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上海是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中心。前不久,上海设立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其中集成电路基金总金额就高达450亿,堪称“航母级”基金。
而就在最近,上海半导体产业链又迎来了一笔重量级投资——上海新微科技集团获得混改基金、工银资本、上海国投等10家机构注资。
新微集团不同于一般的半导体企业,它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国有投资与孵化公司。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孵化了中科飞测、沪硅产业、芯原股份等多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堪称上海乃至全国芯片产业链上的一台“增长引擎”。集团旗下的新微资本,更是半导体行业内的知名投资机构之一。
这次央地基金联手银行系机构,共同出资新微集团,不仅让上海诞生了一家独角兽企业,而且对整个半导体行业,都将起到推动作用。去年新微集团发布新的战略目标,提出“要打造面向集成电路特色工艺智造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本轮融资或许就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央地国资+银行,10家机构谁出手了?
本轮融资是新微集团自成立后的第一轮外部融资。先来看看这10家投资方,他们包括:
3家银行系机构:交银投资、工银资本、中银资产;
2家国家级基金:混改基金、国调基金(盛澄资本)
4家地方国资机构:上海国投、孚腾资本、杭州城投、安徽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
还包括1家央企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数据来自:据工商信息整理
其中,交银投资、工银资本、中银资产三家银行系机构,均为三家银行旗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金融AIC)。创立之初主要是为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问题,业务范围以债转股为目的股权投资业务为主。而随着市场不断发展,上述金融AIC正在股权投资领域不断延伸。
国调科改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是国调基金联合河南、苏州两地国资,联合设立的基金,管理人为盛澄资本。孚腾资本是上海国投发起,联合临港集团、上汽集团、宁德时代、哔哩哔哩等产业集团和投资机构共同设立的市场化机构。
上述10家机构投后持股比例0.7%-14%不等,合计共计持股约41%。
目前官方尚未披露这一轮投资的具体金额,但在去年11月,“权易汇每日优选”上披露了上海新微科技集团寻求增资的公告。公告中写道,“拟募集资金不超过30亿元。”若按照30亿元估算,那么新微公司本轮投后估值约为73亿元,为上海新晋独角兽。
而在本轮融资之前,新微集团的股权结构中,仅有两家股东。
一家为上海联和投资持股51%,这是上海市属投资机构,成立于1994年,专门服务国家战略,专注投资关键技术和“卡脖子”环节;另一家为上海新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49%,背后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100%控股。这两家股东,正揭示着新微集团的历史与定位。
新微集团:如何成为行业引擎的
严格来说,新微集团并不是一家典型的集成电路公司,而是一家孵化器或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它的前身是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与上海合作设立的电子研究开发基地。
上海微系统所成立于1928年,是从事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也是我国集成电路研究的先驱机构之一。1978年,该机构就研发出我国第一块双极型大规模集成电路。
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集成电路产业自主的核心问题,1983年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和上海市共建了上海市微电子研究开发基地。到了1995年,随着市场化浪潮推进,开发基地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的形式推进技术成果转化。到2016年,在原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又正式成立集团公司,“新微集团”正式宣告成立。
在80年代成立基地时,新微的目标是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企业的核心战略。为此,新微集团逐渐形成了4大业务板块:新微研发、新微孵化、新微资本和新微产业,共同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比如在新微研发板块,集团拥有上海工研院、福州物联网实验室、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等多个研究机构。新微孵化则包括新微创源、新微创邑等多个孵化器。新微资本主要负责投资。新微产业则包括上海硅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新安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这些业务板块共同构成了从技术成果转化,到企业上市的全流程服务链条。这套服务体系被称为“新微模式”。
在官方的表述中,新微模式被总结为“三位一体”:即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的技术为基础,依托新微科技集团的平台,实现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三链”融合发展。
新微集团总裁,新微资本董事长秦曦还曾在采访中总结这套模式。他说,“上海微系统所培养最优秀的科学家,上海工研院培养最优秀的工程师,新微集团培养最优秀的企业家。”简言之,要技术有技术,要资源有资源,要资本有资本。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截至2024年上半年,新微模式已经培育及投资企业超过一百五十家。其中上市企业16家,市值超2000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13家。这些数据放在全国的孵化器中都成绩不俗。
其中常被津津乐道的包括芯原股份、中科飞测、沪硅产业等龙头公司,均是出自新微之手。
比如在中科飞测这个案例中,官方报道就披露了部分信息。现复述如下:
2010年至2014年,中科飞测创始人陈鲁在中科院微电子所担任研究员,从事光学仪器设备领域的研究,并完成了前期技术积累,搭建了公司研发团队的雏形。2014年12月,陈鲁带领团队在深圳成立了中科飞测,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质量控制领域的设备研发。
2016年,新微资本领投中科飞测A轮融资,并在2019年再次追加投资,是中科飞测背后的强力支持者。与此同时,新微资本还协助中科飞测引入国投创业、新动能两家产业投资者,并且通过新微体系对中科飞测综合赋能,不断围绕其上下游产业链进行布局,为中科飞测提供更多产业端口的配套支持。
这段官方披露的信息中,重点提到了三个地方:其一,项目和技术的来源是中科院体系;其二,新微资本多轮支持,解决了前期资金短缺的不利影响;其三,新微体系围绕上下游的综合赋能。
其中,新微体系的综合赋能,并未详细阐述。但从数据上看,能够培育150多家企业,推出16家上市公司,这些“综合赋能”中无疑拥有大量的隐性知识和资源。
还有一些信息值得一提。
今年上半年,新微集团将新微西部创新中心落户成都武侯,并设立了投资基金;同时,与重庆市永川区、渝富基金等签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新微集团正在密集布局全国。未来它把“新微经验”和上海的产业资源带向各地,将对中西部集成电路的产业发展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新微资本,要做半导体行业的耐心资本
另外,频频出现的新微资本是新微集团旗下最主要的资本抓手,更值得记述一番。
公开资料显示,新微资本成立于2011年,比新微集团的正式设立还早了5年。是当时新微公司与上海科创集团联合设立的投资机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上海科创集团与上海国投合并,成立了新的上海国投。而这轮新微集团的融资中,投资方之一正是上海国投。
新微资本成立时,定位是半导体产业链的投资机构。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新微资本管理规模50亿元左右,管理了25支基金。LP中,企业投资者有28家,占比42.42%;国资类平台、政府引导基金,有20家,占比30%左右。成都科创投、蚌埠禹会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州科学城、上海硅产业集团、军民融合发展基金等都是其LP。
直投业务则出手了122次,累计投资了103家企业。最近的几笔投资包括出资苏州的中科亿海微,上海的新储集成电路等公司。
新微资本的掌舵人秦曦,是一位资深的投资家。他曾任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投资银行部总经理、金信证券副总裁。
今年8月,秦曦在接受《中国证券报》的采访时,谈到了关于耐心资本的几点看法。他说,“我认为耐心资本是一种具备长资金属性和战略眼光的,能够跨越两个行业周期或者完整的Gartner曲线,坚持责任投资和价值投资的资本形态。”
这番观点与他和新微团队倒是颇为契合。据称,秦曦在半导体领域至少已经拥有15年的研究和投资经验,这意味着他至少从2009年就在关注和研究半导体产业链,历经了多个行业阶段。
另外,在当时的采访中,他还特别谈到了银行:“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底座,也应该积极参与到创投市场的发展中。”而在新微本轮融资中,三家银行金融AIC重仓了新微集团,合计持股比例16.4%。或许秦曦在表达上述观点时,就已经给出了关于融资进展的一点小小暗示。
再说回到新微集团。本轮融资后,新微集团将在哪些地方发力,尚不得知。不过去年新微集团更新了战略目标:要打造面向集成电路特色工艺智造领域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也就是说,这家科技成果转化及投资平台要从幕后走到台前了。未来它的动作值得行业期待。
参考资料:
1.新微资本秦曦: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发挥创投科创先锋作用
2.权易汇每日优选,上海新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项目
3.上海国资,新微集团:向“芯”而行 做强产业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