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做好对外传播、处理好不同文明的关系?专家学者这样说

新京报讯(记者叶红梅)9月20日,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与发展道路”平行论坛举办。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均认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面向未来,需深化中外文明互鉴,做好对外传播,让中华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走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认为,重视历史文化,要秉持开放包容,增进文明交流互鉴。只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加强国际人文交流,深化中外文明互鉴,才能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我们必须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协力前行,始终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明确指出,中华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文明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与世界双向互动、合作博弈的过程,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相互融合的过程。李忠杰提出:“中国越是快速崛起,就越需要以更加自信而又谦和、更加坦诚而又理性的态度与世界对话,向世界学习,加强与外部世界的沟通和交流。”
与世界对话,需要做好对外文化传播工作。“做好新时代的对外文化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认为,要加大对外推介优秀文化作品的力度,让国外民众通过审美过程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那么,如何做好对外文化传播工作?于洪君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对外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既要选取好的内容和题材,也要有好的渠道和方式。“我们必须更积极地利用文化艺术形式,更广泛地借助现代化手段,全面而准确地向国际社会传播我党执政理念的先进性和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把我党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科技兴国、反腐倡廉、实现治理现代化、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政策观念,传播到整个世界;必须用真实可信、生动感人、无可质疑的中国叙事,感动国际社会。”于洪君提出,要让全世界切实感受到,当代中国的道路选择、制度设计、社会治理与成功经验,为人类共同进步注入了不可替代的正能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新选择。
于洪君表示,要通过文化传播配合并服务于文明互鉴,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崇尚正义、追求合作、谋求共赢的传统美德;把传播独立自主、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持久合作、共同进步等现代外交理念,放在突出位置;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方式,彰显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与建设性;通过生动感人、持之以恒的中国叙事,让外部世界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全面复兴,承认和接受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缔造者、国际秩序维护者、全球治理引领者、共同发展推动者的国际责任。
“我们要认真研究当今时代国际传播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特别是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合情合理、合法合规、适情适度的操作方式,建立发展海外文化传播基地。”于洪君说。
编辑 张牵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