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哈尔·努尔太经常对记者讲起两个瞬间。
第一个瞬间是1998年6月26日,一次缉捕暴恐分子的任务中,阿斯哈尔的父亲,新疆反恐警察努尔太·安尼瓦尔别克牺牲。阿斯哈尔当时只有两岁,父亲在他记忆中仅留下“模糊”的印象。
第二个瞬间是在2018年7月。22岁的阿斯哈尔在武警部队服役,当年,淮河流域遭遇洪涝灾害,救灾的队伍马上要出发,阿斯哈尔却发现抗洪出动名单上没有他。他很激动,抄起一张纸,迅速手写了一张“请战书”,申请赴前线救灾。
跨越20年,阿斯哈尔在这个瞬间,才“彻底理解”父亲当年的选择。请战书上,他用稚嫩的字迹表明心迹:“如今灾难来袭,侵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民水深火热,我为兵怎可置身事外,愿请战,为人民为祖国请战。”
9月21日晚,在南开大学举行的“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上,阿斯哈尔又说起那一刻他对父亲的理解。他说,父亲的英勇战斗看似是一瞬间的决定,但“对于一个参加过40多场战斗、追捕过130多个罪犯的警察,面对危险挺身而出,就是他的本能”。
阿斯哈尔曾无数次埋怨父亲。小学二年级,学校布置命题作文“我的爸爸”,他只能写照片里的爸爸。在南开大学的舞台上,一名小演员演绎出童年时他的心声:“我不懂,战友比我和妈妈还重要吗?”
会场里,一个慈爱的画外音回答:“等你长大了,就会懂得爸爸牺牲的意义。”
“这段对话,我梦见过无数次。”阿斯哈尔说。
只是,在现实中,他得不到清晰的回答,只能通过一个个瞬间寻找答案。
小时候,他和堂弟去服装店买衣服,堂弟挑选的是奥特曼,他一眼相中了迷彩服,“因为那是爸爸的颜色”。2015年高考报志愿时,他希望报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但母亲考虑他的安危,不想让他走上这条路。他理解,但还是把5个志愿全填报上“法律”专业。在他看来,这是为他日后成为人民公安作准备。后来他被南开大学法律系录取。2017年,大学生征兵季,他再次提出参军。这次母亲同意了。在特战队,他放弃做更有英雄光环的狙击手,选择做排爆兵,“就是希望在面临任何危险的时候冲在第一线”。
2017年参军前夕,南开大学组织8名新入伍大学生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8名学生一致决定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当年9月23号,习近平给8名大学生回信,对他们从军报国的志向激情感到欣慰,勉励他们施展才华,淬炼成钢。
服役满两年后,阿斯哈尔回到南开大学完成大学学业。2021年毕业季,他再次把目光投向军营,报名参加了武警新疆总队指挥管理岗的直招遴选。
如今,在武警新疆总队任职3年,他的脚步与父亲的脚步有了更多重叠。
每逢佳节,他总是在机场巡逻,看着来来往往的乘客,见证家人相聚、爱人相拥,想到父亲曾在工作岗位上,也是以“一家不圆”换“万家圆”。“我们职业在社会发展中起这种基础性的作用。”阿斯哈尔说。
在哈萨克族传说中,“阿斯哈尔”是一座雄伟的高山。阿斯哈尔的家族中从戎者多。“我的目标就是成为像父亲、爷爷那样的人,能够继续为新疆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对记者说。
他喜欢读南开大学先贤英烈事迹,对张伯苓老校长“以子许国”的故事印象尤其深刻。2019年,他两年义务兵役满后返校,在校园进行爱国主义宣传。现在,他又以南开大学毕业生、武警部队现役警官的身份回到校园,以亲身经历去影响青年。“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传承。”他说。
重回校园,他想对现在的年轻学子说,“如果你一开始就决定追求什么,你就坚定追逐下去。”
父亲牺牲时年仅29岁,被公安部追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这枚勋章一直在阿斯哈尔的母亲那里保存着。回新疆工作前,母亲把这枚勋章交给了他。他觉得,其中饱含着母亲的期望。
9月21日晚,借由AI技术,阿斯哈尔父亲的照片动了起来。照片里,身穿绿军装的努尔太·安尼瓦尔别克朝儿子微笑。阿斯哈尔转身,面对屏幕上的父亲,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爸爸,您的儿子长大了,也成为了像您一样的男子汉,成为了像您一样的铁血卫士。”借助新技术,照片里的父亲向他回敬军礼。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