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为了孙辈上大学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张昌威 实习生 吴新越 董涵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从去年至今,67岁的张爱生活中多了一项重要安排——学英语,每天不少于两小时。她不为兴趣爱好,不为出国旅游,都是为了两个宝贝外孙女。自从俩孩子接触英语后,张爱感觉自己老是接不上孩子的话,祖孙交流中不时有点小尴尬,于是下决心走进老年大学,从abc学起。
跟张爱类似情况的中老年人不在少数,青岛市老年大学英语班的学员中,有四分之一是为了带好孙辈来求学的。更鲜为人知的是,为带好孙辈到老年大学继续“深造”的中老年人,并不限于英语这一门学科,在一座难求的小儿推拿班,这一比例更是接近百分之百。
图片
马伶整理她的书画作品,外孙宋政轩也跟着翻看
如今,“从娃娃抓起”这句口号可谓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对带娃的要求也是日益水涨船高,一些爷爷奶奶为了更好地帮助儿女抚育下一代不遗余力,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想尽办法弥补自身不足,老年大学便顺理成章地成为满足需求的理想之地。
爷爷奶奶们对带着使命的学习感受如何?他们的一番刻苦学习派上用场了吗?收获了怎样的效果?
奶奶学朗诵,带出“中华小诗库”
位于市南区仰口路18号的青岛市老年大学,几乎每天都在迎接一拨又一拨赶来求学的银发族。9月19日下午1点多,61岁的何霞意气风发地迈进了校门。今年秋季学期,她再次选修了朗诵班的课程。每周四,她都会放下细微琐碎的家务,专门抽出一下午,让自己完全沉浸在朗读唱诵的快乐里。
图片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休职工,老年大学里熟悉何霞的人不多,但她的孙子却小有名气,那便是被网友们称为“中华小诗库”的王恒屹。
此前,青岛男孩王恒屹凭借在《中国诗词大会》第5季上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中华小诗库”这一美誉。今年10岁的他,诗词积累量已超2000首。然而这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奶奶何霞默默的付出。
“小屹两三岁时,我就陪着他一起读诗、读书。”何霞坦言,带孙子之前,在企业干了半辈子劳资人事工作的她,诗词方面就是“小白”。“开始为了让孩子学习不孤独,我就和他互动。比如背诗,我说上句,他对下句,就是让他觉得有意思。他对诗词感兴趣,可以学下去,我就一直陪着他学。”
就这样,何霞能背诵的诗词也达到了300多首,祖孙俩相伴学习至今,“现在他更多是自学,已经自己主动找诗词背了。”
当然,在和孙子学习诗词的过程中,何霞也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退休前一直在西北边疆工作生活,她的普通话很不标准,掺杂着明显的西北口音。
“教孩子读诗、朗诵就要用标准的普通话。”2018年,何霞开始找专业老师学习朗诵,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更好地带孙子一起学习。“我有意识地开始认真学普通话,一定要做到每个字的读音都准确,不能模棱两可。”
2021年,何霞加入青岛市老年大学艺术院朗诵团,“我是真喜欢朗诵。以前没来老年大学学习时,我会趁着家里没人时读出声来。老年大学给了我更专业的学习平台。”
图片
何霞(右一)和青岛市老年大学朗诵团的同学们在课上表演朗诵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何霞不仅将字音搞准确,还学到了气息运用、朗读重音等知识,受益匪浅。何霞经常会在带王恒屹读诗、读书时用上在老年大学学到的知识,“老师教给我的,我回家和小屹一块读诗的时候,也会再教给他。我会说,‘你把这两个字的读音加重一下,或者把这两个字断开一下,是不是更好’?慢慢地他也会了。”
如今,孙子的优秀表现,让何霞的学习成果显而易见。“带着小屹学诗,有声有色地读诗,会感染他。他慢慢长大了,诗词量有了,理解能力也强了。诗词背后的故事、诗人所在时代的处境等,他通过朗读就会联系起来,读起来有感情,理解也更深入了。”何霞说。
刻苦学英语,带娃交流不露怯
“语言本身is not too difficult,就不是太难。难的是什么?是我们的perceptions……”9月19日下午两点多,老年大学3楼一间教室里,英语课刚刚开始,老师肖荣华一上讲台就习惯性地跟同学们用英汉融合的方式聊两句。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更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的状态,也更容易积累单词和领会语法。
肖荣华曾是青岛市第一个英语角的发起者之一。在青岛市老年大学,他的英语课颇受中老年学员喜爱。
“目前,青岛市老年大学开设了9个英语班,老年人学习英语的需求很大。去年我新开的一个班,招生名额是50人,最后招收了55人,座无虚席,还有学生想进,实在坐不下了。”肖荣华说。
67岁的退休教师张爱,是肖荣华班上“比较勤奋的学生之一”。
“可能是因为年龄,有时候力不从心,看着别人学得很好,真是又羡慕、又急躁。”张爱总觉得自己是班里最笨的一个,刚学了新单词接着就忘,所以她要比其他人更勤奋。
“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开设英语课,就羡慕那些会说英语的人。”张爱一直对英语感兴趣,也见证过同事因为擅长英语而得到重用,但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让她此前没有机会系统学习英语。真正让她下决心在退休后学习英语的,还是自己的两个外孙女。
两个外孙女一直是她帮着女儿带起来的,现在全社会都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家里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她时常感觉自己在家里插不上话。
直到张爱走进老年大学后,感受到英语班的学习氛围,给了她鼓舞和激励,“我觉得这个年龄能来这里静下心学英语,特别难得。当然,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因为平日要照顾外孙女,每天上下学接送、买菜做饭、打扫洗刷,张爱其实拿不出大段完整的时间学英语。她就利用起家务间隙的零散时间,“每天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不会低于两个小时。”
刚开始学英语,张爱会做笔记,后来觉得这种方法效果甚微。于是,她想了个“笨”办法:把老师上课讲的内容用手机全录下来,回家抽空就一遍遍反复地听,随时随地地学。这在她看来,放在别人身上是一堂课,自己则等于学了好几遍。
今年已经是张爱学习英语的第二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之前孩子的一些英语绘本,拿过来和看天书似的。现在基本就能懂了,很有成就感。”
在老年大学英语班的学习,让她有了不小的收获,“我们家孩子多,吃饭的时候相互考,你一个单词、我一个单词,就把学习的给巩固起来了,也很好玩。我很喜欢这种家庭氛围,很活泼。对孩子有益,我也很受益。”
同样受益的还有张爱的英语班同学、59岁的吴百灵。
“之前上学的时候接触过英语,但是工作中不怎么用,也就忘了。”退休后,对英语情有独钟的吴百灵重新燃起了学习的火苗,“之前就想学,加上孩子在国外,自己可能会经常出国旅游,等以后孩子有了后代也可以帮着教育,这就是我的初衷。”
记忆力是老年人学习英语最大的“敌人”。吴百灵每天5点左右就起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英语”,等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完当天的学习内容后,“我会根据老师发的知识点,再去重点学习”。为此,她还准备了一个单词本,以便于回忆、复习。
家里人很支持吴百灵学英语,并深受感染,也加入其中。“我老公去年12月份退休后,经过我的介绍,他也报名在老年大学学英语、摄影。”吴百灵说。
学了几年英语,还真派上了用场。“去年6月份去英国参加孩子的毕业典礼,就发现很多对话能听得懂了。”吴百灵说,现在虽然达不到国外自由行的程度,但她认为和读老年大学之前真的不一样了。
老年大学的英语教学班为四年制,“四年坚持学下来,按照教学要求掌握,可以达到在国外用英语正常沟通交流。”肖荣华说,他所教授的6个英语班中,只有10%的中老年学员是单纯对英语感兴趣,退休后报名来学习。其实90%的学员都有刚需,有的是为了回家能辅导孙辈功课,还有的是子女在国外,为以后出国帮忙带孩子。
边学边实践,受益的不只有孙辈
如果说学朗诵、学英语兼顾兴趣与实用,实现了祖孙隔辈“双赢”,那到老年大学学习小儿推拿的中老年学员,则是未雨绸缪,接近百分百是奔着带娃去的。
朝春光今年66岁,是2021级小儿推拿班的优秀毕业生之一。
图片
“当时我选择学习小儿推拿,是为了能够帮助大外孙改善体质。”朝春光说,大外孙体质较弱,经常感冒生病,所以退休后,他专门报了市老年大学的小儿推拿班,希望学有所成,今后能减少孩子患病次数。
一年里边学习边摸索,朝春光不仅逐步掌握了小儿推拿的基本技巧,还学以致用,确实帮助大外孙改善了体质,出现感冒、拉肚子这些小毛病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更让他坚定学习信心的,是小外孙的到来。
朝春光学习期间,又喜得小外孙。但小外孙断奶后不久,家人就发现其大便中有血丝,到医院检查得知是严重过敏引起的。这可愁坏了一家人,因为经检测,小外孙对鸡蛋、海鲜都过敏,甚至对淀粉也过敏,许多食物不能吃,营养就跟不上。
这方面西医难解决,朝春光便将希望寄托在了中医上,在小儿推拿课程结业后继续钻研,家里关于小儿推拿的书就有四五十本。
图片
朝春光在太极拳课上跟着老师练习动作
“我们老年大学的姜福媛老师非常好,平常有什么问题找她都会认真解答。”在姜老师的指导下,朝春光又学会了针对过敏体质的推拿方法,并坚持为小外孙进行推拿治疗。
经过半年多的推拿治疗,小外孙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过敏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能吃两只虾没问题,吃面食、鸡蛋也没问题了。”朝春光倍感欣慰。
“老年大学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爱好和需求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大家都有所收获。”在老年大学受益的朝春光,后来又报名学习了成人按摩、耳针疗法等多项技能。在他看来,老年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每当新学期开始报名时,像小儿推拿班总是瞬间爆满。每年一个班40个人,结果一报名,不用10分钟就报满了。”青岛市老年大学综合系主任张克睦介绍,老年大学的一些热门专业,如小儿推拿班,名额总是供不应求。为了带好孙辈到老年大学继续深造的老年人,越来越成为主流之一。
张克睦介绍,在老年大学里,很多学员不仅仅是为了个人兴趣而学,还希望通过掌握新的技能来服务家人和社会。比如,有的学员学习推拿按摩后,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保健服务;有的则专攻耳针疗法等传统技艺,既增加了个人收入也扩大了相关技艺的知名度。
“这些案例表明,老年学员不仅仅是在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在积极地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社会。”张克睦说,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员选择书法、器乐等艺术类课程,他们中许多人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辅导孙辈或是实现年轻时未能完成的梦想,“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来学习的。他们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能力,既能增进与家人的交流,也能让自己保持活力。”
65岁的马伶是青岛市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学员。平日里,马伶的主要任务是照顾4岁的外孙宋政轩。宋政轩年纪尚小,还理解不了国画、书法的魅力,但马伶会潜移默化地运用传统文化感染他。
图片
马伶经常在家练习书法,外孙宋政轩耳濡目染受其影响
“我觉得,让我看孩子,不能只是单纯地把孩子看大。我希望孩子与时俱进,让孩子很早就接触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我在这写、画,就是给他一个氛围。我画的时候,他也在他的小桌上画,我不怕费墨,也不怕他抹得到处都是。现在他是涂鸦,等到他上小学,会用笔了,就给他报专业学习书法、国画的班。一来是为他培养一个爱好,二来也可以提高他的个人素质。”马伶说。
曾经,合唱、书画、太极拳等是老年大学的课程“三件套”,以修身养性为主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年大学瞄准学员兴趣点,把越来越多的新“玩法”编入课表,让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有了更深广的内涵。
日前,青岛市老年大学秋季学期开学。据统计,本学期共开设了82门课程、304个教学班、16个社团,编班学员9400余人次,其中一年级新班92个,招收新学员3100人次。而根据山东省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底,山东省共有老年大学(学校、学堂)6129所,全省老年大学(学校、学堂)在校学员65.54万人。
延伸
怎么这就下课了,还没听够呢
肖荣华受聘市老年大学,最初是来教二胡的。
学校领导看到他的履历里有“英语翻译”这一项,便动员他教英语。“他们说,‘你是英语翻译,那能不能教学?’我说,我四十年前就是教英语的,我教英语比教二胡好多了!我就试着开了两个班。”肖荣华决定试试,没想到英语班越开越多,从开始的两个班到现在的6个班,学生也越来越多。
“栈桥之前有个很有名气的英语角,我就是当年栈桥英语角的发起人之一。”说起他跟英语的故事,也算是一段传奇。
20世纪80年代,肖荣华年轻时在酒店工作,在那里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英语学习。“第一次酒店英语培训,老师问‘筷子’用英语怎么说?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上来,特别羞愧。在那一刻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学好英语。”当天晚上,他就把上学时的英语书找出来,发奋学习。
三年后,肖荣华成为了酒店的英语培训老师,这也算为他以后在老年大学的授课积累了经验、埋下了伏笔。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肖荣华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次在栈桥练习英语口语时,他遇到当时青岛师专晨跑的学生。学生们看他和朋友在学英语,就围过来一起学。
后来,他们每周都到栈桥交流英语,并且人数越来越多,就渐渐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非常有名气的栈桥英语角。每次周末活动,他们会拿个凳子站在上面讲英语,以此锻炼英语技巧和敢说英语的胆量。
“英语成就了我的一生,我这一生的成长,都来自于英语。”62岁的肖荣华说,他从酒店普通员工一步步做起,深知英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因此也希望让更多的人学会英语,能使用英语。
同样,姜福媛在老年大学开设小儿推拿课程也很有戏剧性。
她起初学小儿推拿,很大程度上也是从为自己孩子健康的角度出发。1992年,机缘巧合下,36岁的姜福媛拜师知名中医田常英教授学习小儿推拿。“当时我也没想到以后学成什么样,只是觉得有这么好的机会,老师愿意教。当时孩子小,学推拿也有帮助,就开始学了。”
经过多年学习实践,让她颇有收获,2004年开始独立接诊,并在市劳动培训中心当了5年的小儿推拿培训师。
退休后,为了充实自己,她来到市老年大学学习英语。在上课的过程中,她觉得市老年大学的管理很好,又发觉小儿推拿课程是刚需,于是,便向校领导毛遂自荐,提出教授小儿推拿课程的想法。
2008年,姜福媛的小儿推拿班第一堂课正式开课。
姜福媛的小儿推拿课程虽然一周只有一节,但学员们有问题随时可以找到她咨询。她说,“我的很多学生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有的跟我学了五六期,然后回去给自己孩子推拿。我说孩子生病了你们可以把照片发我,我给你们分析,帮你们认穴位,你们回去推就行。”她的课也成为市老年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刚开始还不是网上报名,是现场报名。学员们甚至前一天晚上一点就来排队。想学的人太多了。”姜福媛说,由于学员热情高涨,她的班最多时收到60多人,坐满一教室。“人太多了,现在就规定一个班40人。”
在老年大学和学员们的支持下,姜福媛还将自己的小儿推拿经验写成了书,详细介绍推拿的各种手法。
“每周都能去老年大学见我的这些朋友们,我们都很开心。”姜福媛说,她的小儿推拿课一般安排在下午两点到四点,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个极容易犯困的时间段,但学员们听得很认真,都不会有人打盹,“到下课的时候,他们都说怎么这就下课了,还没听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