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举办。国内外专家齐聚一堂,开启智慧碰撞。他们贯通历史与现实,观照中国与世界,共同从历史文化传统中发掘现代智慧,在不同文化的多元对话中探寻文明发展之路。
昨天,“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举办。图为论坛现场。
从历史中走来
“这条鱼很小,只有2.8厘米长、6毫米高,但是它却来自5.3亿年前,是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后所有的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由这种鱼演化而来……”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的分享从“昆明鱼”开始。
“由昆明鱼延伸出一条奇妙而漫长的生物进化链条……人类不断进化发展进入文明状态,从此开始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李忠杰说。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不同的历史和国情孕育了千姿百态、风格迥异的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构成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所有文明中,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人类文明,也是唯一以国家形态传承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认为,赓续不绝、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是推动中华民族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本质、最深层的原因。
李国强说,5000多年中华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脉,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源头活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大实践赋予中华文明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新时代的荣光。
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人类文明始终奔流在传承、发展、创新之路上。没有传承,文明就成无源之水,更不会形成滚滚波涛;没有创新、发展,文明之河就会逐渐干枯。”李忠杰说。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是一座有着50多万年人类史、1万多年文化史、3000多年建城史、87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伟大见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王易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角度解读北京。她认为,北京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昨天,“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举办。图为论坛现场。
李忠杰说,新时代的北京围绕全国文化中心的目标,持续建设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已经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并朝着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脉标志阔步前进。
在互鉴中进步
人类文明的长河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因融汇而壮阔。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交流互鉴也成为嘉宾们分享的关键词。
“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合作博弈的过程,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国越是快速崛起,就越要以更加自信而又谦和、更加坦诚而又理性的态度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学习,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李忠杰说。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关键历史关头,对外传播能够引起人类社会情感共鸣,可以使我们的民族形象、社会形象、国家形象更加生动鲜活。为此,我们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既要选取好的内容和题材,也要有好的渠道和方式。“推进文化传播能力建设,就是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向外部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就是让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可信、可亲、可敬的中国形象。”
艺术8(北京中法艺术之家)创始人柯思婷·佳玥(Christine Cayol)致力于推动中法两国艺术家的交流和对话。“我们有幸邀请到两位中国艺术家蔡雅玲、黄晓亮来到法国,创作与展示他们的作品;我们也曾邀请法国艺术家来北京,让他们在北京老城的中心去感受北京的文化。”柯思婷·佳玥说,这样的交流经历,让年轻的艺术家们有机会体验如何从另外一个世界获得文化灵感。
德国波恩大学终身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特聘教授顾彬(Wolfgang Kubin)为“互鉴”带来了哲学层面的表达。“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我们只有在别人的眼中才能看到自己。”他认为,要抱着友好的态度去理解、了解别人。
在传承中发展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平行论坛现场,响起了韵味十足的《梨花颂》,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舒展身段,一段清唱让观众大饱耳福。
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梅派第三代男旦传承人胡文阁现场清唱。
此次论坛以“宣讲+视频+文艺表演”的形式,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增进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理念以及发展道路的了解和认识。
胡文阁说,自己的师傅梅葆玖继承的是父亲梅兰芳的衣钵,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梨花颂》便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师父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对我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把梅派艺术传授给我,在古稀之年还为我说戏。”胡文阁动情地说,“师父走了,传承梅派艺术的历史重任落在了我身上。”
胡文阁的确也是这么做的。近年来,他每年都要抽时间到大中小学校进行京剧讲座,带着国粹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领略京剧的魅力,“我会继续把传承梅派艺术作为我的使命,让中华优秀国粹唱响新时代。”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郎佳子彧讲述了新时代非遗传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责任担当。“面人不是只能捏八仙过海、西游记,它可以与飞速发展的时代接轨,真诚地表达我们在新时代的真情实感,从而真的触动人的心灵。”他曾以电影《雄狮少年》为原型创作了系列作品,有加油助威的队友,有肃然起敬的对手,也有忧心忡忡的朋友。“用的是北京面人最传统的技巧,表达的是当代年轻人的精神:挑战自己、勇敢担当。”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面人郎”,郎佳子彧把作品全部发到了网上。“很多年轻人都很喜欢面人,现在我已经拥有200多万粉丝了,我想他们不仅仅是我的粉丝,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粉丝。”
“60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天当幕布、地当舞台,为广大农牧民累计演出40多万场,行程几百万公里……我们甚至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讲述草原故事,讲述内蒙古大地农牧民的生活与情怀。”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乌兰牧骑队员金克勒那日语气中满是自豪。他说,如今,乌兰牧骑从最初9个人的队伍发展到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摇摇晃晃的马车早已换成了崭新的大巴车;土路被水泥路取代,几天的路程现在只需要几个小时;很多村里还建起了专门的文化室,刮风下雨再也拦不住他们的演出了。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武亦彬摄
嘉宾声音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
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当今世界又处在一个重大的十字路口,面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归结起来,根本上还是世界向何处去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辨明方向,防止人类日益失去理性,防止文明成果被再次抛弃,防止基本规则被彻底破坏,防止丛林法则再次支配国际关系,防止人类再一次走错道路。
中国在十字路口的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推进文明互鉴的标志性成果。为了推进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互利共赢、文明互鉴。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
做好新时代的对外文化传播
做好新时代的对外文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认真研究当今时代国际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合情合理、合法合规、适情适度的操作方式,建立发展海外文化传播基地。要充分借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所遵循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拓展文化贸易新格局,实现国内国外两种传播资源、传统与现代两种传播方式、国内与国际两类传播规则的高度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研究员李国强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华文明为基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精神追求为底蕴,摒弃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因此,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现代力量,中华文明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基石,二者有机融合、相互作用,使中国道路选择更加自信、更加坚定,使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