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初,哥的朋友圈一度被《里斯本丸沉没》刷屏,当时我忙的焦头烂额,只知道它豆瓣开分9.2,是今年评分最高的国产电影。
昨天看电影前一查,评分不降反增,已经到了9.3。
对应的,是上映半个月,票房刚刚突破2000万。
82年前发生在舟山东极岛海域的那场灾难和救赎,依旧鲜为人知。
里斯本丸是一艘日本货运商船,二战爆发后,它被日军征用。
1942年10月2日,它行驶到中国舟山海域时,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现,后者发射了四发鱼雷,成功将其击沉。
当天,正是发射鱼雷的那名美军士兵的生日,战友们欢欣雀跃,为他画了一张击中敌船的贺卡。
他们不知道,船底狭窄闷热的三个货仓内,关押着1800多名英国战俘。
为了掩盖虐待战俘的事实,日军没有悬挂任何战俘标识。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他们不知道,他们为何离去。”
随行的制片人方励,则决定拍一部纪录片电影。
为此他耗尽积蓄,把房子卖了,至今都是租房住。
几年内他辗转世界各处,找到了英国战俘和美军潜艇兵的后人。
日本防卫省和外务省为本片开放了档案,并罕见地允许拍摄。
方励得知了沉船时更血淋淋的真相。
里斯本丸被击中后,船上的700多名日本士兵都成功转移到了其他舰艇上。
他们只留下了一个“敢死队”,用木板钉死所有舱口,觉得不保险,又盖上防水布,然后用绳子捆住。
紧接着,敢死队把枪口对准舱口。
要是有英国俘虏敢冲出来,当场射杀。
里斯本丸的商人船长经田茂在战后被判处7年监禁,他在法庭上说封死船舱是日军军官的命令,他曾表示异议,但无济于事。
方励通过侦探社找到了经田茂的女儿,女儿说父亲从来没提过此事。
出狱后经田茂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抽50根烟,2年后死于肺癌。
而那些英国战俘,在登上里斯本丸前,大概就已经有些预感。
方励查到了其中一个英国士兵在登船前,在香港战俘营发给弟弟的电报。
让弟弟照顾好家人,照顾好妈妈。
信上所有字母都是大写,怕他弟弟不认识。
因为那时他弟弟只有5岁。
这个家以后就交给你了。
方励采访到了弟弟的孩子。
他们说父亲把这封信放在兜里,40年从不离身。
这也是哥为什么推荐这部片的原因。
在其他战争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宏伟的战略,激烈的战况,以及巨大到让人麻木的数字。
而《里斯本丸沉没》,对准了数字背后每个个人。
一名老人把父亲临行前送给她的娃娃珍藏了近80年。
方励找到她时,娃娃还被保存得跟新的一样。
一位士兵在战前给家里寄信,附上了一张中国女孩的照片,他说他爱上了她,准备在圣诞节举行婚礼,家人祝福最好,不祝福他也不会改变计划。
饶是如此坚定,最终他也没顺利办完婚礼,圣诞节那一天,香港被日军攻陷,他被押上了里斯本丸。
战后,女孩拒绝了抚恤金,全部留给了士兵的母亲。
前文提到的,发射鱼雷的美国潜艇兵,在得知里斯本丸号上满载着盟军俘虏后,患上了严重的ptsd。
多年后,他与一位幸存的英国士兵相遇,他抱着对方,哭着说对不起。
其实从里斯本丸被击中,到最终沉没,一共经历了二十多个小时。
即使日军用木板封死了舱门,英国战俘也没有放弃自救。
他们垒成人墙冲了出去,制服了日军“敢死队”。
“第一波冲出去的人都没活下来,第二波冲出去的成功了。”
第三波第四波第五波……最终木质的梯子不堪重负断裂。
仍在船底的英国士兵,在绝望地哀嚎。
突然有一阵歌声响起,渐渐的,船底的士兵都加入了这场合唱:
Goodbye, Piccadilly. Farewell, Leicester Square.
冲出来的一千多人,抓着一个个破木板,漂浮在大海上,听着歌声一点点变小。
他们迎来的,是四周船只上日军的机枪。
日军不打算留一个活口,日后就算被追责,也可以把战俘的死亡全推到美国潜艇头上。
地狱一般的场景。
直到几十艘渔船闯入这片海域。
像是黑暗房间里透进的一道光。
东极岛上的渔民,本是去捡从里斯本丸上飘出的物资,随着行驶的深入,发现了命悬一线的英国俘虏。
消息传回岛上,“所有的老百姓,有船的都划出去了。”
救人。
有一个救一个。
冒着枪林弹雨。
前不久,浙江老百姓因为掩护刚执行完东京大轰炸的美军飞行员,被日军进行了报复性屠杀。
东极岛的渔民,他们不害怕吗?
救援者林阿根的孩子说:
“13岁时,他父亲出海再也没有回来。
所以他15岁时,看到了落水的英国人,想也没想就冲去救人了。”
同一片的大海上,天堂与地狱,天使与魔鬼,居然如此之近。
东极岛渔民的救援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午夜。
384人获救,被安置在岛上的天后宫,渔民给战俘穿衣服,并拿出了所剩不多的粮食。
“中国渔民不知道的是,他们救下的人远比他们想象的多。”
如意算盘落空后,日军也收起了枪,开始了救援。
片中唯二仍在世的幸存者丹尼斯,说他就是那时被日军士兵打捞上来的。
还有588名英国俘虏,也因此获救。
一天后,日军登岛,挨家挨户搜查英国俘虏,扬言不交人就屠村。
为了不连累救命恩人,英国俘虏在他们的军官带领下,列队跟着日军上了船,去了日本本土。
他们绝大多数都活了下来,战后回到了英国。
一位战俘的孩子说父亲回家后,每次吃饭都要躲在桌子底偷偷吃。
这样才能让他安心。
另一位幸存者孩子说,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在深夜惊醒,还会在梦中说“hai”和“mizu”。
日语“是”和“水”的意思。
“活下来的人,也不是从前的自己了。”
828人死亡,973人获救,这是里斯本丸事件最后呈现的数字。
多年前我也看过记述里斯本丸沉船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这个数字,但我当时读完内心并无多少波动。
这样没有实指的信息是一片二向箔,会轻易抹消事件的悲剧性,也擦除个体的生命特征。
如果比死人多少,二战中比这更惨烈的事件比比皆是。
也是很多人质疑这片子的原因:我们那比你们惨多了,为什么要去拍这些英国佬的故事?
更何况,“战后没几年,他们又会成为我们的敌人。”
哥早过了面红耳赤争执的年纪。
只分享一个电影中最令哥感慨的片段。
一个幸存者说,当时他在水上飘着,看到一个渔民开船过来,渔民拿起一把砍刀,往前挥去,他觉得自己死定了。
没想到渔民拿刀砍下了半个白萝卜,递给了他。
并伸手,让他上船。
这时哪分什么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
我只看到一个个人。
一个个有人性的人。
主理 | 要饭的妖怪
出品 | 腾讯新闻 新闻哥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