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剑桥】秋分节气膳食推荐及易发疾病预防

作者:杨剑桥


图片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中药药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标准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青年委员,《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等。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



今日推荐心语:


『秋分』
秋分者
阴阳相伴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 4 个节气既分别位于四季的中段,秋分和春分时,昼长和夜长相等。秋分节气一般开始于每年的9月22~24日。

图片



 秋分 · 三候 


一候 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雷雨天气一般开始于惊蛰,停止于春分

二候 蛰虫坯户|淘瓦之泥曰坯,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坯”字是细土之意,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 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开始干涸。

图片



 秋分 · 食养 


秋分节气与春分节气一样,都是昼夜相等,处于阴阳相对平分的均衡状态,不同的是春分是由寒转热,而秋分是由热转寒的过渡期,此时,阴阳变化明显,如若人体不能顺应自然容易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引发某些疾病。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黄帝内经》

秋分食养需注意的是膳食搭配的平衡,以达“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

从营养供给上讲,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不挑食、不偏食,合理搭配食用,获得全面的营养。

图片
(图片来自中国营养学会官网)


从食物性味归经上讲,因“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宜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


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生鲜瓜果最好烫一烫再吃。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例如老年人常阴气不足,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处于生发发育快速期的青少年、儿童,也不宜过分进补;痰湿体质的人应忌食油腻;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等。


秋分节气养生应遵循秋季养生原则,“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此养收之道也。”(《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同时结合节气特点进行疾病防治。


“五之气,太阴湿土,加临阳明燥金,湿相胜,寒气及体,风雨乃行。”——《内经·运气易览》


秋分节气之后,虽然南北温差仍然较大,但整体气温都开始迅速下降,气候相对干燥,身体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引发痹症(风湿等病症),或者加重原有病情。此时,可以利用秋分阴阳平衡的特点,通过药物、针灸、食疗等疗法引导体内阳气由疏泄转为收敛、封藏,这样既可提高自身正气,又可阻止秋分后的寒凉之气侵袭人体,同时达到预防和治疗痹证的目的。风湿患者常见如,阴寒凝聚人群,可适当多食温阳散寒之品,如干姜、葱白、花椒、胡椒、洋葱;以阴虚为主的人群,则应以滋阴养血之品养阴和阳,如黄精、桑葚、枸杞、玉竹,使阴阳平衡。


图片


推荐膳食:莲芡蒸海蟹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海螃蟹100克,糯米60克,蚝油、生抽、黄酒等适量。
食药物质:芡实5克,莲子5克,生山楂1颗,荷叶(鲜)1张,鸡内金3克,火麻仁3克。

2. 制作方法
1)糯米淘洗后浸泡 4 小时,沥干水。
2)鸡内金、火麻仁、芡实、莲子洗净,和糯米一起拌匀,放入用白纱布垫底的木桶干蒸约 40分钟取出。
3)把蒸好的糯米饭放盆中,下蚝油、生抽、老抽、黄酒、葱油拌匀,装入摆好荷叶的笼屉备用。
4)将海螃蟹清洗干净,斩去尖爪,蟹肚朝上齐正中斩成两半,挖去蟹鳃,摆在调好味的糯米饭上,加上姜片,淋少许黄酒,上蒸箱大火蒸 15 分钟,取出撒上葱花即可。

3. 功效:滋补气血,健脾安神。
4. 适用人群:身体虚弱,脾虚便秘者。

5.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节气内常规食用。


6. 膳食点评:秋季养生的重点便是“滋阴防燥”,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白露的“燥”是“温燥”,秋分的“燥”是凉燥,所以饮食上要注意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秋分食用莲芡蒸海蟹,螃蟹蛋白质含量高,秋分时节柔嫩味美,是最有滋补价值的时机。生山楂消食健胃,防止蟹肉造成的消化不良、脾胃不适。芡实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莲子补益脾胃,益肾涩精,养心安神。荷叶消暑利湿,健脾升阳。


图片


 秋分·食治 

痹症,西医称风湿病。发病主要由于素体正虚,外感风、寒、湿、热等邪,邪气痹阻于肌肉、关节、经络等处,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其局部的疼痛可以解释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主要表现为以肢体筋脉、关节、肌肉发生疼痛、麻木、酸楚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等。


痹症发病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时间节律密切相关,秋分这天处于阴阳相对平分的均衡状态,是由热转寒的过渡期,也是阴阳变化最明显的节气。此时若人体不能适应这种改变而导致阴阳失衡。秋分节气,其气主燥,配合对症治疗可有效抑制湿气,使症状得到缓解。故秋分是防治痹证的最佳节气。需要注意的是,夏至节气中我们提及的易发痹症为风湿热痹,而转寒的秋分易发的是风寒湿痹,主要是由于风湿夹寒留滞,闭阻经络气血导致,其病因不同,日常保健及治疗方式均有所不同。

部分风湿症候是因为营养不良引起,所以平时应注意合理膳食,保证机体所需的热量、优质蛋白及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忌食生冷、发物及煎炸食品,避免过多脂肪、糖、盐的摄入。脂肪在体内氧化过程中,能产生酮体,而过多的酮体,对关节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患者不宜多吃高脂肪类食物,如炸鸡、奶酪、巧克力、腊肠、腊肠、甜食、糖果、蜂蜜等,炒菜、烧汤也宜少放油。并且还要避免吃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等高胆固醇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