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质生产力“入海” 以“绿色低碳”赋能“蓝色经济”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 滨州市加快海上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海洋“含绿量”,赋能“蓝色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位于无棣的正海海洋牧场是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在牧场10万亩牡蛎养殖区,渔民们正分批将载有近江牡蛎苗种的40多万个吊笼捆绑在浮绠上进行吊养,近江牡蛎的养殖不仅经济效益可观,带来的生态修复效益同样显著。

滨州正海蓝色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助理杜岩松对记者,牡蛎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形成碳酸钙,也就是它的外壳,经过我们的测算,一千克的二氧化碳,能够形成一千克的碳酸钙,也就是在固碳方面它是等量的固碳。

除了固碳,牡蛎强大的滤食和滤水作用还能够有效净化水质,当地每年投放近两亿粒近江牡蛎苗种,长至成年后可实现年净水400亿升,固碳60多吨。

滨州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郑述河介绍“除了近江牡蛎外,我们还实现了长牡蛎、三倍体牡蛎、毛蚶、杂色蛤等4种贝类的自主繁育,现在滨州海域贝类生物总量达22万吨以上,每年可移除22万吨二氧化碳,实现了经济生态双提升。”

滨州市持续推动“虾贝虫鱼”产业向“新”而行,累计投资3亿元,建设“渤海贝仓”省重大项目,目前贝类设施化养殖基地达到20万亩,年产贝类3000万斤,它的碳汇价值,相当于6122亩的森林,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多元共赢”的高质量融合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海洋循环经济特色专业镇齐鲁样板。

此外,滨州市立足沿海资源禀赋,加快实施双碳战略,积极培育海上新能源产业,正逐步构建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体系。眼下,国内首个批复的立体分层确权光伏用海项目正在沾化有序建设。项目已纳入国家第三批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清单,预计2024年底全容量并网投产。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单体新能源项目之一,每年可提供绿色清洁电能12.82亿度。

滨州市加快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提升牧场生态化、信息化、装备化水平,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坚持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聚发展,重点发展海洋精细化工,培育壮大海洋新材料,发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加快海洋盐化工、石油化工等产业链条深度拓展、跨界融合、增值延伸,推动海洋化工绿色高端发展。

滨州台 纪向东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