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从横向看,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纵向看,创新落实“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协同治理机制。
今年1月2日,兰州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专题研究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作出《中共兰州市委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决定》,并下发《兰州市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着力破解“社情民意不明了、指挥调度不顺畅、服务管理不到位”等治理难题,标志着“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正式实施。当下,全市探索创新的党建引领“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正在实施,基层治理正朝着合作共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方向发展。
党建引领 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近期,一场党员研讨交流会议在城关区广武门街道新华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主要是社区中的离退休干部党员代表,会上,他们围绕人居环境整治、老旧楼院改造、安全隐患治理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建议。很多参会代表说,虽然退休了,但仍然会发挥余热,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先锋路街道位于西固区城区中心位置,街道辖13个社区,42个小区,物业服务企业17家。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纠纷日益增多,对此,街道依托街道“先锋集结号”党建品牌,打造“红色物业·先锋我的家”特色品牌,成立物业功能型党支部,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政治引领,积极推动党建资源、政策供给、服务力量向居民小区下沉,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作用明显、行业监管完备、运行机制有效、物业管理规范、人居环境和谐的“红色物业”工作格局。
位于七里河区西园街道文化宫社区的二建小区122-130号建设较早,长期以来,小区居民使用的是老式机械水表,居民们时常因为水费缴纳问题发生矛盾,由此造成小区经常停水。为此,文化宫社区通过多次召开“大党委”会议和居民协商议事会,寻求解决方案。经多方讨论,最终决定在小区内安装插卡式智能水表。当该小区的老式机械水表被更换为插卡式智能水表后,水费开始了分户核算,小区住户只需到物业充卡缴纳水费。这一举措解决了水费收缴产生“糊涂账”的问题,让居民用水更省心、更放心。
党建引领是“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的“根与魂”。在“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中,通过全面加强“镇、村、组”三级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使全市每一个党员“微细胞”活起来、基层党组织“最末梢”强起来,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确保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引导社区治理朝着合作共治、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方向发展。
网格化服务 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今年,安宁西路街道枣林西社区围绕80岁以上老年人申请办理高龄津贴事宜,开展了“零距离帮代办”服务的特殊服务。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社区网格员积极和社区“金融管家”对接,共同上门为老人进行农商银行卡的办理和申请资料的收集。张恩俊老人的妻子王梅兰行动不便,网格员和社区“金融管家”一起到老人家中为其申请办理,得到了老人的夸赞。
今年以来,七里河区稳步推进“平安细胞工程”,不断优化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其中一项举措便是迭代升级“民情流水线”工程。该区将“民情流水线”工程与“民呼我为”“民事直说”“接诉即办”等工作机制有机融合,健全“30分钟、24小时、5天、10天”限时分类办理模式。同时,建立小兰社会治理中心、区委区政府督查室、纪检监察分类督办模式,形成全要素、全流程、全周期紧密衔接、顺畅运行的闭环工作链条,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据悉,我市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工程”以来,推进各级各部门将矛盾纠纷预防在早、化解在小,做到立足基层治理体系化,依托“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时代“枫桥经验”兰州样板。此外,有效做实“市级大中枢——县区指挥部——乡街主阵地——村社桥头堡——网格前哨岗”五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阵地,完善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立足网格管理规范化,在已有网格划分和运行的基础上,按照“三级网格管理、全科网格运行”的新要求,建立大、中、小“三级网格”管理模式,整合构建“多网合一、一网通管”基础全科网格,健全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人口联管、服务联勤、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推进全科网格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行网格“红黄蓝”三色管理,依据网格问题矛盾发生量,按月动态标记红色重点网格、黄色预警网格、蓝色防范网格,开展红、黄网格集中整治,短平快解决问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
用好大数据 让服务更精准
今年7月10日至11日,由法治日报社主办的“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火热开展。展会上,兰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兰州市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田字型”基层治理体系,“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建设应用案例成功入选。
“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旨在解决以往基层治理中基础底数不掌握、社情民意不明了、服务管理不到位、诉求渠道不畅通、矛盾化解不及时、风险防范不主动的问题,对此,平台打造了“小兰民情”“小兰网格”“小兰帮办”三大功能板块,并通过数字地图的应用,在平台建立“人、地、事、物、组织”辖区治理台账,以打点标记实时掌握辖区内各管理要素的底数和分布情况。同时,以此平台为中枢,对上实现对省级平安甘肃、“陇情e通”等10余个平台的数据贯通,对下实现对市级智慧城管、大气监测、市场监管、12345政务热线、“小兰帮办”、政务资源、视频监控AI等20余个系统平台整合并行,实现了各类治理数据和工作平台的资源汇聚。
此外,平台还借助“钉钉”“支付宝”以及微信小程序等应用端口,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实现管理端、工作端、群众端“三端融合”,全方位、多领域、各角度支撑应用融合,实现应用直达、方便快捷、阳光透明的治理效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平台在“小兰帮办”板块面向群众、企业开放5个分区专栏应用场景、50项服务内容,不仅让公共服务随时随地触“网”可及,还方便群众快捷地了解村(居)情况、参与村(社区)事务、投诉反映、自身事务办理和建言献策。
为确保建好、用好、用实“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我市推动业务场景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数据更新维护工作机制,保障平台数据的活跃性、准确性、实用性。同时,推动市直各职能部门至少有一个业务主题上图,按照“谁经手、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制定业务场景的具体操作工作指引,并常态化落实“民情地图·小兰善治”平台相应业务场景的巡查、监督、管理,以及业务数据的更新完善等工作。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杨昕 文/图
责任编辑: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