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一线》
作者|冯彪
编辑|刘鹏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多箭齐发”助力经济发展。
具体政策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总量上降准降息,二是支持房地产市场五项政策,三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支持股票市场。
在降准降息方面,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将主要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1.7%下调至1.5%。
围绕对当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央行货币政策的取向及后续走势,腾讯新闻《一线》对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彦斌。
腾讯新闻《一线》: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呈现哪些特点?央行多举措稳经济的背景是什么?
陈彦斌:我们提出了将稳定政策、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纳入统一框架的“三策合一”理论,并且研发推出了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所以我从这个指数的主要指标来分析当前的宏观经济。
一是,2024年上半年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指数中的货币政策力度指数为38.4,比一季度下降了2.9。
二是,消费者、企业家等经济主体的预期指标较弱。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家预期景气指数与银行业景气指数均处于过去十年的较低水平,2024年二季度这三个指数分别低于过去十年均值29.1点、8.1点和3.6点。
三是,反映经济主体预期的行为决策指标偏弱。消费方面,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持续疲弱,而且消费降级现象进一步显现。
另外,在投资方面,民间投资较为低迷。在金融市场方面,沪深300指数于今年以来持续下跌。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央行加大政策力度是符合预期的,因为此前政策力度不够大、各类预期指标偏弱。改善预期是当务之急,而加大货币政策力度是应有之举。
腾讯新闻《一线》:央行在同一天宣布多项政策刺激,如何评价央行的做法,对于提振信心、引导预期有哪些帮助?
陈彦斌:央行加大货币政策力度对于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和提振信心是有帮助的。当前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非制造业企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都处于指标公布以来较低水平。居民和企业预期偏弱与经济下行压力相叠加,容易形成“预期转弱—经济下行”螺旋。此外,当前还存在“债务—通缩”螺旋的迹象。从经济实践和经济理论来看,打破“债务—通缩”螺旋的主要办法就是扩张性的、足够力度的货币政策,并以此帮助中国形成经济复苏与信心增强的良性循环。
腾讯新闻《一线》:对后续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有哪些预判?
陈彦斌:美国降息为中国央行提供了更大的降息空间。过去几年美国因通胀较高而维持较高利率,导致中国央行在降息方面受到一定制约。现在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中国央行在必要时可以更灵活地调整货币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我认为,中国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要加大力度,通过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使经济增速回归至5%以上,最好是达到5.5%—6%的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