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对杭州湾、乐清湾等27个海洋生态监测点位的现场调查。调查采用了鱼类eDNA技术,只需从海里舀一杯水,就能知道有哪些鱼类曾在附近生活。这也是浙江省在管辖海域内首次开展业务化鱼类eDNA试点监测。
环境DNA,简称eDNA,是指从环境样本(如水、土壤、空气等)中提取的DNA。eDNA技术从单个环境样品中可检测广泛的物种多样性,涵盖“微生物到哺乳动物”,所有生物不论大小,都会留下“蛛丝马迹”。
“鱼类在水中生活时,来自皮肤、鳞片、粪便或其他生物活动的DNA会不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生态学教授黄备说,这项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优势,避免伤害生物个体,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范围区域进行生物监测,全面了解生态系统中的物种组成和分布情况。
现场调查时,研究团队使用一种过滤仪器,搭配特殊的DNA试剂盒,可以在10分钟内过滤5升海水,实现在船载野外环境下高效采集海水eDNA。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开展后续的样品分析,经过一系列分子生物学实验,再经测序和比对,就能确认DNA片段属于哪些鱼类。此次调查有望于今年底形成鱼类多样性分析报告。
据悉,在2023年夏季,浙江已在两个海域开展预期实验,构建了本地化的鱼类DNA条形码数据库。去年的调查共检出鱼类9目24科65属80种,鲤形目的序列数占比达到90.76%;在所有点位均发现鲫和寡鳞鱊,种级水平相对丰度占比位列前二,分别为44.18%和30.47%。
推荐阅读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我给大楼“降碳”
▶给基层减负!这地环保基层人员报表填报量减少75%,因为......
▼不打扰!执法人有了“智能触角”|记者连连看④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胡静漪 李筱盼 李沁格 王雯
编辑: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