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留下的碗哪能修,父亲惦记的修面哪里有,全城寻“闪亮的手艺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春晖 杨云寒

一只破了的碗,一把掉了壶帽的紫砂壶,为何会让他们费尽心思寻找锔瓷师?老人的胡子长了,心心念念想找一个老底子的修面师,家人跑遍大半个杭州找不到一个实惠的……

节奏飞快的现在,依然有一群“念旧”的人。

有的人一样老物件用了大半辈子也不愿意轻易丢弃,有的人“倔强”地守着一门老手艺慢慢老去。

老物件会破,会修的人却越来越难找……

连续两天,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帮接到了读者朱女士和陈女士的求助,她们想要记者帮忙寻找的是同一样东西——散落民间的老手艺。

“无论是修面还是补碗,现在看来似乎很背时,但其实旧物修复,修复的远不止旧物,更是情感和寄托。万物有灵,那是长情一种。”陈女士说得很恳切,家中的一把紫砂壶比她年纪还大:“是和我们一家呆了快50年的紫砂壶,不名贵,也不值钱,但对我来说它很特殊,能不能请你们帮忙找到人修好它。”

两把破了的紫砂壶,是一家人的光阴故事

陈女士想要修复的两把紫砂壶,一把是父亲的,一把是她自己的,破的地方都是壶盖区域。

图片

陈女士父亲用了半辈子的紫砂壶。受访者供图

“这把紫砂壶陪伴了父亲大半辈子,前几天壶盖的把手突然掉了,老人着急了好几天。”陈女士说,父亲今年82岁,这把紫砂壶大概是父亲40多年前买的,几乎陪伴了他大半辈子。

当年为了买这把壶,差不多花了陈爷爷一个月的工资:“那时一个月工资大概5块,我记得很清楚,我爸买回来,还挨了我妈一顿骂。”

“壶破了,那就换一个。”这大概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但对于老人而言,这把壶的意义远比用它来喝茶更大。

如今,老人早已记不清楚为什么要买这把壶,但用不上壶的日子,老人却很不自在。

“我觉得这把壶,对我爸爸来说,就像是一直伴在左右的老友。手捧着壶,那些年轻时的回忆,就像茶香那样,在记忆里氤氲开来。可能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传家宝吧。”

父亲破了的紫砂壶,让陈女士想起家里另一把紫砂壶。

图片

陈女士家的另一把紫砂壶。受访者供图

“这把壶已经破了有些时日了,是我结婚的时候,我爱人买的。”陈女士感慨,这一晃就快30年了。

如今,陈女士的儿子都是研究生了。

巧的是,陈女士的这把紫砂壶破的也是壶盖。“也记不得是啥时候破的,只记得是被儿子不小心碰了下,盖子摔成了两半。”她说,想着是结婚时买的,就一直留着,“大概也是一种情结吧。”

陈女士想把两把壶都修好。“老底子家里的搪瓷杯、碗破了,不就是能修就修嘛。”她说,也许如今修壶的代价比买一把更大,但修的过程和心境很有意义。

这几天,陈女士费了心思在网上找了会修紫砂壶的手艺人,要找一个投缘、合适的还是“挺难”:“就拜托记者了,能否帮我问问杭州哪里可以修。”

越来越少的修面服务,老人们却总是记着

同样要找老底子手艺人的,还有朱女士。

“我想找一个带修面服务的理发店。”她说。

朱女士的父亲今年80岁,一个人住在西湖区的马塍路上。

前阵子,朱女士发现,父亲的胡须有一段时间没有打理,白胡子又长又乱。

父亲电动剃须刀不会用,接连买了3把,老人连怎么充电都学不会。而手动剃须刀,老人也常常忘记更换剃须刀刀片,胡子总是刮不干净。

“老底子小区边的理发店,理完发还会帮忙刮胡子,修一下面。现在好像找不到这样的理发店了。”朱女士说,小区边高档理发店一家家开,老人们却不太敢走进去。

朱女士在网上搜了不少“修面”服务,跳出来的都是在下沙、萧山、余杭这些地方,离得太远了,过去不方便。“城区里采荷路上有一家,我带爸爸去体验了,就是有点贵。”她说,修面是店里的一项服务,要先搓背、做面部按摩,最后才修面,服务质量是不错,一整套服务下来要138元。

“父亲一听这个价钱,肉痛到不行。”朱女士说,老人想要的还是那种家门口的小理发店,花上不到20块钱,可以剪个头,还能刮个胡子修个容,更重要的是,能坐着跟同龄老人聊聊天。

看似不起眼的手艺人,填补着心底的珍贵

修碗修紫砂壶的锔瓷师,网上一搜还是能找到一些。

前段时间,杭州徐女士就通过网络找了一位锔瓷师,花了好几百修好了一个碗,一个用了好几十年的碗。

“这碗破掉的时候,我难过了很久。”徐女士说,碗是过世的外婆留给她的:“一点都不贵,可能当时外婆买给我的时候也就几块钱,可这碗就像外婆一样,陪着我长大,看到它我总会想起外婆,一个可以为我遮风挡雨的外婆,一个你想要什么都想尽办法无条件满足你的外婆。”

手艺人修好的不仅是一个碗,更是心底里最珍贵的记忆。

手艺人刮干净的也不只是老人渐长的胡须,更是守护了一种老底子亲切的社交模式。

时代在变,那些曾经大家习以为常的老手艺,却变得越来越不起眼。

它们还在吗?它们会被时代淘汰吗?

或许会,又或许不会,大概总会有人寻寻觅觅找过来,找他们恢复一件旧物。

就像我们这次想发起的特别策划一样。

“记者帮国庆特别策划——看见身边闪亮的手艺人”想把这些手艺人找出来,告诉大家,有需要时可以找他们,也听听他们几十年守着一家小店,守着一门手艺背后的酸甜苦辣。

锔瓷师,绑棕绑的,做篾席的、修手表的、修复字画的、修面的、弹棉花的、做子孙桶的…… 你们都在哪里呢?

被修复的一个碗、等待提取的一张棕绑、享受一次妥帖的修面服务,真正的生活智慧和沉淀,也许都能通过这一次寻找找到答案。

如果你有旧物需要修复,可以给我们留言,如果你知道哪里有了不起的手艺人,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