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穿”在身,千年文化融入每一寸织锦

把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明代青花折枝花卉纹菱口盘穿上身有多美?最近,南京市博物总馆×固执女装联名“韵织新梦”系列,邀您共赏文化之美。古韵悠长的博物馆携手匠心独运的时尚界,以融会贯通的设计,将千年文化底蕴融入每一寸织锦之中。这不仅是一次跨界合作的创新尝试,更是文化传播的深情告白。

图片

把文物搬上服饰,

对传统美学的现代诠释

松竹梅是高洁坚韧的象征,以黑丝绒为基底,深邃神秘的质感不仅映衬出岁寒三友图案的清雅脱俗,更添一抹庄重与高贵。这件“岁寒雅韵”套装灵感汲取自明•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的“岁寒雅韵”套装,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现代诠释,也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深刻对话。

图片

细看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通体绘釉里红纹饰,红中带灰,白釉透明而微微泛青。七层装饰图案之间以弦纹相间隔。颈部饰蕉叶纹,肩部饰如意纹、卷草纹和缠枝菊纹,腹部绘有松、竹、梅,并配上芭蕉、山茶花和山石,构成岁寒三友的主体画面。胫部是海水纹,以及变体覆莲纹和仰莲纹。整个瓷瓶纹饰图案丰富、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透露出别致、典雅之美。

如何把文物搬上服饰呢?据介绍,将梅瓶化为服饰,设计巧妙地融合古典与现代,为瓶上图案赋予时尚的新生命。不是简单复制粘贴文物图样,而是经过精心再创与巧妙布局,将松之苍劲、竹之挺拔、梅之傲骨,以现代技术细腻地呈现于衣袂之间。和煦阳光投过枝桠缓缓洒落在光泽错落的丝绒提花上,宛若墨色画卷徐徐展开。

图片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另一件“绿裳青花”立体浮雕套装,灵感来自明代青花折枝花卉纹菱口盘,以文物中的牡丹图样为灵感,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绽开的立体浮雕牡丹花纹与绿裳为基调,以花卉纹理和立体剪裁勾勒出曼妙身形。

你看青花折枝花卉菱口盘,菱花口折沿部分绘缠枝灵芝纹一周,内壁绘折枝牡丹和石榴各四枝,相间分布。牡丹花大叶小,每朵都衬以七片叶子,石榴花含苞欲放,叶片微微卷曲。通盘花卉用写意手法描绘,线条流畅生动,形态栩栩如生。所绘花卉皆寓意鲜明,灵芝代表长寿,而牡丹和石榴则分别是富贵和多子的象征。

图片

再如“粉裳雅绘”羊毛针织套装,以清代康乾时期女画家马荃所绘《花鸟草虫图册》花鸟入画,古韵流芳,工笔设色绘兰花、雏菊、芍药、铃兰、黄梅等各式花卉,蝴蝶、蚱蜢等各类草虫以及画眉、黄鹂等鸟雀。以羊毛针织均衡花鸟图样线条,细腻如云,柔暖治愈,在庭院深深与树影婆娑中,让肌肤惬享“呼吸感”。

图片

“绣绘绮梦”新中式羊绒上衣,自带艺术庄重感的羊绒大衣与织锦刺绣工艺相结合,雅韵悠长的传统绣艺将精美的花卉图案流转于织物上,“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典雅与清新的结合带来别具一格的新中式时尚。

图片

老祖宗审美依旧在线,

人人都是行走的文化传播者

从传统服饰和纹样,到现代服装设计,老祖宗的审美始终在线!“鹤舞灵韵”羊毛上衣删繁就简,以精湛的织工彰显文化底蕴与匠心独运,精选吉服袍团鹤纹中的仙鹤衔芝图案,以克制的方式传达吉祥的寓意,在细节处彰显传统美学。寓意长寿吉祥、福泽绵延的灵动之鹤,绽放在轻柔的羊毛织物上,鹤舞蹁跹,灵韵天成,是对自由美好的向往,也是对优雅灵动的诠释。

图片

“缠枝雅颂”中式套装将清代织金妆花工艺中的缠枝图案以现代设计语言重新诠释,点缀于领间袖口,优雅贵气;马面裙缠枝生辉,绮梦重现。莹润有质感的衬衫与马面裙的棱角相互衬托,让整体穿搭富有神秘又温柔的东方色彩。

图片

除此之外,“韵织新梦”系列还将带来:“云影绮梦”羊毛套装,从古典云纹设计的不同阶段演变中获取灵感,既保留古典云纹的飘逸与灵动,又融入现代审美的简约与和谐。“云锦流光”衬衫,灵感来自馆藏蓝地缂丝金龙纹蟒袍,将寓意祥瑞之云的提花图案应用于衬衫,以真丝的柔滑质地展现微光涟漪。“粉韵寿祥”灵感来自馆藏清代仿建瓷方形寿字凸雕瓶,寿字呈祥,以缎纹为底,多色彩丝为纬,勾勒出繁复细腻的寿字纹样之美。“雅尚锦韵”则以黑色丝绒与亮片刺绣的碰撞,展现馆藏缠枝洋花金宝地锦的璀璨与奢华。

图片

随着文化自信的增强和国潮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和追求具有文化底蕴的时尚产品。博物元素馆作为传承和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女装品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意灵感。通过联名合作,博物元素馆与女装品牌能够共同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的时尚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现代审美的需求。博物元素馆与女装的联名合作,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融合的创新方式。这种合作不仅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女装品牌带来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图片

这次南京市博物总馆与固执女装的跨界合作,将古老与现代巧妙融合,展现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每一件联名女装,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从博物馆的珍藏中汲取灵感,以现代审美重塑经典。美,不应被时光遗忘;文化,更需以时尚之名传承。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让每一位穿着者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成为行走的文化传播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