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三明医改,以公益性为导向体现政府办医责任

全文1584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表示,慢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最终目标是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实现慢病的成功管控。

02安溪县慢病管理中心成立于2018年,目前共管理了40139人,通过精确到人的管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03为此,安溪县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改革薪酬制度,实行工资总额管理,提高县级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

04同时,安溪县公立医院院长公开竞聘,实行目标年薪制,院长年薪由县财政支付,体现了政府办医责任。

05未来,安溪县将继续深化医改,以维护公益性为导向,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

 防控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是降低我国居民疾病负担的难点。在解决该难题方面,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院长陈鑫坛多了点信心。

9月20日上午,记者跟随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的调研团队来到安溪县医院。医院筹建了安溪县慢病管理中心。在这个中心,一块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对慢病患者的管理进度:当天上午9点02分,专科护士黄秋梅为病人陈德国录入了血糖数据14.2mmol/L;10点30分,慢病护士白如月为病人王福花录入了血压数据,收缩压137mmHg,舒张压87 mmHg……类似这样的患者,安溪县慢病管理中心共管理了40139人。

这样精确到人的管理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安溪县慢病管理中心成立于2018年,用纳入管理患者的门诊药品费用作对比,2019年这些患者的费用是907.14万元,2022年下降至692.63万元。

陈鑫坛说,慢病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目前医院正在把肿瘤、过敏、关节炎等病纳入慢病管理,最终目标是把患者培养成一个“小医生”,让患者改变生活习惯,最终实现慢病的成功管控。

安溪县慢病管理中心是福建省首个慢病管理中心。陈鑫坛说,成立这个中心有一些情怀的因素,因为慢病管理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成效,但是建成健康中国必须要管理好慢病。

2017年,陈鑫坛通过公开竞聘,成为安溪县医院院长。院长实施年薪制,由县级财政负担。安溪县给了陈鑫坛很有行业竞争力的年薪,超过省级医院。除了院长的年薪外,县级财政还对医院的硬件建设进行了大量投入。

县级财政加大投入是安溪县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结果。9月20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福建泉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溪县委书记吴毓舟说,改革薪酬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行工资总额管理,是当地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后的做法。当地探索公立医院院长公开竞聘机制,面向全国、全省公开竞聘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院长14名,实行目标年薪制,院长年薪由县财政支付,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办医责任。

2023年,安溪县县级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重达到43%,比201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到40%,比201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基层医疗机构职工收入与2018年相比,增长了62%,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职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三明医改,是指福建省三明市探索出来的医改经验。2012年,三明市开始探索医改之路,“福建省三明市秉承人民至上、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长期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三明医改经验,为我国深化医改蹚出了路子、树立了典型。”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在9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总结提炼三明市深化医改经验,在全国全面推广。各地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医改推进和落实机制,深化财政补助,价格、薪酬、编制等多项改革,不断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的内涵。

最近,福建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相关文件提出,巩固提升“三明医改”经验,“意味着三明医改经验在我省已从‘全面推广’阶段,迈向了‘巩固提升’的新阶段。”福建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闽红在发布会上说,“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的部署要求,集思广益、合力攻坚,努力探索出更多的医改实践经验。”

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了全国每年80%的门急诊工作量,在住院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疗机构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性地破除了以药补医、以耗材补医的旧运行机制,初步建立了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新的运行机制,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从原来的三个渠道,变为政府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收费两个渠道,依靠药品和耗材来补偿医疗服务的旧机制不复存在,公益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出,要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

杨闽红说,接下来的医改工作重点是以维护公益性为导向,深化财政补助、价格、薪酬、编制等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聚焦百姓急难愁盼,拓展“无陪护”服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先诊疗后付费”、联合病房、家庭病床等改革,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为保护患者隐私,王福花和陈德国为匿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