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频·长天新闻 讯 9月21日上午,红杜鹃·中国红色文化传播视听作品创作分享会在井冈山市委红色教育基地举行。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陆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新闻与传播研究室主任、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本科生院院长、教授、博导王晓红;教育部大数据与国家传播战略实验室执行主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导李卫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助理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何静5位专家,专程从北京、武汉赶到井冈山,分两个会场,与1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分享交流红色文化创作传播的新特点、新趋势,共同探讨红色文化创作的成功密码。
陆地教授作了题为《周边传播视野下的“红色”活力》的分享。他用“红丝线”“红血球”“红景天”三个词,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色文化的象征与价值,深入分析了红色文化的周边传播路径与模式,为运用和转化好红色文化资源提供了思路。
冷凇博士分享的题目是《融媒时代红色题材创新创作》。他通过《时间的答卷》《觉醒年代》等丰富的案例,阐释了红色题材创作的“青春笔法”、类型创新、叙事新特点等,鼓励创作者要于寻常处见惊雷,于相似处寻规律,于唯一处创选题、于智能处增视效。
王晓红教授就《锻造红色题材创作创优新活力》作了分享。她说,大批90后、00后正成为网络平台主流人群,红色文化创作尤其要注重“网”力迸发,突破线上线下场景壁垒,开拓社会共情新阵地;发挥头部平台作用,构筑价值传播同温层;通过价值引领年轻化表达,点燃时代审美新风尚;在强化互动中实现传播新效能。
新技术在文化创作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持过多项信息化规划和大型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李卫东教授,在题为《万物互联网时代红色文化的智能云传播战略》分享中,提出了建设红色文化大数据开放共享机制、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工具开发全媒体形态的红色文化作品、建设面向鸿蒙操作系统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建构红色文化的大模型平台的建议,给人以启示。
作为2024 年中国 AI 春晚节目的幕后技术指导者和共创者,何静博士后在题为《AIGC技术在红色文化视听创作中的应用》的主题分享中,充分展示了AIGC技术在红色文化视听创作中的场景应用,让与会人员看到新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创作的前景与未来。
分享会上,专家们旁征博引,提出许多新观点、新思路和创作新路径,得到与会人员高度赞许。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经常开展类似高水准的红色文化创作分享会,让更多创作者在多元探索中,留下新的红色印记。
红杜鹃·中国红色文化传播视听作品创作分享会由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江西省委宣传部、吉安市委市政府主办,是“追寻光辉足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引导广大创作者,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创作红色文化精品力作,通过全媒体立体式传播,把红色文化发扬光大,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今视频长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