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中国有关部门向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出投资建议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
消息最早是由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对外透露的,按照彭博社的说法,中国有关部门最近已经通知了各大汽车公司,要求确保电动汽车技术留在国内,即便建立海外工厂,也要把关键零部件留在国内生产,到当地工厂组装。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还专门强调,不允许在印度进行任何汽车相关投资。 这一消息也被印度媒体迅速捕捉。印度《第一邮报》在一篇报道中表示,中国有关部门要求电动汽车制造商不要在印度投资建厂,因为担心遭到抵制和"技术盗窃"。不过,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国内的官媒和大媒体都没有正式报道,所以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但是,即便这个消息尚未得到官方确认,考虑到印度国内的营商环境——"竞争不过就靠抢"的策略,中国企业收到"不要去印度投资开厂"的建议,也并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毕竟,在印度这个"杀猪盘"里,中企已经吃过不少亏了。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及中企在印度频繁被坑的案例。2022年,印度电信管理局冻结了一家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相关的119个银行账户。虽然后来一家法院撤销了这一举措,但这种突如其来的"断粮"行为,着实让人胆战心惊。到了去年12月,印度方面又以所谓的“打击金融犯罪”为由,逮捕了这家公司印度分公司的两名高级员工和一名顾问。 不过,这次他们可能是玩过头了,因为当地法院很快就认定逮捕行动"非法且无效",三人被释放。这一出闹剧,简直就像是一场"印度特色"的"抓耗子"游戏。有意思的是,不仅中国企业,就连美国手机巨头——苹果都不能幸免于难。前不久,有消息称,印度竞争委员会(CCI)一直在调查苹果公司,并且发现苹果公司利用其在iOS操作系统应用商店市场的主导地位,强迫开发人员使用其专有的应用内购买系统。 面对这种指控,苹果公司表示,自己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仅为"微不足道的"0-5%,而安卓的市场份额则高达90%-100%,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辩解听起来似乎有点熟悉?没错,这不就是某些中国手机品牌曾经用过的说辞吗?不过,苹果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踏入了一个危险的陷阱。为了实现制造和收入来源多元化,苹果需要印度用户,且目前已经在印度市场取得了相当的进展,市场份额终会相应增长。但随着市场份额的增长,苹果很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指控和压力。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句老话:"肉多了,狼自然就来了。"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态度可以用"哄进来,打一顿,再赶出去"来概括。最初,印度政府会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进入。等到这些企业在印度站稳脚跟,开始盈利了,印度政府就会以各种理由对其进行调查、罚款,甚至没收资产。最后,这些企业要么被迫离开印度市场,要么被迫将技术和利润让渡给印度本土企业。 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想起了诈骗手段——"杀猪盘"。先把猪养得肥肥胖胖的,等到猪长得最肥的时候,再把它杀掉。印度政府对外资企业的做法,不正是这种"杀猪盘"策略的翻版吗?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向电动汽车制造商发出的建议,可以说是未雨绸缪。毕竟,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也是未来的战略产业。如果让这些企业贸然进入印度市场,很可能会重蹈某些中国手机品牌的覆辙。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就应该完全放弃印度市场。相反,中国企业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印度市场,采取更加灵活的策略。比如,可以考虑在印度设立销售公司,而不是直接投资建厂。或者,可以考虑与印度本土企业合作,以减少政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