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又到了大闸蟹上市的季节。9月9日,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发布消费提示函,明确今年开捕时间定于9月25日。不过,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商家已经开始以“阳澄湖”为噱头进行引流,跟消费者玩起了文字游戏。(9月24日《工人日报》)
阳澄湖大闸蟹是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中秋、国庆节期间,是大闸蟹的消费旺季,每年一到这个时间点,市场上就会出现各种假冒阳澄湖大闸蟹。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商家售卖的“李鬼”蟹甚至比正品蟹还多,有的“李鬼”蟹写的是“阳澄湖镇大闸蟹”,消费者稍不留意,就可能被忽悠。为了防范“李鬼”蟹,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每年都会为会员单位分发防伪蟹扣。而一些不良商家以假乱真,也给自家“李鬼”蟹套上了“防伪蟹扣”。比如有的“李鬼”蟹的蟹扣标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字样,有的还附上了可供溯源的二维码,扫码后显示的却是一个很粗糙的自制页面。
阳澄湖大闸蟹以体大膘肥、肉质膏腻闻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普通蟹假冒阳澄湖大闸蟹,既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侵犯了阳澄湖大闸蟹的知识产权,给阳澄湖大闸蟹这一品牌形象抹黑。
不能任由“李鬼”蟹张牙舞爪、横行霸道。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要严厉打击假冒阳澄湖大闸蟹行为。近年来,不少地理标志产品都出现被“搭便车”、被“碰瓷”等侵权行为,要加大对这类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电商平台也要压实责任,加强管理,防范商家在平台上销售假冒地理标志商品。此外,地理标志产品等知识产权所有人也要增强维权意识,对侵权行为零容忍。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理标志在品牌塑造方面缺乏个性,有的地理标志产品质量体系尚不健全,生产标准不统一,标识使用方法不一致,这些都有可能制约地理标志的识别度和可信赖度,也不利于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
要能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高水平保护、高标准管理、高质量发展,就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立法空白,地理标志产品也要提高防伪技术等,这样也才能更好保护“三农”利益,促进“三农”发展。
疏堵结合、标本兼治,让“阳澄湖镇大闸蟹”不再能够浑水摸鱼,也让品牌乱象不再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的阻力。只有有效遏制地理标志产品乱象,清除产品产业发展的前行障碍,才能进一步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如此,地理标志“土字号”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金名片”。
文/戴先任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