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付文超
近年来,随着辅助驾驶技术的逐步普及,在给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主流车型的辅助驾驶性能如何?行车辅助、泊车辅助是否值得信赖?日常用车如何正确使用,发挥功能优势?
近日,中汽测评对外发布《2024中国汽车辅助驾驶现状洞察》技术热点专刊,系统总结了中国汽车辅助驾驶技术的应用现状,并对各项关键发展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前瞻性分析。
为实现对汽车辅助驾驶性能的权威、专业评价,中汽测评C-ICAP技术规程坚持以“安全至上”为原则,兼顾评价舒适性与效率,对行车辅助、泊车辅助进行独立星级评价,最高星级为5星+。该专刊显示,中汽测评已累计完成了49款车型的辅助驾驶测评工作,覆盖行业热销的、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新车型,并据此总结出五大发展趋势。
发现一:行泊一体化应用落地效果显著,辅助驾驶性能水平逐年提升。测评结果显示,随着行泊一体化技术快速发展,泊车辅助的装配率显著提升,行泊装配率趋于一致;辅助驾驶性能日益提升,行车辅助得分率提升28.9%,泊车辅助得分率整体提升9.1%。
发现二:智能化性能已由“高端”走向“平民”,20万以下区间车型表现抢眼。近年来,各个价格区间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水平都得以提升。2024年,20万以下车型最高得分已与高价位段车型性能相当,智能化性能优秀已不再是高价位车型“专属”。
发现三:“智能”已不再是“电动车”标签,燃油车智能化也在大幅提升。通过数据对比,电动汽车智能化平均得分率明显高于燃油车,但二者差距正在日益缩小。燃油车在行车辅助方面的发展速度高于泊车辅助。
发现四:智能化已成为全球竞争焦点,自主品牌持续引领技术前沿。测评结果发现,各系别车型辅助驾驶水平均有提升,但自主品牌得分率明显优于外资及合资品牌。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热衷NOA新技术,引领国内技术潮流,但合资/外资品牌持续观望,未见落地车型。
发现五:新势力品牌“智能”产品力出众,且市场响应更新速度更快。新势力品牌更注重“智能化”属性的研发设计,测评结果显示,其行、泊车辅助平均得分率提升27.9%,而传统品牌在泊车辅助方面发展缓慢。此外,新势力品牌更注重OTA“查漏补缺”,部分车型能较快响应市场需求,快速优化系统功能。
从测评数据来看,中国汽车辅助驾驶性能整体表现较好,但测试车型在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项目上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行车辅助的交互机制仍需进一步优化;L2组合控制能力在前车切出、前车切入、弯道内前车静止、前车静止等场景表现不佳;部分车辆对电动二轮车、交通事故车辆、锥桶没有识别和响应;部分车辆允许驾驶员长时间脱手、部分车辆不具备低头检测能力、闭眼检测能力,或报警时间过晚;水平车位泊入的平均水平相对最弱;个别车型无法有效识别车位;空间车位泊入仍是行业痛点问题;狭小空间车位适配是难点;室外到室内“最后一公里”的精准定位问题仍需解决。
业内认为,中汽测评在C-ICAP智驾测评发现的问题与挑战,不仅为车企改进辅助驾驶技术提供了方向,也推动中汽测评不断提升辅助驾驶单元的测评水平和方法。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