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大民侨委副主任委员马应聪——无悔团结路 悠悠民族情

图片
  9月12日上午,在砚山县公安局平远分局二楼会议室里,记者见到了驱车从文山市赶来的州人大民侨委副主任委员、民族团结工作队前常务副队长马应聪。
  因为头天下午刚做完一次透析,马应聪稍显虚弱。刚坐定,他推了推有些滑落的眼镜便仔细环视起四周,那些曾经在这里日夜奋战的日子又浮现眼前。
图片
马应聪入户走访群众(右一)。资料图
  “这间办公室是我们工作队的调度室,那时候大家白天在外面跑,晚上就回到这里,一起汇总、研究、安排工作,常常一干就是十一二点。”2021年底,为推进平远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文山州委决定组建州委民族团结工作队进驻平远镇。时任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民宗委主任的马应聪第一时间报了名。
  “首先我考虑我是州民宗委主任,又是回族干部,这种时候,我必须主动站出来,对全州民宗干部特别是回族干部起到一个带头和示范。”不仅如此,1995年至98年期间,马应聪在平远镇担任了3年的副镇长,对那里熟悉、了解、有感情。“参加这次工作队,我觉得我最合适不过了。”马应聪顺理成章成为了首批民族团结工作队常务副队长,于2021年12月1日正式进驻平远镇。
  起初,马应聪对工作队的工作是乐观的,毕竟抽调的队员都和自己一样,既熟悉民宗工作,又有着丰富的基层和群众工作经验,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工作开展起来,才知道难度如此之大,群众的抵触情绪是我万万没想到的。”由于过去宣传不到位,很多群众对党的民族政策不了解不掌握,对工作队怀有很大敌意,常常敲门不开、避而不见。“之前我还觉得当过镇长有优势,结果发现适得其反,都觉得我不念旧情为难他们,愈发抵触。”马应聪很无奈。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工作队一进驻就开启了高强度模式。早上8点,工作队在设于平远公安分局的调度室集中,马应聪跟大家安排好一天工作,就一起出发进村,挨家挨户走访、摸排、做工作,有时候吃了闭门羹在门口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晚上,不管多晚工作队都要回到调度室,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汇总、研究。“群众工作需要做在平时、需要极大的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白天不行就晚上。”马应聪回忆,当时最多的一家前后跑了一百多趟。
图片
马应聪与村民代表座谈交流。资料图
  12月中旬,连轴转了10多天的马应聪身体出现了疲惫、呼吸困难等不适,起初他以为是老毛病支气管哮喘犯了没太在意,只是每天上午开完会去诊所输个液又继续工作。这样扛了十多天,马应聪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体重也从刚来的80公斤猛长到了96公斤。
  “大家都劝我回文山好好做个检查,但是我担心一去医院就走不掉了。”马应聪最难受的那几天,正好是工作队攻坚的关键时刻,作为常务副队长,他不敢也不愿离开。
  “我其实心里有点预感,应该不是支气管哮喘这么简单,但想着熬过一个月这个关口再去治疗,我心安、大家压力也会小些。”2022年元旦前夕,看着实在不对劲的马应聪被组织“强制”要求回文山治疗,这也是他离家一个月第一次回去,原本准备在家休整一晚再去医院,可他躺下就没办法自己爬起来了。
  第二天,在单位同事和家人的合力下,马应聪坐着轮椅到了医院。看了他的症状,呼吸科大夫一刻不耽误地把他转到肾内科。“不是医生掀开我的裤腿我都还不知道,当时两支腿已经肿得不成样子了。”经过检查,马应聪肌酐达到1000多,被确诊肾衰竭,大量水分排不出体内,导致体重暴增。当晚,马应聪就接受了第一次透析治疗。
  从那之后,马应聪需要每周一、三、五做三次透析,一次4个小时。做透析那天,他早上7点到医院,还没结束,单位的车就等在楼下,做完适当休整,他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回平远。2022年7月底,第一批工作轮换时,马应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主动申请了留任。“我情况熟悉,身体也还吃得消,就想着再带一批。”经过多方核实、了解,组织同意了他继续留任。就这样,马应聪坚持医院、平远镇两边跑,一边跟病魔作斗争,一边与队员们并肩“战斗”,直到2023年4月完成又一轮轮换。
图片
马应聪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资料图
  今年初,由于心血管狭窄影响透析,马应聪做了一次心脏手术。考虑他的身体原因,组织将他调整到州人大常委会民侨委工作。但马应聪始终放不下平远的工作,只要那里有事找到他,他就会亲自跑一趟、去看一看。好在,如今的平远实现了从乱到治、由治向美的蝶变。
  采访尾声,面对记者的疑问,马应聪回答得很坚定:“说实话,医生说我就是来太晚耽误了治疗,不然不至于透析。但看到平远的今天,我不后悔。”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