请求获得的信息,从1973年到1990年,至少有390名儿童被送往外国收养家庭,其中217名被送往美国,127名被送往法国。除7人外,其余均通过霍尔特处理。

金氏兄弟的档案中包含三段相互矛盾的故事,描述了他们如何成为孤儿。

其中一份文件称,她们是被父系姨婆送养的,但金从未回忆起见过这位姨婆。韩国法律规定,只有父母、直系祖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才有权同意收养。另一份文件称,金氏母亲的同意。第三份文件称,这对姐弟被发现“流浪”街头,并因经历而变得“情感冷漠”。她不禁想问:从韩国到法国,这个系统中的每个人怎么会没有发现这些矛盾之处?

图片

她给韩国霍尔特公司前总裁打了电话,后者签署了她的文件。

她在电话中质问道:“你身为总裁,怎么能说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她把电话录音并交给了美联社。他痛骂了她一顿。

他对金说:"你现在都50岁了,应该更懂事。这是40年前的事情了。”

然后他挂断了电话。

美联社联系到金汉圭社长时,他拒绝就个别案例发表评论。

“我怎么会知道?社长在文件上盖章,作为监护人,具体工作由基层员工负责,“他说。

他补充道,他不知道Holt从何处获得这些孩子,但坚称”Holt没有做坏事”,而且机构之间不会争抢孩子。

“不,不,不,这些孩子被送往国外是政府政策,“他说,”霍尔特和其他社会福利组织扮演着中转站的角色。你们之所以送他们出国,是因为政府批准了,否则你们不能这么做。”

而设在法国的机构“世界儿童之友”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图片

金希望全世界都知道她和其他许多人的遭遇。她带着一个韩国摄制组冲到一家法国收养机构负责人的家里,按了门铃,按了足足一分钟。

“你们为什么要从我韩国父母身边夺走我?他们从未抛弃过我,"她大声喊道,不确定是否有人听到。

“回答我!”

作者:金东亨,自2014年起为美联社报道朝鲜局势。他发表过许多广为流传的报道,涉及朝鲜的核野心、韩国经济崛起的阴暗面以及韩国儿童的国际收养问题。

美联社研究员朗达·沙夫纳(Rhonda Shafner)和记者洛里·辛南特(Lori Hinnant)以及《前线》杂志的洛拉·莫法特(Lora Moftah)和艾米莉·斯特恩利希特(Emily Sternlicht)为本报道提供了资料。

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