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油果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肉桂卷
近日,海南自贸港板块多股涨停,作为海南本地的医药企业,海南海药(000566)连续6个涨停板。
背后推手,无外乎政策推动,加上市场炒作。
政策一: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在特定区域(包括海南全岛)设立外资独资医院,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相关阅读详见《外商投资开闸!但CAR-T支付困局仍难解》一文)。
政策二:相关部门发布医疗药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零关税”的通知,对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内注册登记的医疗机构等,免征进口环节税费。
虽然政策导向清晰,鼓励医疗进出口。但海南海药的境外销售占比仅为7.1%左右(2024年上半年),且其在博鳌乐城并无控股机构。此波政策利好,与海南海药关系不大。此外,收入下滑、连年亏损、资金紧张,海南海药的窘境,恐怕不是飞在空中的政策,可以解决的。
一、业务萎缩,收入下滑
从业务来看,海南海药是一家典型的医药制造企业。从产品来看,主要包括:抗生素系列、胃肠道用药系列、抗肿瘤药系列以及与制剂配套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等其他产品。
面对医药制造行业激烈的行业竞争,要想取得一席之地,一方面要有新药;一方面,在市场集采的政策导向下,要能中标拿到大单。
新药研发方面,据2024年半年报披露,虽多个项目取得研发突破,但并未有新药实际落地销售。
唯一实质性突破,可能就是:公司与国外药品研发商PHARMATHEN签订了《药品经销的框架协议》。双方约定:海南海药将成为PHARMATHEN研发生产的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期药物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独家排他代理商。
一纸框架协议,能否真的成为海南海药的强心针,还得看未来的业绩。
市场销售来看,半年报中一句“国内外市场均遭遇“严峻考验”,道尽了公司的心酸和无奈。
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收入下滑也就顺理成章。历史数据来看,自2020年以来,公司的收入持续下滑。2024年上半年,收入下滑比例高达38.16%。
二、连亏七年半,累亏33亿
业务竞争力不佳,毛利率自然也就逊色。历史数据来看,2018年开始,海南海药的毛利率开始下降。2024年上半年,已经从2018年的53%,下滑为33.7%。
30%+的毛利率对别的行业来说,可能也算个不错的业绩,但对医药行业,简直是杯水车薪。医药行业典型特点,就是高“销”费。数据来看,最近几年,因业绩不好,海南海药销售支出已经有所缩减,但销售费用占比(=销售费用/营业收入),仍需25%。
30%多的毛利率,扣除一系列费用后,自然所剩无几。截至2024年上半年,海南海药已连续七年半亏损,累计亏损超33亿元。因多年亏损,且亏损金额巨大。2023年年报出炉后,就公司持续经营等问题,海南海药遭深交所发函问询。
三、极度缺钱,反噬利润,限制研发
连续亏损,家底已经被掏空。最近几年,海南海药的资产负债率近乎直线上升,直逼80%。
短期流动性来看,情况更加紧迫。与资产负债率相呼应的是,公司的速动比率断崖式下降。截至2024年上半年,速动比率只有0.45。什么概念,短期资产根本无法应付短期负债,流动性缺口十分明显。
自己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海南海药还在乱搞。
根据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海南海药及子公司,多次以财务资助和购买信托理财等名义,通过直接或间接划款的方式,与关联方重庆赛诺生物药业及重庆金赛医药有限公司(为海南海药原实控人刘悉承重大影响公司)发生多笔非经营性资金往来。2018-2020年间,涉案金额约7个多亿。截至2023年年报报出时,尚有近1.9亿元尚未归还。对此,公司在年报中却只字未提。
最终,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正式揭下了海南海药的遮羞布,原实控人也正式下台。
据半年报披露,以上款项虽还清,但其中有1亿多,是以资抵债。这对自身深陷流动性困境的海南海药来说,简直是瞎搞。
缺钱的后果,就是压缩研发。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虽有提高,但也只有5.69%。对于一家医药制造企业,并非好兆头。
此外,高负债势必带来高利息。最近两年,收入大幅下滑,但财务费用变动较少,导致财务费用占比节节攀升。2024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占比高达13.63%,让本不富裕的盈利,更加雪上加霜。
此刻的海南海药,犹如大海上的一叶扁舟,或许只需一个浪头,可能就会让其翻船。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