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王瑟:莫迪连访俄乌后,别想再游刃有余“骑墙”了?

全文2215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印度总理莫迪在8月23日访问乌克兰,这是1992年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印度总理首次访乌。

02然而,仅仅一个多月前,莫迪还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谈甚欢。

03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外交举动接连不断,但本质立场是拒绝选边站队,力求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04事实上,印度在俄乌之间维持平衡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所需外交资源也越来越多。

05未来印度在俄乌之间两头渔利的难度或将越来越大,如何破解“俄乌谜题”将对莫迪及其政府外交手腕构成考验。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本文共2687
阅读预计7分钟

作者 | 王瑟
编辑 | 宋可馨 范家菀



图片

2024年8月23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见到访的印度总理莫迪。图源:“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

8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乌克兰并会见乌总统泽连斯基,这也是1992年双方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印度总理首次访乌。而仅仅一个多月前,莫迪还在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相谈甚欢。莫迪“左右逢源”的外交举动折射出印度在俄乌间维持战略平衡的立场与决心,但在乌克兰危机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留给印度辗转腾挪的空间已越缩越小。


一、维系平衡的努力


近期,印度在乌克兰问题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外交举动接连不断。但这些热闹的表象并未改变印度在乌克兰危机上的本质立场,即拒绝选边站队,在采取“走钢丝”策略的同时,力求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先是在6月15~16日,印度派遣代表团参加在瑞士举行的“乌克兰和平峰会”。但因会议由乌克兰及西方国家主导,为照顾俄方感受,印度刻意调低代表团规模与级别,仅由外交部一名副部级官员带队,且在最后拒绝签署会议联合公报。随后在7月8~9日,莫迪时隔五年再度访俄,并将之作为其再次连任后首次双边外访目的地。其间,双方发布《2030年前印俄经济合作战略领域发展的联合声明》,并制定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开发使用双边货币结算系统等九大目标。但同时莫迪也不改“端水大师”本色,不仅在访俄期间一再声称“战争无法解决问题”,还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儿童医院遭袭后当面向普京表示,“无辜儿童的死去令人痛心”。

而此次访乌,印度“两面讨好”的策略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印乌签署联合声明,同意将努力把双边关系提升至“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印度还向乌提供四套医疗救护设施,并保证继续向乌提供人道主义赠款。但另一方面,印度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立场却未有丝毫松动,未如西方国家所愿对俄发出任何批评。访乌回国后,莫迪还分别与普京和拜登通话,向二人“介绍”此次访问的基本情况。

二、“中立”的背后考量


印度虽在俄乌之间打出了一套复杂的“外交组合拳”,但其根本目的仍是为本国利益服务。


首先是外交平衡考量。印度在俄乌之间“玩平衡”,实质是在美俄之间,乃至整个西方与“非西方”之间“搞对冲”,以便最大程度为自己渔利。印度深知印俄之间既有传统利益纽带,又有现实利益需求,不可能完全舍弃双边合作。但同时,印度又希望以最大程度规避美西方国家的批评,以免影响如今印度与这些国家迅速升级的关系。例如,在访俄期间,莫迪公开与普京拥抱,但恰在此时基辅儿童医院遇袭,此举因而引起西方国家“公愤”。为安抚乌及西方国家情绪,莫迪在访乌期间特意主动拥抱泽连斯基,并与其参观纪念冲突中遇难儿童的展览。


其次是实际利益驱动。目前,印度依然需从俄购入大量武器,其份额占印武器进口总量的36%。此外,印仍在从俄大量采购打折石油,借以摆脱对中东的能源依赖。仅本财年第一季度,印度就从俄进口了价值147亿美元的原油,比上财年同期增长25%。而鲜为人知的是,乌克兰也是印度重要的军备供应商之一。目前,印度在建的四艘“塔尔瓦尔”级护卫舰所用的燃气轮机,均需从乌克兰曙光设计局进口。此外,印度海军、空军大量的苏式装备“遗产”,也需依赖乌进行维护。


最后是大国雄心催化。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印度的大国雄心也在不断膨胀,谋求利用一切机会提升国际影响力,以期在国际社会恢复其“应有地位”。在印看来,“全球南方”是其扩大国际影响的重要倚仗,而作为世界上“少数”能同时与俄乌保持友好关系的国家,如其能在斡旋乌克兰危机上发挥作用,将极大提升自身国际形象,坐稳“全球南方话事人”地位。


三、难解的“俄乌谜题”


截至目前,印度的战略盘算收效良好,还收获了不少国际社会对其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期许。但随着国际形势和俄乌局势的迅速变化,未来印度在俄乌之间两头渔利的难度或将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推移,乌克兰危机局势走向愈发扑朔迷离。特别是美欧已开始越过“红线”,突破“将冲突控制在乌境内”限制,允许乌军使用西方武器打击俄境内毗邻军事目标,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克兰危机继续升级的担忧。在这种情况下,留给印度“骑墙”的空间将变得越来越小。例如,在莫迪访乌期间,泽连斯基就公开要求印停止从俄购买石油,并称“只要印度改变对俄态度,乌克兰危机就将立即结束”。对此,印度只能老调重弹,强调其从俄购买石油不仅符合自身利益,还有利于国际能源市场稳定,但乌及西方国家对此并不买账。

由此可见,印度在俄乌之间维持平衡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所需外交资源也越来越多。印度任何一个微小的外交动作都可能被视为偏袒一方,随后则需投入大量资源“灭火”。事实上,莫迪此次访乌,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消弭此前访俄所引发的舆论争议。

此外,印度左右逢源的策略也从根源上限制了印俄和印乌关系的实质发展。为了顾及两方感受,印度只能花更多心思在维持关系上,而非冒着失衡风险与任何一方“开拓外交新局”。无论是访俄还是访乌,莫迪的访问都更具象征意义,他在访俄期间签署的两国协议,其规模和深度与此前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

在目前的局势下,印度若试图调停俄乌矛盾恐怕也难以取得任何进展。俄乌立场本就差异显著,乌军进入俄库尔斯克更是将双方谈判的可能性推至谷底。俄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乌克兰袭击库尔斯克后,俄乌之间的任何谈判都不可能发生”。印度自己也深知这一点,因此除了一些原则性建议外,印度并未提出任何实质性解决方案。在其看来,与其鲁莽提出一个和平提案却被否决,不如在保持为调解冲突“积极奔走”的形象的同时静观其变,等时机成熟时再介入。但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印度能迎难而上、真正发挥作用,印度一直吊着国际社会的胃口,恐怕也将损耗自身的国际信誉。

综上所述,如何破解“俄乌谜题”,如何继续在俄乌之间、美俄之间、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左右逢源,或许是对莫迪及其政府外交手腕的又一次考验。

作者简介:王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转载自“世界知识”微信公众号2024年9月20日文章,原文标题为《王瑟:莫迪连访俄乌后,印度难以再游刃有余“骑墙”?


本期编辑:宋可馨 范家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