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两场科技创新领域的大规模会议在昆明拉开帷幕。8月6日,2024年度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协作会议召开,金砖国家部门官方代表、金砖国家创新合作机制参与机构,国内部分城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重点企业、投融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科技创新开放合作;8月24日,2024腾冲科学家论坛专题活动——昆明生命科学与大健康论坛举行,知名院士、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探讨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前沿技术,为成果转化、场景应用、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今年以来,昆明市科学技术局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1月至8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专家评审706家;全市共登记技术合同7936项,合同成交额122.78亿元。
持续打响科技服务品牌
今年初,《昆明市科技局2024年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印发,明确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七大攻坚”行动,重点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促进全市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大幅提升。今年以来,市科技局从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和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创新平台、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科技人才活力、加强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等方面着手,各项工作进展显著。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上半年,市科技局出台相关文件政策,成立由党组书记和局长担任双组长的“提升研发投入和科技服务业指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重点指标提升工作。同时,持续打响“政策直通车、服务零距离”科技服务品牌。1月至7月,5个小分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100余次,培训县(市)区、企业、高校院所相关人员900余人次,促进研发投入、科技服务业、技术合同等重点指标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在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精准发力。昆明印发《科技支撑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成涵盖29所高校、16家科研院所、62家企业、15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97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198个优秀人才团队的“重点产业链创新资源库”,构建以需求端带动供给端的产业链科技支撑集群。今年以来,“高生物利用度灯盏花素口服创新制剂临床前预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省科技厅生物医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支持;“加州新小绥螨工业化扩繁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获得省级2024年高原特色农业领域科技计划立项支持。根据省科技厅2025年重点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围绕生物医药、高原特色农业、生态环境、绿色能源、绿色铝硅等重点矿冶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市科技局联合县(市)区科技部门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共向省科技厅推荐项目71个。
创新平台是支撑研发的重要载体。上半年,全市新增“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全国重点实验室”,截至目前,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新增云南实验室1家,总数达6家。统计数据显示,第一批市级企业科技创新中心上年度共获各项专利80项、形成技术标准9项、新产品(新工艺)25项;增加研发投入1.1亿元,2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
5月16日,市科技局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调研为契机,持续开展人才服务“三上门”工作,送上人才服务“大礼包”,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人才项目。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实施创新的关键要素。近年来,昆明引育并重,优化培养机制,不断激发科技人才活力。上半年,市科技局一方面优化科技人才梯次配备,另一方面优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市举办首届“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成果交流会,11项“春城计划”高层次科技人才项目取得新产品批件31个,实现经济效益50.14亿元。
在增强内生动力的同时,触角向外延伸。上半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实体化运营,标志着金砖国家之间的科技合作迈入新的阶段。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3批共3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科技局将对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市委打造“六个春城”的总体要求,聚焦全市产业科技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出科技支撑产业发展一个聚焦,统筹好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链条各环节五个关键,深入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具体来看,市科技局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打响科创服务品牌,形成“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的科技工作良好局面;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充分利用好昆明科创资源,激活各类机构、平台、园区、人才活力,加快推动在昆高校、科研院所先进技术成果就地转化并产业化,打通科技到产业的“双向”通道。(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