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噪音敏感的玩家都会在PC主机选购配件时对噪音值这项参数进行特别关注。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每个配件与其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分别选出相对较好的一款,从而组装成一台令自己满意的静音主机。这个选购过程尽管可以保证最终的静音效果足够出色,但总体还是缺乏针对性,导致我们为“静音”二字付出较多的资金投入。那么,PC主机中哪个配件才是噪音大头,谁又更值得我们为其噪音表现去花更多的钱呢?为此,我们尝试通过实测,去研究每个能够发出噪音的配件它们各自在整机中的具体情况。
噪音来源
PC主机配件的噪音源基本上是来自于风扇转动时发出的切风声,而目前带风扇的配件主要有CPU散热器、显卡和电源。这些配件上的风扇都承担着为其内部发热源解热的工作:配件负载越高,发热就越大,风扇转速随之提升,加速配件的热量交换速度。此时,风扇发出的噪音自然就会逐渐增加。其中,CPU散热器和显卡内部都集成有温度传感器,温控芯片接收到温度信息后会控制风扇到对应的转速,保证CPU和显卡核心以较低的温度下稳定运行。
电源也是差不多的道理,但其调控风扇转速的方案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功耗负载,另一种才是根据内部元件的温度。前者可以使电源在遇到较高负载的时候快速做出提高风扇转速的应对策略,第一时间为内部主要元件升温做好准备,保证电源高效运行,不过噪音变化会比较明显;后者则因为元件在散热片的辅助下升温相对缓慢,所以风扇转速同样也会以实时性的调度策略逐渐提升,将噪音尽可能地稳住在较低水平,这样一来电源温度会相对高一些,给工作效率带来一定影响。目前,主流的电源风扇转速调控方案为温度、负载双结合,具体两者中谁是优先级,就看电源厂商怎么安排了。
除此之外,机箱作为各大PC配件的载体,因为自身本来就是处于相对密闭的状态,通常情况下,它同样是需要加装风扇来加快内部的空气流动,避免热量积聚成为闷罐。而机箱风扇在中高端平台中又是以多把的形式加入到整机当中,并且可以分布在机箱的几乎每一个位置,噪音累加之余又紧贴机箱内侧,用户对它们的感知可能丝毫不逊于前面的三大件。
噪音测试
测试说明
于是,我们就上述的四个噪音源,找来了两套比较有代表性的中、高端平台,并将其安装到不同的类型的机箱中,分别测试它们单独、整体的噪音。为了保证较好安装兼容性,两套平台的机箱我们统一使用华硕 A23 光影、华硕 AP201 冰立方以及Tt 钢影·透EX这三款,它们分别作为下置电源、前置电源、侧置电源结构的机箱代表,同时加入框架结构与海景房机箱一致的开放式平台进行对比。
考虑到华硕 AP201 冰立方除顶部360mm水冷位外只能安装三把机箱风扇,且为二进一出,因此其他机箱也采用二进一出的安装方式加上风扇。机箱风扇选择了先马 XT128,也是看中其兼具性能与RGB灯光之余价格不算特别贵的特性。CPU选择目前市场主流且使用率较高的Intel LGA 1700平台,主板为的风扇模式统一设置为安静模式,模拟对噪音有一定要求的普通用户的使用习惯。
测试在环境噪音不高于15dB(A)的消音实验室中进行,被测平台与噪音仪拾音头距离控制在30CM,并且还加入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以尽可能还原用户放在桌面上使用的距离和朝向。此外,我们针对用户的两种使用场景——待机和游戏(《赛博朋克 2077》开启2K分辨率+超级挡位预设+DLSS 3.5自动,在一个场景当中挂机,测试结果仅代表这个场景下的平均噪音值)分别进行对应的噪音测试,通过HWINFO软件和转速测试仪的辅助下记录风扇转速相对稳定后的数据。测试室温约为28℃。
中端平台
中端平台的CPU我们找来了酷睿i5-12600KF。这款CPU不论是刚上市还是如今,都保持着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功耗适中性能不俗,且对主板规格要求相对友好。单塔六热管设计的酷冷至尊 T600 PRO能保证i5-12600KF在较低的温度下稳定运行。主板为颜值与用料均做得不错的华硕ROG B760-G GAMING WIFI D4,显卡则是搭配映众的RTX 4060 8G 曜夜。随着RTX 3060逐渐淡出市场,相信低价位段的RTX 4060会是不错的接班人。电源按照英伟达官方给到的电源功率推荐,并且结合普通用户更喜欢把预算花在刀刃上的习惯,选择了满足ATX 3.0和PCIe 5.0规范的九州风神 PL550D。经测试,这是一款采用温度优先的风扇转速调控策略的电源。其余配件如下表所示。
由于是开放平台,所以就不需要加装机箱风扇了。整机在待机状态下的主要噪音来源居然是电源风扇。CPU和显卡负载不高,它们的风扇一个是在较低的转速下运行一个直接停转,而九州风神 PL550D不支持低负载停转,一上来就是1000 RPM左右,噪音最大接近30dB(A),其实不算明显,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感受得到。CPU散热器噪音极低,叠加到电源噪音上面不是很明显。
至于游戏时的噪音大户就变成了显卡了,最大噪音值为侧面时的43.5dB(A),叠加完CPU散热器和电源的噪音后稍有增加,最大来到了44.0dB(A),日常使用中还是能够感觉到的。
接着赶紧来看看同为左右分仓式结构、但多了外壳的海景房的噪音表现。不论是待机还是游戏时,机箱风扇的加入并没有给整机噪音带来较大的影响,海景房的整机噪音最大为40.63dB(A),比开放平台低了超过3dB(A),这降幅属于是较为明显的水平。同时,待机时CPU散热器的噪音已经是接近环境噪音甚至是更低。不过,待机和游戏时的主要噪音来源分别还是电源和显卡。
来到下置电源机箱这边,待机和游戏时的主要噪音来源依然分别还是电源和显卡。但是,下置电源机箱的电源噪音相较于海景房要大上一些,可能是由于测试时机箱放置在光滑的平面,噪音经过多次反弹叠加造成,如果换成粗糙面应该会好不少。另外,两把前置风扇在正面是直接对着噪音仪的,即便自身噪音并不明显,但对整机噪音的影响还是比在其他安装位置要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下置电源机箱的电源噪音增加了,但其在游戏时的整机噪音反倒没和海景房拉开差距,CPU散热器噪音大幅降低明显是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应该是与机箱的风道设计有关。下置电源机箱的机箱风扇是前进后出,形成了比较好的水平风道,而海景房是侧进后出,弯曲风道显然是对整机散热打了些许折扣的,因此CPU散热器在下置电源机箱的机箱中其实是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同转速下有着更高的效率。
紧凑型机箱一般都采用前置电源的结构设计,虽然空间利用率上来了,但风道相对海景房和下置电源机箱就没那么好了。同时,测试时,我们将电源的风扇安装朝向为朝内,面向主板,以模拟大部分前置面板不设开孔的机箱安装情况。按道理来说,这就很容易使得整机高负载的使用场景下,电源会吸入显卡的热量,影响电源内部元件的散热,进而导致电源风扇转速提高。不过,实测显示,这时电源噪音值确实会高些,但没有到特别离谱的程度,反倒是紧凑性的机箱设计导致了整机散热偏差,所有风扇的转速全面提高。
待机时,电源虽然还算得上是主要噪音源,但相对没那么主要了,机箱风扇的噪音已经赶了上来,相互叠加之后将噪音提高到最高28.5dB(A),不过仍低于开放平台。游戏时情况相同,机箱风扇也是站了出来做贡献,还好显卡的噪音偏大,叠加得不多。
高端平台
高端平台我们将CPU换成了酷睿i9-13900K,散热升级为雅浚 GA5 360一体式水冷,显卡则是搭配华硕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O16G。随着整机价格提高,相信大部分玩家不会对显卡做工用料吝啬,即便是丐版,整体散热水平较中低端显卡也有质的飞跃。电源依然按照英伟达官方给到的电源功率推荐,同时为了让电源噪音因素更加凸显,同样选择了九州风神PLD系列,规格来到的750W。考虑到日常使用供电性能足够,主板维持华硕ROG B760-G GAMING WIFI D4不变。其余配件与中端平台基本无异。测试时,CPU散热器竖立在主板旁边,风扇进风面与主板正面朝向一致。
由于换上了360一体式水冷,且主板最低限制CPU散热器风扇转速PWM值为20%,加上三把风扇遇到高阻抗产生的噪音并叠加,CPU散热器的待机噪音已经是超过了电源。两者的共同作用下,整机待机噪音越过了30dB(A)大关。而游戏时,CPU散热器依然是扮演着噪音大户的角色,显卡次之,但差距接近10dB(A),看来RTX 40系的高端显卡散热用料上确实是猛了,要是换成RTX 30系,可能会相对高一些。
另外,虽然中端和高端平台均使用同一个系列的电源,只是最大输出功耗存在差异,但是在待机/游戏场景下750W的风扇转速均明显比550W的要低,前者面对负载时表现得更加从容,可能与电源的内部用料或整机得实际工况有关。
装入海景房机箱之后,各单独配件及整机噪音有了外壳的隔挡有所下降,但只是限于待机状态。到了负载较高的游戏场景时,机箱风扇与CPU散热器齐齐发力,两者噪音不分上下,均在43dB(A)左右,反倒是显卡和电源是相对安静的,此时整机噪音经过叠加之后来到了46.7dB(A),比开放平台还要高一些。
下置电源机箱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且待机时延续了中端平台上的特性表现,即CPU散热器工作效率更高,而电源噪音受到底部反弹叠加的影响则随着电源风扇转速的降低变得不那么明显。
最后看到前置电源机箱。由于要兼容360水冷和华硕 TUF GAMING GeForce RTX 4080 O16G显卡的安装,标准长度14CM的九州风神 PL750D只能以风扇朝主板一侧安装,否则电源延长线插头会顶到水冷风扇,这样刚好也是与前面中端平台的安装模式相对应。
待机时,机箱风扇成为了主要噪音源,CPU散热器紧跟在后,相互叠加之后将噪音提高到最高31.9dB(A),依然是三款机箱以及开放平台中表现最差的。游戏时,紧凑的特性使得机箱的内部温度偏高,所有配件的风扇转速都随之提高,机箱风扇的单独噪音更是高达53.8dB(A),叠加完整机噪音为54.6dB(A),已经是到了比较吵的水平了。
总结与建议
我们在本次测试中使用不同功耗配置的平台、不同结构类型的机箱、不同的负载场景以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平台配件型号和数量等等,以尽可能地还原大部分用户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控制变量一致。不过,整机噪音在实际中其实受制于更多条件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次测试的数据结果仅供参考。
中端平台在低负载时的主要噪音来源为电源,准确来说是不支持低负载停转且初始转速较高的电源。当到了高负载时,只要是散热器不是特别菜且能够较好地将CPU的温度压制住,整机主要噪音来源基本上就变成显卡了,具体影响的程度与显卡的散热用料和自身功耗有关。
我们建议注重静音体验的中端平台用户可以优先选择散热用料较好的显卡款式,其次是性能更好的机箱风扇,尤其是使用紧凑型机箱的用户需要特别关注。至于电源方面,30dB(A)以内的噪音其实大部分人都应该能够接受,而少部分要求较高的玩家则可能需要上支持风扇停转的高瓦数电源了,增加电源功率输出的冗余度也不是什么坏事。
高端平台上,由于CPU功耗明显增加,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稍显吃力,同时带动默认基于CPU温度控制的机箱风扇转速提升,两者不论是在待机还是游戏时都是噪音大户,显卡和电源的噪音反而要小得多。更重要的是,高端配置装在紧凑型机箱中,内部热量较难散出造成堆积,进一步提升内部配件的温度,从而导致风扇转速和噪音增加。
我们建议注重静音体验的高端平台用户可以从顶级性能的CPU散热器、机箱风扇以及风道优秀的大机箱方面入手,优先将CPU的工作温度降低,毕竟目前的Intel高端CPU功耗普遍较高,AMD CPU也面临着积热的问题。之后,用户可以再根据自身预算搭配兼顾性能与静音的高端风扇。
除了针对PC主机配件,我们也可以通过使用带吸音棉的机箱或者戴耳机等方式进行主动降噪。前者牺牲机箱的散热性能换静音,不太适用于高端平台,后者就见仁见智了,如果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个人,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做法不得不说是极为有效。
随时查看最新天梯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