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新刊丨广州越秀这座“小红楼”,竟收藏了《新青年》原件

图片

图片


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与上海市黄浦区融媒体中心共同发布“新青年·新刊”栏目。该栏目将以青年人的视角和阅读习惯,宣传推广两区的红色历史、红色景点、红色文化活动,展现当代青年人对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踏入广州市越秀区起义路素波巷的广州市第十中学校园,一栋红墙绿瓦的二层小楼瞬间映入眼帘。这座建筑不仅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图片

这栋小楼又被称为“小红楼”。初次探访小红楼,你定会惊叹于其外表虽不显山露水,却竟蕴藏着与多个党史大事件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是广东首个党支部的诞生地,中共广东区委曾在此协助筹备了多件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包括团一大、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共三大……而楼内,一件珍贵文物——《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原件,作为“镇馆之宝”,诉说着那段光辉岁月的故事。


图片

近期,《南方》杂志携手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推出了“一馆一物一记忆”系列文章,诚邀您一同走进这栋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小楼,探寻《新青年》背后的革命历史。


《新青年》的启蒙之光


小红楼内,一本泛黄的《新青年》第九卷第三号原件静静地躺在特制的展示柜中,封面虽已略显斑驳,但那份沉甸甸的历史感却扑面而来。

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席卷了中华大地。《新青年》作为这场运动的旗舰刊物,引领着无数青年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起初,它只是一份旨在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综合性月刊。但自1917年陈独秀担任主编后,杂志风格大变,开始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文化、新道德,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图片

在广州,这股新文化思潮同样汹涌澎湃。特别是在1921年4月,由于遭到法国巡捕房的查封,《新青年》被迫从上海迁至广州继续出版。如今,广州市越秀区的昌兴街已变成一条窄窄的小巷,里面聚集着美发店、煲仔饭店、钟表商店等,充满了广州街坊的特色。然而昌兴街26-28号却有着不平凡的过去,这里曾经是《新青年》杂志社南迁的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杂志的出版地。

早期的共产党人通过《新青年》,在广州宣传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进行斗争。第九卷第三号,正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在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即1921年7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政治改造与政党改造》一文,婉转曲折地向世人透露出中国共产党即将诞生的消息。

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内,凝视这本《新青年》原件,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百年前的思想启蒙之光。它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这本杂志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都是永恒的。


同学录的革命情怀


与《新青年》原件相伴的,还有一本珍贵的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同学录(复印件)。

图片

1921年1月,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应运而生,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筹建,教员包括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一大批杰出革命家。这所养成所,即是小红楼的前身,它肩负着传播新文化、新思想的重要使命。养成所的成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教员们大多是来自国内外著名学校的信奉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怀揣着爱国救国的理想,放弃优越的生活环境,投身到这所革命熔炉中,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华,为培养革命干部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养成所里,学员们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和教育。他们不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深入了解了国内外形势,掌握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技巧。这些学员毕业后,成为了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干部,他们奔赴各地,向广大工农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积极投身社会革命实践。

同学录中记录了第一期22名教员以及160名学员的信息,包括他们的姓名、籍贯、入学时间等基本信息。通过同学录,参观者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时代。他们可以看到,那些年轻的学员们是如何在宣讲员养成所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洗礼,成长为广东早期党团组织的骨干力量;他们也可以感受到,那份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是如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前行。

这本同学录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和青春的印记。它记录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热血和激情,也记录了他们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份情怀是永恒的,它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小红楼的红色传承


这座承载着无数革命故事的小楼,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广东早期革命的重要历程。在这里,革命的火种被点燃,革命的浪潮被掀起,无数青年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和方向。

1920年底,陈独秀应邀来到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在他的主导下,广东的建党工作迅速展开。1921年3月,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国内最早建立的六个地方组织之一。同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随后不久,中共广东支部也在小红楼内正式成立,标志着广东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图片

1922年6月,中共广东支部扩大为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成立的区委之一。中共广东区委的成立,标志着广东党组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小红楼作为区委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在中共广东区委的领导下,广东地区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工人运动到农民运动,从宣传马克思主义到组织群众斗争,广东共产党人在小红楼里策划了一系列重大行动。这些行动不仅推动了广东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也为后来的大革命高潮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这里,广东的早期党组织以党的机关报《广东群报》为主阵地,积极报道工人运动情况,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创办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讲员养成所、注音字母教导团等组织,大力培养革命骨干;他们还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学生罢课等革命活动,不断推动广东的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如今的小红楼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了一个集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二楼展厅第二个部分的转角处,黑板上的作文题“我们的历史使命”依然醒目如初;二楼的展览厅内,“南粤曙光”展览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品等形式生动再现了广东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和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的创立历程;而多媒体体验厅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那段光辉岁月之中,与历史人物进行互动体验。

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委、区政府持续对小红楼进行保护、修缮与组织展览陈列工作。经过精心的修缮和布展设计,小红楼以全新的面貌向世人开放。

此外,小红楼还成为了广州市第十中学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将相关党史编写成教材,并作为初一新生的入学第一课;同时组织学生讲解员队伍,在课余时间为参观者讲解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少先队和共青团活动等,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小红楼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去,相反,它在新时代的光芒照耀下焕发出了更加动人的光彩。它将继续激励着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编辑 / 张姗

来源 / 广州越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