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最神奇谶语是《分骨肉》,贾探春割舍了亲情,开始她的辉煌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描写探春远嫁海外的《分骨肉》曲子。从判词和杏花签的影射,能够明确探春最后是被远嫁异国作了王妃。

图片

再根据潇湘妃子娥皇女英二女同嫁之谶,结合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是昭君出塞、远嫁异国为王妃的故事影射,贾探春和林黛玉最终被以贤德妃妹妹的身份,赐婚远嫁去到西海沿子的一个岛国。第五十二回,薛宝琴送给贾探春腊梅,林黛玉水仙后,于潇湘馆讲述“西海沿子真真国西洋美人作诗”的故事,是对二人最终归宿的真切伏笔。

而探春的判词图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就说明二女同嫁后,林黛玉去世,留下贾探春一人孤悬海外。

图片

八十回前的内容,关于贾探春的结局似乎就此而终。《分骨肉》也只是写到探春远嫁离别时为止。至于远嫁后的故事并没有明文体现。

好在《红楼梦》的特点在于“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以及众多的伏笔和隐喻,足够让人循序渐进揭开贾探春的真正结局。

第二回,娇杏的“命运两济”,明确影射贾探春婚后会否极泰来。她的人生非但远没有结束。我认为曹雪芹在判词和曲子中只写到探春远嫁,就因为作为“薄命”女儿,“分骨肉”是她人生的分水岭。是“薄命”的终结,也是辉煌人生的开始。

图片

曹雪芹除了通过娇杏影射贾探春婚后的幸运人生外,还有两个重要伏笔作为补充。

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大观园招待刘姥姥,早饭就安排在贾探春秋爽斋的晓翠堂上。饭后刘姥姥带着板儿去到探春房间,作者通过刘姥姥的眼,对其中陈设描写的极为详细。与秦可卿房中陈设隐喻金陵十二钗不同,贾探春的房中陈设是对她未来人生的最关键伏笔。

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图片

花梨大理石大案,放在贯通的大空间中,凸显出对称的格局和主人探春的爽气。

案上堆满名家书法以及相关用具,用多来填满空间又不显拥挤,更趁房间阔朗。

斗大的汝窑花瓶囊还是大。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还是多。

以大衬大,以多填满,凸显了探春房间的精妙布置。

至于西墙上颜鲁公的对联字体厚重,米芾大幅的《烟雨图》幽远旷达,下面又是大观窑大盘,里边几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曹雪芹笔下全用“大”、“多”、“满”装点,借秋爽斋的陈设凸显出贾探春的阔达气度,让人赞叹信服。

而整个陈设对贾探春影射最大的,还得从案上大鼎往后开始划重点。

大鼎,为传承之器,且是国之重器。既然贾探春被嫁作王妃,且由娇杏影射。可以确认她婚后生下继承王位的王子,并母以子贵。

大观,是宋徽宗的年号,大观窑就是徽宗年间的官窑,也就是常说的“北宋官窑”,代表皇家和皇位,隐喻探春被嫁于帝王家。

大佛手,据《本草纲目》记载:佛手“虽味短而香芬大胜,置笥中,则数日香不歇。寄至北方,人甚贵重。”古人常以佛手供奉神佛以喻福寿。《红楼梦》便以此为谶。数十个大佛手,我认为代表数十个(年)福寿,以喻探春未来长寿。

白玉比目磬,据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以“比目”隐喻夫妻恩爱,以白玉以喻夫妻情坚,以“磬”譬喻夫妻和合。可知探春婚后幸福一如娇杏与贾雨村夫妻和合比目于飞。

梳理了曹雪芹借贾探春的房中陈设,对她远嫁异国后的婚姻和人生伏笔,就明白“分骨肉”实际正是探春人生逆袭的开始。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您或许还喜欢看:

请帮忙点击“在看、点赞、收藏、转发”,您的赞赏,是最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