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西行,取经之路

我联系上连达老师已经十年了。
图片

2012年,
我有幸见到清华建院已退休的老院长、
八十高龄的赵炳时教授。
他极为激动地对着笔记本电脑,
给我讲述浊漳河谷地古建筑和彩塑多么非比寻常。
《国之瑰宝》系列也从那时开始规划。

原计划每年出一本山西的建筑瑰宝,
总共出十本。
可惜刚出了一本,
赵院长就患病故去了。
山西从此成了我的心病。
可惜作者作品茫茫,
倾心的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

2014年,
有一天的人人网(没错,那时还有)上,
大家在疯狂转发一组山西古建筑线描稿,
非专业的我也能一眼看出来绘画者是懂古建筑的。
经过一番搜寻,
我联系上了连达老师。

屏幕这一侧的我惊呆了——
连达老师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古建筑、绘画相关的专业训练,
都是自学的!
以前看过听过的那么多标榜的“自学成才”,
原来都只是学了点皮毛。


意料之外的是,
出版事宜确定得并不顺利,
经过了大半年的漫长等待和二次列选,
《寻访山西古庙》终于确定下来。
我在连达老师不用“穷游”的间歇,
见缝插针地和他讨论关于组稿的种种想法。

2017年至2020年,
历经整整三年,
《寻访山西古庙》上下册才终于出齐。
我们有幸得到了冯骥才先生题写的书名,
另有多位专家学者写的序言。
两本书夹带的“大礼包”里,
被我塞满了值得一买的各种赠品。
图片

画山西“破庙”的间歇,
我还和连达老师商量了一组绘本——
《长城》《故宫》《颐和园》。
都是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从2019年第一本《长城》出版,
到2021年向600岁的故宫献礼,
再到2024年9月《颐和园》的诞生,
连达老师的绘画又有了明显的进步,
设计故事线也比最初更加游刃有余。

图片




十年来,

连达老师来北京的次数并不多,

好在我们平均一两年见一面,

见证了彼此“跃进”到中年,

在最艰难的时期互相鼓劲,

在精疲力尽的时候享受孩子带来的温暖。

图片


随着《寻访山西古庙》下册的出版,

连达老师寻访山西古建筑二十年的旅途,

也暂时告一段落。

他终于有条件开始专心致志地照顾家庭、安心创作。


每当他有新书出版,

我都会想到2017年第一本书的序言里李志荣老师写下的一段话:

连达也正在走进课堂,走进青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他的粉丝,加入他的行列。连达朋友圈的头像是少年悟空,金色的金箍,灿烂的微笑,我想这最能代表连达。没有谁的金箍是别人强加的,那是一种抉择。连达选择做一名行者!他行万里路,绘万卷图,就是为了记录曾经的中国的真经:我们用木、砖、石、瓦在自然山川间建构的我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如今,
连达老师已经在文博圈小有名气,
被一条、CCTV采访过,
应国图、一席的邀约做过讲座,
甚至在主持人大赛中得到了选手蔡紫的推介。

他的各种写作、游学邀约不断,
已经要见缝插针地挤时间配合我写书了。
很欣慰地看到连达老师仍怀对祖国文博的热忱,
仍然任劳任怨地守护着家人,
仍然坦荡地与朋友相处。
期待连达老师总有好作品,
期待我们的内心永远像十年前一样纯粹!
图片


原点阅读入驻小红书啦!

每天更新科普小知识

点个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