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参加长征,他的一生横跨两个世纪!

图片

一生横跨两个世纪

经历三个历史时代

参加了两个革命

有人称他为长征途中的

“红色秀才”

为救国救民奋斗终身


图片

△周素园 (图片来自网络)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创建了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组建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员就是一位身着长袍的长者——贵州知名人士周素园先生


周素园,原名周培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1879年3月30日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县(今七星关区)。他早年立志改良政治,寻找救国之策,接受了维新思想,主张注重教育以开民智,提倡实力以抗外力。


后来,周素园主办了贵州的《黔报》,这是贵州省的第一份民间报纸,他积极宣传爱国主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


图片

《黔报》(图片来源网络)

辛亥革命期间,周素园加入了同盟会,在贵州响应革命号召,与张百麟一起组织武装暴动,夺取了清王朝在贵州的地方政权,建立了大汉贵州军政府,并出任行政总理兼办民政事务。


辛亥革命失败后,面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西南军阀混战不休的动荡局面,周素园愤愤不平,毅然回到老家毕节,在家闭门读书,以总结经验教训,沉下心来探索挽救国家、民族的道路。


图片

△周素园一家(图片由周遵鹏提供)

在家中闭门读书的十年里,周素园不仅熟读了历史和中外资产阶级先驱思想家的名著,还认真研读了马列主义著作,寻找指导人生的正确思想,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


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斗争和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使周素园看到了希望和光明,并在思想上有了新的飞跃,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救中国。 


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达毕节,在毕节组建贵州抗日救国军,周素园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红二、红六军团撤离毕节时,周素园以57岁高龄病弱之躯,离别妻子儿女,带领1000余人的贵州抗日救国军,正式加入红军,跟随红二、红六军团一起长征。


图片

在长征途中,周素园多次给云南军政要员龙云、孙渡、鲁道源等人致函,要求他们保持护国首义的光荣传统,同情抗日,使红军顺利通过云南渡金沙江北上。周素园到达陕北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多次接见,并在红军大学担任教员,除了给红军战士讲授历史知识外,还从事对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图片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素园被党中央任命为八路军高级参议,在准备开赴抗日战场之际,周素园身患严重足疾,久治不愈,因不愿成为党的“累赞”,主动向毛泽东反映愿回贵州继续为党工作的想法。毛泽东同意了周素园的想法,亲笔写信表示慰问,并在临行前与朱德等中央领导人亲自为其送行。


图片

△毛泽东给周素园写的信(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图片源于网络)

途中,周素园随身携带毛泽东、朱德致国民党西南各省军政要员的亲笔函,一路于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向国民党西南各省当局慷慨陈词,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八路军英勇杀敌的事迹,要求国民党各省当局切实履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条款,释放政治犯,团结一致抗日,还动员一批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参加抗战。


图片

图片

周素园回到毕节后,受到国民党贵州当局的严密监视。为了安全,长期闭门谢客,潜心于研究、著述和读书。1949年11月28日,毕节解放,周素园出任毕节县、毕节地区两级支前委员会主任,拖着年迈多病身体积极组织群众,支援人民解放军入川参与解放四川的“成都战役”和贵州解放初期肃清敌特土匪的运动,并参与人民政权的建设工作。


图片
△贵州抗日救国司令部旧址

1950年后,周素园先后出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积极为新中国建设、为社会主义事业献策出力。


1958年2月1日,周素园在贵阳病逝。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以及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相继发来唁电,表示沉痛哀悼。贵州省各级领导、干部群众17000余人,在周素园灵堂举行致哀、瞻仰遗容和告别仪式,为周素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葬礼。


图片

如今,在周素园故居内依旧陈列着大量的实物、照片和文字资料,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缅怀老一辈革命家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感悟革命先辈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心系人民的公仆本色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

    
编审 | 张媛媛  编辑 | 胡秋婷
记者 | 马玲玉 部分由区史志办提供
新闻热线 | 0857——8345777


点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