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份喜悦,要在今天晒一晒!

新中国成立75年来

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农业强国建设加快推进

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稻田金黄,玉米丰硕,瓜果飘香

……

处处是喜悦的丰收图景

  


东北平原,黑龙江青冈县

玉米科技锁鲜,只用3小时


眼下,东北平原的玉米
正是采收时节
黑龙江青冈县一家合作社负责人阮万超
忙得团团转
合作社8000亩地
5台采收一体机械在田间运转
每天最多能收90万穗鲜食玉米
采摘完成后,即刻送到厂区,加工锁鲜

图片
海拔216米,青冈县的鲜食玉米田。段洪伟摄(人民视觉)

阮万超和玉米“打交道”已有十余年
他越发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
鲜食玉米
“鲜”味来自不断迭代的优良品种
也来自越来越先进的加工方式
一穗玉米从田间到生产线完成“锁鲜”
只需3小时内
“以前,品种一般
更没有加工包装
直接在大田里就卖了
一穗玉米有时只卖8角钱
现在,我们的鲜食玉米
在超市卖到5元一穗”

技术从哪儿来?
青冈县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共建鲜食玉米品质提升产业技术研究院
开展技术研究
青冈县农业农村局起草标准
规范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全县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7万亩
年产鲜食玉米4亿穗,加工企业达27家
年产值超6.5亿元
 
黄河冲积平原,山东嘉祥县

育出好种子,长出“金豆子”


山东济宁嘉祥县
几场秋雨后,田间湿度大
大豆种植户曹中德心里直打鼓
请来农艺师给大豆“问诊把脉”
“第一年做大豆繁制种
可不能出岔子,要当种子卖的”

图片
海拔45米,种业公司工作人员查看大豆生长情况。赵 威摄(人民视觉)

曹中德繁制的“郓豆1号”
亩产能达到730多斤
连续两年刷新山东夏大豆高产纪录
刚繁制的时候
曹中德问工作人员
“你就说赚钱不?”
“繁育大豆收购价比市场商品豆收购价高
你只管做好田间管理,销售包给我们”
收成到底如何?
曹中德算起账:
有了良种良法,每亩增收100多斤
收购价还高出5角左右
算上原先的产量一亩地多挣200多元
“收入增长12万多
俺种的是名副其实的‘金豆子’!”

嘉祥县每年新审定10余个大豆新品种
目前拥有大豆种质资源
及育种中间材料3万余份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曹中德自信满满
“育出好豆种,才能种好豆
好种子有俺的一份功劳”
 
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西永丰县

良机助力,种粮轻松了不少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西吉安永丰县沙溪镇沙台村
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
“今年光杂交稻就种了200亩
亩产约600公斤”
阳光下,摸着金黄的稻穗
温明生很欣慰

图片
海拔162米,温明生查看水稻长势。人民日报记者 王 丹摄

在他负责的农事服务中心里
不仅有现代化育秧流水线
还有收割机、旋耕机、烘干机等
各类农业机械
“瞧!这些农机上装了智能监控
我在手机上可实时了解农机运行状况”
过去,每亩地一年
用工成本最少要350元
实现全程机械化后
每亩地可省成本近200元
“新购置农业机械,还能享受政府补贴
有了现代化的农机帮忙
种粮轻松了不少”温明生说
 
永丰县农业农村局介绍
截至7月,永丰县全县农机
总动力达51.6万千瓦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5.26%
上半年,全县早稻、中稻机耕
面积超3.1万公顷,机耕率达99.32%

秦岭山地,陕西眉县

用上自动化,一小时分拣上万斤


秦岭腹地,陕西宝鸡眉县
30余万亩猕猴桃陆续进入采收期
毛茸茸的果实
缀满枝头、清香阵阵
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军斌
一边忙着组织采收果子
一边忙着与各地客商洽谈

图片
海拔600米,眉县的猕猴桃。新华社记者 蔡湘鑫摄

合作社生产车间里
自动化作业有条不紊
一筐筐鲜果摞得整整齐齐
工作人员正马不停蹄地打包装箱
“早些年分拣靠人工
10个人一天能分拣包装1万斤左右
现在用上自动化
一小时分拣上万斤”
合作社还与物流企业合作
保证随装满随走
合作社最近每天发货量有十几万斤
发货量与收货量持平
集中采收期日发货量可达100多吨

猕猴桃产业快速发展
眉县还建成各类冷藏保鲜设施4700座
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
新型经营主体和5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
新建改造冷藏保鲜设施
贮藏能力达到30万吨
“经过数十年发展
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今年预计猕猴桃总产量53.9万吨
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
眉县县委书记王继萍说
 
四川盆地,眉山丹棱县

科学种田,亩产高出50斤


“13.51亩”
老黎骑车绕着田埂转了一圈
把手里测亩仪上显示的数据
报给尹晓菊
老黎,黎可学
四川眉山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
种粮大户
尹晓菊
丹棱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
工作人员
这次专为老黎田里粮食测产而来

图片
海拔446米,丹棱县的水稻田。陈春光摄(人民视觉)

去年,老黎第一次参加县里水稻
“一优两高”生产竞赛
得了倒数第一
今年,带着不服气的劲头
他流转了1800亩地
还找到四川农业大学教授马均助力
专家团队现场“问诊”
给田里开出不少“药方”

今年,黎可学的地里
人少了,机器多了
专家引进了精准条播育插秧技术
用水用肥也实现准化
“以往浇地,全靠估摸
用水多不说,还耽误产量”
老黎指着田间沟渠说
今年,专家精准计算
定量灌溉施肥
充分发挥水稻肥水耦合效应
增强土壤肥力
科学种田,老黎的底气越来越足

3台收割机齐上阵
不到一小时,就收完13.51亩地
经测算,亩产628公斤
比去年高出50斤
看着尹晓菊把数字填进田间测产验收表
老黎对今年的评比结果充满期待
 
青藏高原,西藏江孜县

延长产业链,青稞成为致富粮


9月的西藏日喀则江孜县
一片金黄向远处的群山延展
看着自家田里低垂的青稞穗
农民们满脸笑意

图片
海拔4000米,江孜县的青稞田。本报记者 徐驭尧摄

除了做成炒面、糌粑等传统食品
青稞还能加工成什么?
如今,江孜的青稞食品
已有40多个品类
青稞做的八宝饭、粽子、蛋糕
甚至冰激凌、凉粥、植物饮
被摆上上海等地的商超货架
在电商平台
一些青稞“明星产品”受到“秒光”的待遇

“2023年,江孜县青稞种植
面积达11万亩,年产量5.9万吨
致富要靠附加值
延长产业链是必然选择”
上海市第十批援藏干部
江孜县委常务副书记胡发炜说
青稞结构特殊
一开始就让产品研发碰了壁
在上海援藏干部协调下
食品企业负责人郭文宏
拜访了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
通过联合攻关
成功研发出青稞面粉改性技术
解决了难题

8月
一条青稞谷物专用的生产线落地
可年产超过1.3万吨精制青稞面粉
和2.6万吨青稞烘焙预拌粉
广泛用于面包、挂面、饼干等食品生产
全部投产后
将创造超过3亿元的产值
“产业链越做越长,产品越来越多元
将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
让青稞成为‘致富粮’”胡发炜说


欢庆丰收
激扬奋进的力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战略深入实施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截至2023年
全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
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登记
总数达到7.5万个

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
广大农村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稳步向前
农民群众有了更多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新时代新征程
亿万农民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
阔步前行
图片
图片
制图:赵芷若  李怡萱  (河南师范大学微漫红创团队)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 常钦、方圆、王者、王丹、张丹华、游仪、徐驭尧,抖音@中国经营报
编  辑丨成 川
责  编丨 
审  核丨程 
值班编委丨苏美男
点亮“在看”,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