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宫:切掉命根子,就能吃上金饭碗? | 循迹晓讲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图片

*快来星标我们

 Follow us

 Follow us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有一群非常重要的人那就是宦官,俗称太监公公。这个群体中不乏呼风唤雨,鼎鼎大名之辈,其最著名的那自然是大明朝的九千岁魏忠贤了,但相比于魏公公,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太监都是供宫里使唤的下人奴才,更关键的是宦官那可都是身体残疾之人,要遭受宫刑,说的文雅一点叫做“净身”。


图片

◇  图为清代“净身”复原雕塑


宫刑对于一个男人可谓是比死还难受的奇耻大辱,当年司马迁遭遇宫刑,都恨不得以死明志。这么看来,当太监得是走投无路毫无希望之人,但在大明朝,还是有不少人争先恐后当太监去,甚至为了要吃上太监这碗饭,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自宫。这些人为什么把太监当成很有前途的职业,他们自宫之后能不能顺利进宫呢?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宦官和阉割最早是两个概念,但宦官必须得由阉割之人充任的规矩很早就有了。商朝武丁征伐鬼方,把他们的俘虏都给阉割了送入宫里当侍从。《周礼》当中明确记载,“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那意思是因为这些人不具备生育能力,所以可以放心大胆地让他们照顾宫内女眷。这些人被称作“寺人”、“内竖”等等,地位极其低下。


图片

◇  图为司马迁画像


战国之后各国奉行严刑峻法,被施加宫刑之人非常多,阉割之人做宦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尽管如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还是没有人自主阉割进宫当宦官。在中国古代一般人的思想和道德观中,宫刑是对人格和精神的彻底否定,当年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在《报任安书》当中就痛心疾首地说,“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要不是还有《史记》这个理想还没有完成,被宫刑的司马迁早就活不下去了。


可以说在古代,这种“宁死不受宫刑“的价值观一直被延续下来,那么也不会有人没事儿给自己来一刀求着进宫当太监。虽然对于统治者来说,被阉割的宦官没有后代,应该是绝对忠诚之人,用着才放心,但这还是改不了这样的价值观。五代十国那会儿南汉后主刘鋹觉得手底下的大臣们有妻儿老小,不能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于是要求宫内大臣们必须阉割之后才能继续当官。


图片

◇  图为南汉的势力范围


在当官的荣华富贵和不受宫刑的抉择面前,大量的南汉大臣纷纷用脚投票,辞官离去,而刘鋹信任宦官最终还是亡了国。如此故事在历史上被反复提到,刘鋹成了反面典型,普通人倘若不是走投无路,就更不会有人给自己一刀求富贵了。


不过如此的价值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后的历史中皇权越来越强大,而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前者需要更多的宦官服务自己,而对后者来说,倘若其他出路被完全堵死,那么给自己一刀也不是不可以。


图片

◇  图为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之后不久,就听说长沙一名男子自宫了,并且请求进宫当内侍。朱高炽了解此事之后非常反感,并作出批示,此等游荡懒惰之人自绝于父母,怎么能呆在皇帝身边呢,还是当兵戍边的好。


但没过多久,他又接到兴州左屯卫一名军户的奏本,说他儿子已经自宫,并且当上了内监,既然如此,请求皇上给他免除军籍。这一回朱高炽简直是震怒了,作出批复说儿子自伤身体,背亲恩,绝人道,这都是父亲教养的过失,既然如此,就让已经入宫的儿子继续去当兵吧。这位军户想用儿子牺牲来换取全家改命的愿望就此落空。不仅如此,朱高炽还进一步对刑部发出批示,今后严禁民间自宫,如有发现,从重处罚,甚至连宫刑也都给省了。


图片

◇  图为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皇帝的愿望在现实中很快落了空,仁宗之后的历代明朝皇帝坚持禁止自宫的律令,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英宗正统年间,陕西和江西分别有人声称自己要么是重病,要么是因为骑马不小心摔下来弄伤了命根子,实际上就是自宫了,求官家给条活路。皇帝调查之后拒绝了他们的请求,并把他们发配到辽东充军。尽管皇帝三令五申不准民间自宫,但这种风气却愈演愈烈,到了明宪宗成化年间,有大臣上疏称自宫者动辄一两千人,就算朝廷严厉打压也无济于事。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不难理解,进宫当太监实在是一份前途很大的工作,首先在于需求大,不仅紫禁城需要太监,各地的王府也急需这样的人才,随着明朝藩王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太监当然出现了供不应求,如此情况下有不少人自宫以求进步,也就可以理解。


图片

◇  图为王振


其次,明朝的太监地位可是很高的。虽然洪武年间朱元璋三令五申严禁太监干政,还立了个三尺铁碑,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八字,但自从永乐以降,皇帝越来越依赖宦官,后者的权势也越来越大,明英宗时期的太监王振甚至直接把朱元璋的那个铁碑给毁掉了,一时权倾朝野,到后来,宦官也有自己的完备官制,可以同外臣分庭抗礼。


图片

◇  图为影视剧中的明代宦官


最后,在古代中国这种权力至上,利出一孔的社会当中,普通人生活特别悲惨,动不动就人相食,在这种环境下唯一的活路就是给皇帝打工。如果想要往权力顶峰爬,唯有考科举做官一条路,而大明朝的太监竟然能够权势熏天,自然对不少人也是非常大的诱惑,他们又何必在乎挨上一刀,虽然这太监净身之后生理上不完整了,但大权在握之后他们有的是办法让自己的生活跟正常人相差无几,比如说他们可以和宫女结成相好,即所谓“对食”,而且他们有权有钱之后,还可以把人妻纳入自己府中当干女儿,甚至宦官还经常去嫖娼,一掷千金非常大方,深得妓女喜爱。对于这些手握权力和财富的人来说,身体残疾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他们有许多办法让自己过上醉生梦死的生活。


既然有了科举之外就能快速进步的路子,也就不要怪民间自宫蔚然成风了。直到嘉靖皇帝即位,民间疯狂的自宫进步风潮才得以刹车,原因也很简单,这位爷本身就是个权力欲望极大的主,并且权谋心机极深,自己就能把朝中大臣玩得团团转,不允许也不需要太监们分他的权力。


图片

◇  绝大部分付出自宫这种代价的人,无非是想在皇帝脚下混口饱饭罢了 图为电影《新龙门客栈》中的宦官形象


所以在他即位之后立刻发布了空前严格的命令,令锦衣卫和巡城御史纠察私自净身的人,并声明“今后各处军民敢有私自净身者,本身并下手之人处斩,全家发烟瘴地面充军,两邻并歇家不举首者俱治以罪”。抓一批,杀一批之后,民间延续百余年的私自净身之风,终于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嘉靖皇帝这么做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他不能保证往后所有的皇帝都像他一样精于权术,只要皇权还是至高无上,太监们的权力就还是有变大的可能,万历年间,随着朝廷对宦官管理的放松,民间自宫死灰复燃,甚至“有一村至数百人者”,这其中就有河北肃宁的一个流氓地痞魏四,他赌博赌的倾家荡产,弃妻卖女,走投无路,只好挥刀自宫,后来进宫之后他的地位如火箭般蹿升,并几度改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九千岁魏忠贤这九千岁的威名和事迹这里就不展开了,当魏忠贤权势熏天之时,朝中不少大臣纷纷拜倒于他的名下,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说,眼看魏公公前途一片大好,努力效仿的后辈也是大有人在,而要走上魏公公的路,那自觉的一刀是无论如何免不了的。


图片

◇  图为电影《绣春刀》中权势熏天的魏忠贤形象


当时有人在笔记中说,“天启中,魏珰选京师浄身者四万人,号曰浄军。”后来崇祯皇帝即位,魏公公倒台之后,太监依然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根据后世的估计,明朝灭亡之时宫中和藩王府中太监有超过十万人,而那些自宫之后没有编制,游荡在民间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明朝青年纷纷把太监当成了一个人生的可选项,之前老祖宗们的基本廉耻观,比如“诟莫大于宫刑”,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这其实也还是皇权极度膨胀,小民无路可活的必然结果。太监虽然身体残疾,但在权力等级制度下有极大可能身居高位,那何必吝惜那一刀呢?


虽然往后的清朝对于太监干政三令五申,但民间自宫也还是屡禁不止,因为说到底,只要那种变态的皇权还在,依附于其上的太监,就还是人上人,既然如此,广大青年为求进步而挥刀自宫,也就不奇怪了。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