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定远:“盐”伸产业 聚“新”成势

人民网记者 周坤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柴米油盐”。其中的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有着“化学工业之母”之称。

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岩盐资源储量近20亿吨,氯化钠含量最高达99.2%,是“矿体集中,埋藏浅,品位高,易开采”的优质盐矿,已形成年产120万吨盐的产能。

图片

俯瞰定远县盐化工业园。定远县盐化工业园管委会供图

盐业的开发,奠定了定远工业文明的基础。但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让支柱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近年来,定远县推进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通过“盐头化尾”,让一粒“盐”衍生出了聚碳酸酯、电池级碳酸锂等百亿级大产业,筑起了县域经济的“硬脊梁”。

逐“绿”而行

9月10日,记者来到定远盐化工业园,在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上,记者看到塔吊旋转,车辆穿行于各个建筑单体之间,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施工作业,现场一幅干劲“满格”的火热场景。

“这里就是我们企业发出的‘新枝’,预计今年年底正式投产。”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士峰满怀憧憬地说。

图片

俯瞰年产12万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受访者供图

如今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导致塑料废品、废弃物所带来的“白色污染”,成为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迎来黄金发展期。

作为定远化工产业的“龙头”企业,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PVC和烧碱为核心的氯碱化工产品生产与销售,如何实现传统产业与新产业高位嫁接,切入新领域,促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王士峰说,企业瞄准未来产业新风口,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将“新材料”产业作为战略布局和科技创新重点方向,2022年启动建设年产12万吨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助企逐“绿”而行。

“我们选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优、成本能耗低。”王士峰称,当前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食品包装袋、农用地膜、餐具餐盒……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场景运用广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材料自然条件下可以降解,堆肥条件下半年内完全降解,将有效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从过去以基础化工为主,到如今向精细化工迈进,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成为定远盐化工业园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亮点。

小小一粒盐,乘上绿色发展的“快车”,变身为附加值更高的化工产品,延伸出百亿级产业,并在定远实现良性循环、有益互补,正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聚“新”成势

8月16日,安徽海螺科创材料有限公司在定远盐化工业园总投资50亿元的两个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42亿元的年产200万吨玻璃熔剂项目和总投资8亿元的工业副(废)盐资源化项目,均采用经过优化的新生产工艺,促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定远县做好‘盐头化尾’转型工作,依托华塑股份、泉盛化工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化学原料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以盐化工、煤化工为基础的化工、新材料及专用化学品产业链,赋能新型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定远经济开发区(定远盐化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王亚周说。

王亚周表示,依托岩盐资源禀赋,定远县突出“盐头”作用,瞄准“高精尖”,紧盯“专新特”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项目。

图片

定远依托华塑股份、泉盛化工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化学原料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定远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原材料深加工领域,重点引入高纯电子化学品、双氟电解质、聚酰亚胺、光刻胶树脂等领域龙头企业。

在化学品及中间品互用领域,聚焦盐化氯碱、煤化氨、氢气等产业链及中间产品,重点引入生产工艺耦合、物料产品互供的产业链协同重点企业。

在终端品应用领域,重点引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化学制药等行业领军企业。

如今,定远盐化工业园已入驻企业90家,规上企业52家,预计到2030年,化工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奋力打造皖北新型化工产业集聚地。

“标杆”挺立,“旗帜”高扬。如今的定远人“不用扬鞭自奋蹄”,正以推进“盐头化尾”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的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