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孔庙仰高坊两侧石栏望柱上雕刻的72只系着红绸花的石狮子,气宇轩昂地等待着市民的到来。历经167天,这片古建筑群清除隐患、保存古貌,不仅恢复昔日荣光,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嘉定孔庙修缮竣工暨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陈列揭幕仪式昨天举行,今天起恢复对公众开放。
古庙修葺兼顾“形”与“魂”
嘉定孔庙,亦称文宣王庙,由首任知县高衍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迄今已逾800年,自南宋淳祐九年(1249年)至清末,嘉定孔庙陆续修缮、增扩、重建达70余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全国罕见的庙、学、书院“三合一”建制,被誉为“吴中第一”。它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也是江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县级孔庙。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嘉定孔庙距离最近一次全面修缮的1983年已过去40年,由于自然风化和长期使用,嘉定孔庙面临着大成殿和明伦堂的梁架整体向北倾斜、屋顶渗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隐患,逐渐影响到嘉定孔庙的结构安全、历史风貌及其持续使用。为遵循古建筑维护规律,保护并发挥其文物价值,当年5月,嘉定孔庙启动修缮工程,对庙祀前区、庙祀主区、儒学片区、书院片区4个区域分别进行专项修缮。
嘉定博物馆馆长王新宇介绍,此次修复运用多项非遗技艺,涵盖石质文物保护、木结构修复、泥塑复原以及广漆施作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基本原则,在不改变文物原有状态的前提下,实施最小程度干预;所采用的修复材料和技术均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和可逆性,确保文物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修缮工程历时167天,在消除了影响嘉定孔庙保存的不利因素的同时,还保障了结构安全,保护了文物建筑原貌及其包含的历史信息,为展陈更新打下基础。
多样展陈让文物“讲述”科举故事
同步揭幕的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总面积达2270平方米,展出文物及辅助展品300余件(套),其中不乏一级品等珍贵文物若干件。展览以嘉定孔庙为依托,融合地域特色,新推出的“科举与上海”板块,以古代嘉定县和上海地区的科举历史为焦点,展区中清代学术巨擘钱大昕、王鸣盛等人的著作陈列,彰显了自明清以来上海地区人文荟萃的盛况,对于整个展览有着画龙点睛之效。
除了科举文物展品展示之外,为提升展厅的互动性,博物馆通过结合声光技术、艺术景观、场景复原以及互动沉浸式体验等多种手段,精心打造殿试艺术景观、孔子圣迹图创作画、钱大昕与王鸣盛读书场景、科举号舍场景复原等重点展项,让文物生动“讲述”科举故事,使观众直观感受科举制度1300年的悠久历史和教化嘉定的独特魅力。
据悉,嘉定博物馆为弘扬国学,将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书院建筑——当湖书院,规划成为国学文化宣教的特色场馆,新增设社教体验区与智慧展区,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深度挖掘并强化嘉定孔庙的教育潜力,不仅为古建筑赋予新生,更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滋养文化传承与发展。
作者:商慧
文:本报记者 商慧图:采访对象供图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