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 全民乐享“文化大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一座城,读一座城,品一座城,视觉、触觉、听觉均是到达的方式。出发时,城是幻象的,抵达时,城里的一物一景一人因为有了独特的“文化芯片”,厚重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大餐”,城市具象清晰而明朗。
黄河岸边唱黄河,白塔山下吼秦腔,水车园里听音乐,京剧、豫剧、敦煌舞轮番登场……近年来,我市文化活动以高密度、高质量、高传播率的“三高”姿态展现出百花齐放,全民乐享的文化生态,不断提升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文化自信。
拓展文化共享“朋友圈”
9月初,随着第二届兰州黄河文化民间艺术周(以下简称文化艺术周)落幕,在线上传播流量的加持下,一组数据惊艳亮相:8月16日开幕,9月4日闭幕,为期20天,连续展演20场次,累计展演节目476个,参加演员5400余人,现场直接观众累计20万余人次,同步直播线上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
惊叹之余,不得不感慨,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文化艺术周迈着大步走出了一波傲娇的行情,搭建成一个意想不到的全民文化共享的舞台。
首届文化艺术周,兰州市派出了26支民间文艺展演团队,各个参演团队可谓是民间文化展演的“扛把子”团队。在10天的演出中,群众文艺团队依次登台,业余班子跳出了专业团队的精气神。
仅隔一年,文化艺术周无论从规模、规格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颠覆式的提升。银川、西宁、呼和浩特等11座沿黄城市应邀汇聚黄河之滨共襄盛会,以黄河文化为引领,以金城关·黄河古渡景区为平台,河湟、关中、河洛、齐鲁四大黄河文化集中亮相,以多彩群文艺术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金城品牌。
虽说闭幕已有半月有余,但回想起开幕式演出,市民老胡还是忍不住夸又了夸:“这次艺术周我真是开眼界饱耳福了,有幸听到了全国唢呐大赛银奖获得者、河南省唢呐状元、河南省唢呐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樊朝霞表演的唢呐《百鸟朝凤》,当时那个高兴啊。你要知道,她的唢呐以前只能在电视上听一听,在咱们兰州的百年铁桥、黄河风情线听《百鸟朝凤》那感觉真叫一个美!文绉绉的话我也不会说,但这次艺术周整体看下来我给打99分,希望明年能接着办,到时候我还去看。”
拓展文化流量新赛道
全面推进文化兰州建设、统筹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四篇文章,兰州市及各级文化部门为文化赋能,解锁文化活动新形式,拓展出广阔文化空间,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有目共睹。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书香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当一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城市因书香闻名时,朝气蓬勃、温润如玉,赢在人文气息,胜在人间烟火的金城就称得上“人间值得”。
今年,兰州的书香气格外浓郁。第29个世界读书日,十几家文化部门、出版单位联合推出了新赛道——创意阅读集市。主力军虽是老队员,却是新面孔。那些长期待在“闺阁”中的图书、文创体验着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平时神秘的雕版印刷、古籍拓印现身市集时,吸引着市民纷纷一试身手。
“黄河之滨也很美——读者之城·书香兰州”建设活动让文化强国战略和文化强省目标落地有声,“第二十届读书节”“主题阅读分享会”“2024第十一届读友读品节”等千余场系列阅读活动辐射众多家庭,好评无数。
一个看似普通的“书藏有象 智化无穷——2024年中华传统晒书活动”搬出的都是我省文化单位重量级的古籍,省图书馆《四库全书》影印版、市图书馆《兰州春秋》、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藏王统记》、甘肃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黄帝内经》《伤寒论辩证》《外科正宗》,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兰州地方史志专家邓明的《街巷旧事》,“抱团晒书”的“新赛道”真香!
捧起《兰州春秋》,兰州市图书馆馆长王红芳既隆重又自豪,沿着张慎微的印迹,兰州的古迹与风土人情,在文字与读者邂逅的那一刻,尘封的记忆和画面再度“复活”。
甘肃省图书馆党委委员、馆长肖学智颇为感慨,古籍保护工作能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大众视野,能让弥足珍贵的《四库全书》以影印版的真容被大众熟知,让古老的智慧在晒书中熠熠生辉。
打开文化交流新格局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个让老祖宗的手艺发光、发热、绽放的日子。兰州市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也选了一个古色古香之地——距今已有600余年的五泉山公园前广场(以下简称五泉广场)。非遗展示现场,经常在黄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漂”到了五泉广场。出自榆中县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传习所微缩古建筑大师丁武明之手的兰州五泉山的万源阁、兰州握桥、兰州白塔山的古建筑模型一经亮相,便引得兰州市民啧啧称赞。
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站台,大师不遗余力。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岳云生为泥塑作品亲自站台,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一天,让自己的非遗作品出来“透透气,卖卖萌”。75岁的岳老师表示很高兴为兰州文化交流和传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5月,甘肃简牍博物馆新晋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作为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首个展览,我国8位杰出雕塑艺术家作品齐聚金城。何鄂、段一鸣、王志刚、董书兵、李惠东、徐悦翔、马天羽、屈峰等8位国内著名雕塑艺术家的20件作品,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而多彩的丝路画卷。
“通过艺术作品追寻时代大潮中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基因,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流与碰撞,是我们弘扬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有益的探索。”开幕式现场,策展人、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介绍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商贸往来的通道,更是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方面交流的桥梁,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足迹。
除此之外,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停下脚步品味一座城,走进一座博物馆的,还有一个无可取代的文化印记——兰州市博物馆精心打造的“兰小五”“兰小博”系列文创产品。
行走至各处,兰州市博物馆馆长李周明总是不忘宣传“兰小五”“兰小博”。在他看来,在这个全民乐享“文化大餐”的时代,通过一个文创赋能数字市博的时刻,用历史的声音传递城市的记忆,正是一座博物馆与一座城市文脉与基因跨越时空的对话方式。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高宏梅 周婷 见习记者 杨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