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重蹈的覆辙——一战110周年启示录 | 特别节目》下集,带你走进真实的一战战壕,重临那些决定一战的关键历史时刻,追寻当年士兵的足迹,铭记那些无辜的牺牲,反思人类如何才能远离战争。
1. 刺杀事件点燃一战
1914年的萨拉热窝,不仅是塞族人的聚居地,更是塞族人反抗奥匈帝国统治的火药桶。
6月28日,当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維那的塞拉热窝进行访问时,人群中的一名塞族青年普林西普举起手枪,近距离连开两枪。
东萨拉热窝大学学者 德雷格·马斯特洛维奇:
“乌克兰的情况就像前南斯拉夫,住在乌克兰的俄语居民也会有这种感觉,想回到自己的‘祖国’。”
得到德国支持后,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正式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轰然拉开。
2. 我们必须铭记
“为了我们的家园,荣耀和家人,出发!”
“大家听我说,普鲁士士兵正在这里,让我们朝着他们追上去,冲!”
法国塞纳-马恩省巴尔西镇居民 记尧姆·戈瑟林:
“在每个法国家庭中,都有成员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我们要向这些战士致敬,我们必须永远铭记历史。”
当年很多士兵就是经过这里,走上一个又一个未知的前线,很多人只有20岁出头,满怀着保家卫国的信念,可是战争的残酷远超过他们的想象。此时此刻就在2000公里外,就是俄乌战场。历史和现实在这里交汇,战争好像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
3. 科技成为战争筹码
为了赢得胜利,交战各方都在准备自己的筹码。在各国陆续进入工业革命后的20世纪初,人类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纷纷被放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盘上。
一战期间,潜艇得到广泛应用。德国潜艇无差别攻击各国船只,其中就包括了一艘名为湾登号的美国油轮,这起事件也导致美国加入了一战战局。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 杰伊·温特:
“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因为受到了挑衅。”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名誉教授 杰伊·温特:
“在美国,外交政策次要,经济是首要的。”
美国参战后,迅速派遣舰队护航,以确保大西洋运输线的安全,并派遣了数百万军队前往欧洲战场。新增的军力极大地增强了协约国的战斗力与士兵的士气,战争形势开始向协约国逆转。
4. 战壕的沉默诉说
法国马西热一战战壕遗址向导:
“那时冬天的温度很低,零下15度甚至更甚,很多人的脚都冻伤了,必须把脚砍掉。战壕还积水严重,积到膝盖那么深。这里有老鼠、虱子、苍蝇,还有那些留在地上的人的尸体,苍蝇会顺着尸臭来到这里,这是一个地狱。”
法国佩罗纳一战历史博物馆馆长 亨利·缪勒:
在整个战壕走访快结束时,我们的向导早已忍不住热泪盈眶,多年来,他与一群居住在附近的志愿者居民一起,义务重整、维护这片战壕遗址,他们珍视着这片一战士兵们曾战斗过的土地。
法国马西热一战战壕遗址向导:
5. 鲜花与悲歌
法国一战牺牲士兵后代 凡妮莎:
“1915年10月6日,我的高祖父是在这里牺牲的,遗体是1979年被发现的。”
法国一战牺牲士兵后代 凡妮莎:
“他的身体条件并不适合参战,但战争初期军队伤亡惨重,他在1914年12月28日被征召入伍。别无选择,他只能去。”
法国一战牺牲士兵后代 凡妮莎:
6. 创伤与反思
法国塞纳-马恩省巴尔西镇镇长 皮埃尔·爱德华·杜伊奎:
“经济全球化,社会全球化。唯独政治体制不是全球化的,这就是难点所在。”
本周六晚22:00
凤凰卫视中文台特别呈现
《不能重蹈的覆辙——一战110周年启示录》
下集
敬请关注!
编辑:苏炜佳
今日视频推荐:
·特朗普向犹太人喊话:不选我,以色列恐灭国
·“杀人寻呼机”成战争新招式?|凤凰聚焦
·鉴证|印度掀起“全球高端卷”,政商科技界无一幸免?他们为啥升得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