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孙德中:调研 “沉下去” 传播 “浮上来”

关注我们





摘要

文风是思想作风、精神气质的外化表现。本文以河南日报社“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主题报道为例,从化笼统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化坚硬为柔软、化实践为真知、化陈旧为新颖等方面,探讨如何改进党报文风、增强新闻报道可读性。


“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的殷切嘱托。
今年6月19日起,河南日报社连续推出“总编辑走基层·新质生产力19城调研行”全媒体报道,产品涵盖调研报告、记者手记、地图海报、探访视频、H5等,全景式展现了河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探索及成果,立体化展示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河南的落地情况。主题报道被广泛转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专题推荐,全网总阅读量超5亿,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刊文推介,实现了主流媒体正能量报道的大流量传播,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本次报道重点围绕媒体融合大背景下的文风改进进行了新的尝试探索,突出扎实调研、新颖表达和全媒传播,注重讲实话、讲短话、讲新话、讲白话、讲行话,努力促进硬题材实现软着陆、冷话题实现热讨论。
务实之风——化笼统为具体 
“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成绩没有不巨大的,效果没有不显著的,掌声没有不热烈的……”这些虽然是网民的“调侃段子”,但也折射出某些宣传报道存在的“假大空”问题,给人的感受就是明明每句都读了、每句都对,但回想起来什么也没记住。主题报道要言之有物,就必须扎实采访,上接天线下接地气,通过小切口展现大主题。
切口要细微可感。越是宏大叙事、专业领域,越需要从微观角度切入,惟其如此,读者才能可感,才会产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在《信阳:绿水青山展“新”颜》一文中,记者写道,“一台风力发电机,满发状态一小时即可产生7000多度‘绿电’,供新能源汽车续航5万公里,您能想到吗?”“像组装汽车一样装房子,装配一栋5层高的楼房只需7天时间,您相信吗?”在《安阳:低空经济“春潮”涌》一文中,记者写道,“在‘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那一刻,安阳似乎就已拥有了飞翔的梦想。从古至今,安阳‘飞翔’的姿态从未停歇。”无论是给数字插上“形象”的翅膀,还是通过历史隐喻建立一种穿越时空的联想,从微观处入手、在细节处用力,都为这组报道带来了良好的阅读体验。
采访要扎实全面。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虽为新闻采访提供了方便,但“屏对屏”“键对键”永远代替不了“面对面”。只有全身心投入,带着敏感、专业、共情和责任去采访,才能更好地捕捉新事实、新典型、新趋势、新问题。在洛阳石化,调研组与一群梅花鹿邂逅,发现企业通过绿色化改造,拥有良好的环境,使得梅花鹿竟能在化工厂内惬意生活;在濮阳君恒实业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组探秘“餐饮废油”蜕变为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过程,从“小瓶子”里看到新质生产力……正是全情投入、扎实采访,为这组报道取得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简明之风——化繁冗为简洁
行文就像与人交谈,切忌絮絮叨叨、废话连篇,说半天说不到点子上,如若穿厚靴戴高帽,令人几口咬不到包子馅,势必会引发读者的倦感和反感。在报道中,应倡导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写文章要快速进入主题,直截了当、单刀直入,力求两三句话就挠到痒处,万不可陷入“开门不见山,帽子戴顶端;过度一大套,几层一二三;陈言又滥调,管你烦不烦”的窠臼。比如,《周口:绿色召唤 材料当先》一文中写道:“蕴藏千亿发展潜力的可降解材料产业,为何在周口扎根、抽芽?决定因素有二,一为高质高效农业,二为现代生物技术。”50余字,简单明了地给出周口发展可降解材料产业的因果关系。
抓住要害、删繁就简。面面俱到,势必面面不到。一篇文章,往往会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不区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结局必然是“什么都抓等于什么都没抓到”。行文中,要紧抓重点,致力于以少量的文字表达充分的主题。比如,《濮阳:新能源“绿动”老油城》一文中写道,“油城AB面,一边是几十年如一日仍在作业的老油井,一边是昼夜不停‘吞下’餐饮废油‘吐出’航空燃油的全新生产线;一边是锈迹斑斑的传统炼油厂,一边是时尚感十足的氢能生产基地。”短短一段话,紧紧抓住特点,富有画面感而又信息量十足地描绘了濮阳依托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景。
真挚之风——化坚硬为柔软
人,是最生动的,也是最重要的。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一方面,把大众当作报道的主角,多采写故事;另一方面,要善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用心用情讲好故事,尤其是对于抽象的、宏观的、专业的话题,更要用群众视角群众语言讲好群众故事。
情感要真挚。打动别人之前,首先要打动自己。要深入基层一线,真实体会感受、真诚观察感知、真切思考感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有感而发、有情而抒,进而打动读者。比如,《郑州航空港:“747”领跑“新”浪潮》一文中写道,“在规划面积747平方公里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每有747飞机起飞,那引擎轰鸣声,总是引人遐想。两个数字如此巧合,似乎在发出一种昭示。”开篇巧妙使用“747”这个意向,把规划面积747平方公里的航空港区比喻为一架由新质生产力推动的大飞机。这一构思,就源自记者在现场见闻引发的感想。
语言要平实。事实不因浮夸而变强,文章不因华丽而增色,平实质朴、激发共鸣,才能真正打动人、说服人、鼓舞人。主题报道中,调研组通过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生动报道“看不见”的新质生产力。比如,在《驻马店:传统农区长出“芯”产业》一文中写道,“传统农区加速崛起的‘芯’动力令人眼前一亮。当地一句用来称赞人的颜值气质不俗的俚语‘高大利亮白’,此刻用在蓬勃生长的新质生产力项目上,似乎也恰如其分。”文章选用当地俚语描摹出驻马店的发展形象,亲切又接地气。
思辨之风——化实践为真知
众声喧哗中更需要去伪存真,泥沙俱下中更需要去粗取精,“信息茧房”中更需要由此及彼,利益错杂中更需要由表及里。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中,群众更加期待权威、理性的声音。主题报道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联系全局看局部、站位长远看当前,既要报道其然,更要究其所以然。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是报道富有深刻性和指导性、针对性的关键所在。从河南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来看,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各异,自然不能带着同一个新闻框架开展调研活动。调研组成员提前下足案头功夫,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不断追问、挖掘,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问题的全貌。比如,“开封文旅产业如何将一时的‘流量’转化为长久的‘留量’?”“农业大市周口,如何应对工业4.0时代的到来,积极解锁未来发展新篇章?”“一‘煤’独大,平顶山形成了偏短、偏粗、偏重的产业体系,资源型城市如何破解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难题?”充满问题意识的观察视角,让采写更聚焦更深入。
坚持辩证思考。整组报道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思考问题,调研报告聚焦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深刻观察和富有洞见的分析总结。“主政者说”聚焦当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举措;“记者手记”跳出实践看规律,以期给出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比如,洛阳是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如今通过重构产业体系,令一大批制造业企业“脱胎换骨”。通过解剖麻雀,调研组给出富有洞见的观察,在《洛阳:创新成果“落地” 产业链群“迎风”》一文中写道:“通过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将传统产业唤醒、焕新,促进传统产业与风口关联、向风口转型,实现生产组织模式变革和效率提升,在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上快人一步。”在《许昌:电力装备追“新”逐“链”》一文中写道,“眼界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观点深刻而富有思辨色彩。
创新之风——化陈旧为新颖
新传播环境下,媒体“第一落点”的优势不断消减,新闻链条不断延伸,传播颗粒度不断细化。为抢占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要有力有效做好传播。河南日报社精心做好传播设计,每期报道均登上第三方平台本地热榜,不少话题还冲上全国热榜前十。
突出视频化,系列融媒精彩。19期视频立足表现主题、产业特性、生产场景及团队优势等,综合采用AI(人工智能)、动画等技术手段,多样化展示当地产业升级之路,展现河南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勃勃生机。《鹤壁:放眼苍穹摘“星”机》紧抓当下“航天热”话题,以记者突然现身模拟“太空舱”作为开场,增加视频话题度、吸引受众注意力;《小纳米孵化大产业》则采用生成动画技术,以紧凑流畅的特效、科技感十足的画面,展示当地产业升级之路。系列视频通过创新表达,拉近了新质生产力与受众间的“距离”。
突出具象化,拆条话题精心。本次传播充分调动青年采编人员积极性,灵活设置话题,多条话题阅读量超千万,冲进全国热榜前十,最高位列全国要闻榜第一。比如,互动话题#地表最强橡皮筋原来河南造##郑州神秘打工人不要工资要电费#等,主打悬念反转冷知识;#河南city不city啊##三门峡究竟藏了多少好东西#等,巧用网络热梗,突出网感。
突出专业化,服务产品精准。《河南新质生产力先锋图谱》H5,点开地图,即可看到各地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领域、行动部署、发展目标;《向“新”而行 “质”在千里》调研合集H5,从新质调研行、学习进行时、豫见新河南、新质思维图4个板块集纳内容,兼具实用性、专业性。此外,河南日报社充分发挥顶端创作者MCN(多频道网络产品形态)资源优势,邀约企业家、专家等积极建言献策,为河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库力量。
总之,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改文风是常思常新的话题,指端、纸端都要改文风。其中,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贯穿始终,蕴藏着主流媒体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核心密码:那就是要坚持党性原则,要站稳群众立场,要增强新闻“四力”,要加强创新表达。
改文风不是一阵风,改文风永远在路上。
(作者系河南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原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4年9月(上)。
责任编辑:喻瑾
新媒体编辑:喻瑾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