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超级巨星”砗磲如何重新安家?一起探秘→

海洋的生态修复,不仅有大家熟悉的海底珊瑚礁修复,还有一种特殊的海洋生物,它和珊瑚一起为海洋热带雨林的生态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让我们潜入深海,去认识这位海底“巨星”长啥样?
这些可爱的砗磲宝宝也叫砗磲幼贝,人工培育的砗磲幼贝,通常在长到4到6厘米或10厘米左右的时候,就会被放入岛礁水域,进行移植放流。但是和其它海洋生物不太一样的是,砗磲被放入海中之后,就会牢牢附着在海底的珊瑚礁石上固定不动,所以把人工繁育的砗磲移植放流大海,也被我们俗称为在海底“种”砗磲。
数百只砗磲宝宝 将在南海重新安家
总台记者 田苗: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三亚的蜈支洲岛,今天将有一批砗磲苗会被放流在我身后的这片大海,这块类似于水泥板一样的东西,就是由珊瑚断枝、珊瑚沙和水泥做成的人工附着基,也就是砗磲在人工繁育初期临时的安置场所。
图片
砗磲幼贝的移植放流工作,就是把这些砗磲宝宝从培育基地移植到海底的人工附着基上,在海底给它们安一个新的家。这个家到底安在海底什么位置,其实是比较有讲究的。如果位置太深,光照不足,就会影响砗磲共生藻的光合作用,如果位置太浅,就会受到台风、海浪、渔船作业的破坏。所以通常会选择6到10米深的海底,在背风区的珊瑚礁的礁盘上来进行移植工作。
水下机器人实时监测砗磲移植全过程
图片
在本次移植放流的工作当中,我们首次应用了深海勘探水下机器人设备,现在前面的屏幕显示的就是水下机器人拍摄的实时画面,因为前两天受到台风的影响,所以目前来看水质没有那么清澈,但是依然可以看到工作人员已经开始进行砗磲的移植工作了。
图片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喻子牛:正如我们在显示屏所看到的砗磲,我们首先要在海底安放一个网箱,固定好网箱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潜水作业,把砗磲宝宝放置在铺好了附着基的网箱之中,让它按一定密度排列好,再封好网箱。
图片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喻子牛:如果是小的4到6厘米的砗磲,可以放七八十个到一百来个。砗磲放流水下作业完了之后,第一,要记录好网箱GPS的准确位置,方便以后来观察和测量。另外,在随后的时间里,我们要定期来潜水检查砗磲的生长情况,经过一年到两年的水下的移植放流,等它长大了要把网箱拆除,让它自由地在海底生长。
图片
南海砗磲幼贝移植放流数量已超十万个
据了解,一个健康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砗磲的生物量最多可以达到60%,所以在过去的8年间,喻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从事着砗磲规模化人工繁育和移植放流工作。
图片
截至目前,整个南海海域岛礁放流的人工繁育的砗磲幼贝已经超过10万个,放流的成功率也从最初的不足10%增长到了现在的50%。相信随着科研的持续开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五彩斑斓的砗磲在南海岛礁安家。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