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城如何“驻颜”?

图片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悠久历史。1986年12月8日,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丽江古城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承载文化,文化成就古城。文化是丽江古城的血脉、根基、灵魂,丽江古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文化、多彩的民族文化,古城因浓郁的文化气息而闻名于世,更因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蓄而独具魅力。
如何坚持“在保护中开发”,让800多年的古城“活起来”?丽江古城申遗成功27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严格按照《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要求,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努力保护古城、建设古城、发展古城、繁荣古城,把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旅游环境的提高、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丰富、古城原住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依法保护如何做实?
依法保护,是建立健全遗产保护制度的“四梁八柱”之一。对于丽江古城来说,这是一次次破冰之举、一次次试水之措。
丽江古城是自然美与人工美、艺术与适用有机统一的典范,古城风貌整体保存完好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专门保护机构的设立。步入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大量游客涌入,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对古城保护的要求变得更为系统、严格。新的形势决定了必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为古城遗产保护保驾护航。
1994年,第一部丽江古城保护法律法规颁布后,丽江相继出台了《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丽江古城传统民居保护维修手册》《丽江古城环境风貌保护整治手册》《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20多个地方性法规、规章和制度,让丽江古城及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步入了法治轨道。2022年,重新修订和颁布实施了新的《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2005年起,每年的12月4日被确立为“丽江世界遗产日”。通过立法,丽江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世界遗产日活动的城市之一。目前,《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修编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2016年4月,《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正式向社会公布,并开始实施《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经营项目准入证》标识制度。丽江古城以“准入证”为抓手,定标准、强调控、严进退、重奖惩,逐步实现业态优化、标准化管理,实现遗产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相结合。同时,从2016年起,丽江古城着手对古城内的所有经营户进行“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评选,并向社会公布对“丽江古城文明诚信经营示范户”进行重点跟踪检查的结果。
如今,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工作者正探索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转型升级工作,在依法保护的前提下、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丽江古城的内涵。
商业与保护如何平衡?
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品牌对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丽江旅游产业品牌的核心和决定性因素,对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塑造城市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省科协、省文旅厅科学技术课题研究,丽江古城对丽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达63%。如何寻求商业与文化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
丽江制定完成《丽江古城5A级景区商业业态提升方案》,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确立丽江古城理想的商业业态配比为:酒吧、餐饮占10%,旅游商品经营、食品、工艺品等占40%,民族文化产品(民族文化展示传承、民族服装、东巴披肩、东巴挂毯、土特产等)占20%,客栈、散客接待服务及其他类等占30%。设立经营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制定实施了《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和《丽江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退出管理暂行办法》,将古城内经营项目划分为扶持类、倡导类、不鼓励类、禁止类四类,强化经营项目类别监管,持续创新和导入文化业态。
根植于特点鲜明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兼容并蓄的先进文化,不断加强对古城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实施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建设,在原有方国瑜故居、王丕震纪念馆、天地院、“恒裕公”民居博物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等17个民族文化展示点的基础上,2019年以来,全面推进文化项目建设,建成并向游客开放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十月文学馆、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徐霞客纪念馆等,丽江古城文化院落及展示点达到27个。
群众是古城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传承人,只有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从根本上做好丽江古城保护工作。为进一步加强丽江古城旅游高速发展过程中“古城主人”意识的树立,古城区注重增进古城居民和商户的互信互解。及时解决诉求,引导古城居民和经营户自觉参与保护、树立主人翁意识。宣传动员古城原住居民关注先贤祖辈留下的遗产,树立“古城原乡”意识,组建由社区干部和原住居民组成的社区服务队,身着民族服装开展巡逻服务,调动广大社区群众回到古城,携手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管理和呵护自己的家园。
此外,为引导商户认同古城文化,积极探索建立“新老丽江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组织带动古城经营户了解学习传统民族文化,将自身经营项目与丽江古城文化、旅游产业不断融合创新,融入本地生活成为“新丽江人”,也成为自觉投身古城保护、珍爱古城品牌的“新古城人”。
科技如何赋能古城保护?
加快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不断将先进科技成果运用到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中。丽江古城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被评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先后实施了智慧消防、智慧环保、综合指挥管理平台、经营户管理系统、人流量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等项目,以科技赋能推动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水平和智慧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其中,完成丽江古城遗产本体信息采集项目,通过对141个保护院落的信息采集,实现建筑物三维、二维信息集成,并实时对瓦屋面、墙体等进行监测预警,为遗产保护、监测和维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此外,丽江古城坚持以文化遗产为依托、旅游产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子。不仅延续了历史文化脉络,而且创造了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共生互促的“丽江模式”,成为遗产地保护管理的成功范例。
(云南法制报 记者姜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