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压、又陷“拉黑”风波 广发证券能化危为机?

深度 客观 穿透


图片

坏事能否变好事





作者:古道

编辑:闻道

风品:梦琪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烈火出真金,强鼓不用重锤!


9月13日,中证协发布公告称,广发期货、广发证券、红墙泰和基金公司等3家机构及自然人郭栋梓均被禁止参与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其中,广发证券被列“黑名单”长达1年,其他两家及自然人均为六个月。限制原因是存在《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投资者管理规则》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性行为。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非广发证券年内新股发行上的首次“翻车”。


2024年3月22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对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予以监管警示的决定》。上交所查明,广发证券在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以下违规行为:


一是内部研究报告撰写不规范,未体现出在充分研究基础上理性报价。


二是询价流程不规范,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失。询价相关内部制度不健全,在研报撰写、定价决策机制、操作复核等重要事项上缺少明确规定。报价复核操作记录滞后,通讯设备管控不到位,内控执行方面存在缺失。因此,上交所决定对广发证券予以监管警示。


尽管此次中证协并未直接指出广发证券的违规问题,但前述《管理规则》显示,第四十一条规定的禁止性情形则包括报送信息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与发行人或承销商串通报价,利用内幕信息、未公开信息报价,故意压低、抬高或者未审慎报价等。


投行业务频翻车,对一家严谨专业著称的老牌券商而言不是加分项,症结到底在哪里?此番“拉黑”风波,对整体业务将产生何种影响,本就惨淡的业绩面后续又怎么走呢?


1

   刚复苏又被“拉黑” 

苦练合规力、专业性


网下询价、配售、承销保荐是投行业务三个重要部分。三者相辅相成,一环出问题易发生连锁反应。


聚焦广发证券,不仅是网下“打新”,近期还因保荐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被罚。


9月6日,深交所就对四川科瑞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的相关责任人发出监管函,其中就包括广发证券的两名保荐代表人。


2023年10月,广发证券公告称,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公司在美尚生态保荐业务中违法违规,被罚没1021.70万元。


中国证监会认为,广发证券在为美尚生态2018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提供保荐服务过程中,未遵守业务规则和行业规范,未勤勉尽责地对美尚生态的发行申请文件进行审慎核查,出具的保荐书等文件存在虚假记载,构成2005年《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违法行为。


拉长时间线看,对广发证券影响最大的还是康美药业造假事件。2018年康美药业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后经披露信息显示2016至2018年该公司通过虚开和篡改增值税发票、伪造银行单据,累计虚增货币资金887亿元,虚增收入275亿元,虚增利润39亿元,康美药业也由此成为A股史上财务造假额最高的公司。


而作为该项目主承销商,广发证券自然难辞其咎,2020年7月被监管层采取监管措施: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


Wind数据显示,2017年广发证券保荐量居行业第一,此后一直稳居头部位置。而2020年被罚后,2021年投行保荐IPO项目量直接降为0,2022年6家,2023年3家,影响之大之深远肉眼可见。


受A股市场融资节奏放缓影响,2024上半年,广发证券IPO项目颗粒无收,上年同期完成3单;再融资项目完成3单,主承销金额69.45亿元,上年同期则完成4单,主承销金额为61.45亿元。


可以说,经历阵痛,投行业务刚稍稍复苏、并处冰火淬炼的爬坡关键期,就又被中证协网下打新“拉黑”一年,着实让人遗憾。


但强监管也有良苦用心。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保荐业务在上市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涉及企业上市前的全面辅导、规范以及后续持续督导,是把好上市质量的第一道关。若关口失守、企业带病上市,往往面临业绩“变脸”、财务造假等隐患、损伤广大投资者权益。


以近两年情况看,2022年广发证券保荐项目成功上市企业中,清越科技凯华材料紫燕食品百合股份4家公司,上市首年净利分别下降10.35%、15.68%、33.22%、1.16%。其中,凯华材料营收还同比下降13.89%,营利双降堪称上市秀肌“开门黑”。


2023年,广发证券保荐的3个IPO项目中,北方长龙当年营收1.35亿元,同比下降46.09%;归母净利1154.07万元,同比下降85.61%;扣非净利亏损711.08万元,上年同期盈利7797.68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84.65万元,上年同期为5123.43万元。


Wind数据显示,北方长龙发行价50元,上市首日最高价71元,收盘价59.93元。截至2024年9月24日报收24.81元,股价距离发行价格已经腰斩。


继7月面向保荐机构征求意见后,9月20日起,修订版《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正式施行。其与2022年版本主要区别集中在保荐代表人名单分类机制调整。


首先,在原有A、B、C三大类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基础上,新增D类,被定D类的保荐代表人将被暂停业务资格。其次,在对原有A类保荐代表人新增要求——保荐代表人撤否项目信息。


可以看出,新规对券商保荐业务合规性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头部券商,想要维持A类评级,需下更多苦功夫、提升业务专业度才行。这也折射了注册制时代下券商发展的大趋势,竞争变得更加市场化,归位尽责是最大核心竞争力,要求券商需在新股发行中,不仅要就企业经营质量尽调核查,还要充分发挥投行专业研究、价值发现能力,扎牢内控篱笆、常怀敬畏心才行。


2

  结束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 

“康美案”涉事高管被重用


大海航行靠舵手。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样管理层是关键。


2024年5月10日,广发证券发布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从业超28年的元老级人物林传辉连任董事长。原广发资管董事长秦力升任总经理及公司与香港联交所沟通的授权代表。这意味着,广发证券原管理层“超期服役”近一年后,终于迎来了新任管理层交接。


近年来,金融业被强力监管,“超期服役”并不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证券业从业人士表示,“超期服役”意味着公司治理结构未能及时更新。原因通常主要集中在几方面。首先,资产重组可能影响董事会正常换届,为保证重组事宜连续性,原董事会可能选择“超期服役”。其次,股权转让或股东间矛盾也或导致无法正常换届。再者,现行董事会和管理层主观上造成超期任职,这种情况下公司存在潜在的经营与道德风险。


作为一家股权相较分散的头部券商,广发证券近年股权争夺硝烟一度吸引眼球。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为广发证券前三大股东,持股比21.16 %、21.12%、11.60%。


其中,吉林敖东与辽宁成大间的股权差距微乎其微。两者围绕股东地位曾进行争夺。2020年粤民投拿下辽宁成大控股权,一度引出市场各种猜想,被一些舆论解读为粤民投下一步或将谋求广发证券的控制权。


现在看有些多虑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粤民投董事长叶俊英,此前也有过在广发证券任职经历。粤民投官网显示,其曾在广发证券先后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董事、副总裁。


此外,随着新一轮人事变动浮出水面,因康美风波被降职的两位“旧将”被重新重用引发外界关注。总经理秦力、副总经理欧阳西曾因涉康美药业财务造假案被降职。2020年12月,广发证券第十届董事会曾将副总经理欧阳西、常务副总经理秦力降为公司总监。


好消息是,随着秦力升任,林传辉结束了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身上担子减轻了些。公开资料显示,林传辉是基金业元老级人物,一手创建广发基金并带领其成为头部基金之一,是中国基金业史上任职最长的总经理。


秦力同样是一名广发老人。1997年开始秦力便在广发证券任职,先后在广发证券投行、投资理财、资金营运、规划发展、投资等部门担任过负责人,并担任过公司总经理助理、常务副总经理等。2020年被降至总监后,2021年12月起便担任广发资管董事长、总经理。由此可见,公司内部对秦力工作能力颇为看重。未来,这对新组合能否痛定思痛、扎牢内控合规基本盘,在激烈竞争中杀出一片蓝海,也是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


3

  连续两年半营利双降 

后续业绩又怎么走


当下券商主要业务集中分为以下几块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资产管理、‌证券自营、‌其他证券业务。


聚焦广发证券,主要为财富管理、投资管理、投资银行以及交易及机构四部分。其中,财富管理是基本盘,主要包括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回购交易业务和融资租赁。


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广发证券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为111.02亿元、105.3107亿,营收占比44.17%、45.20%。2024上半年收入52.1577亿,同比增加2.42%,营收占比44.28%。


可以看出,该业务虽稳居主力盘,却也面临负增、缓涨压力。


所谓财富管理,其实主要还是传统的经纪业务以及融资融券业务。2022年至今,广发证券两业务占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比均超80%。而不管经纪业务,还是融资融券业务,在资产市场均有着“靠天吃饭”说法。虽近年来机构资金比持续提高,散户却依旧是交易主体之一。国家结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国内证券开户数已破2.2亿大关。


不同于机构投资者,散户交易特征是波动性强,交易热情往往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2024下半年以来,A股受行情低迷影响,交易总额持续走低,两市总成交额不足6000亿元成常态化。此外,券商经纪业务同质化经营较严重、财富管理业务大同小异,如缺乏差异化特色优势,券商经纪业务还会遭到互联网开户与佣金战等挑战。


2021年—2023年,广发证券投行业务收入分别为4.36亿元、6.02亿元、5.8183亿元。持续增长可喜可贺,但相较竞品仍有掉队之迫,以相似规模的中信建投证券为例,同期达55.28亿元、58.38亿元、48.026亿元。


好在,2024上半年广发证券该业务收入3.42亿元,同比增长14.93%。‌中信建投证券则减少61.81%至10.02亿元。一增一降让外界看到了追赶希望。然而此番再被拉黑,可谓当头一棒,无疑增加了重新发力难度。


不过困顿之时,交易及机构业务撑起一片天地。2023年,广发四大业务板块收入均处下滑趋势,该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2024上半年继续高歌,贡献27.84亿元同比增长13.53%。


广发证券表示,2024上半年公司做市业务继续保持在市场第一梯队,为上交所、深交所的700多只基金及全部ETF期权提供做市服务,为中金所的沪深300股指期权、中证1000股指期权提供做市服务。


遗憾的是,该业务再能打也独木难支,依旧没扭转整体业绩下滑趋势。2024上半年广发证券营收117.78亿元,同比下降11.02%;归母净利43.62亿元,同比下降3.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5.74亿元,上年同期为78.76亿元。其中,投资管理业务成为拖累主因,同比大减30.01%仅录得营收34.27亿元。


拉长周期看,广发证券业绩已连降2年。2023年营收233.00亿元,同比下降7.29%;归母净利69.78亿元,同比下降12.00%。2022年营收251.32亿元,同比下降26.62%;净利79.29亿元,同比下降26.95%。


业绩本就负重前行,投行业务网下打新再被限制“拉黑”一年,后续经营状况如何表现、整体业绩又怎么走,让人不禁捏一把汗。


4

风来了

贵在危中有机


当然,作为国内率先提出财富管理转型的上市券商,广发证券仍有厚重的行业积淀、专业市场影响力、客户基础较强家底较厚,这些都是其稳住基本盘、渡过难关、否极泰来的抓手。


据广发证券披露,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目前公司拥有超过4400名证券投资顾问,行业排名第一。


为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和投顾专业服务力,广发证券聚焦打造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推动财富管理业务向“以投资者为本”的买方投顾转型,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截至2024年6月末,该公司股票研究涵盖中国28个行业和993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154家香港及海外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借助于广发研究门户网站、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不断朝智能化方向探索,着力构建多平台、多渠道、多维度的客户服务体系。


例如,2024年7月,广发证券推出“智汇企业家办公室”,旨在为企业家提供定制化、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广发证券表示,开展企业家办公室目的旨在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促进产业资源优化整合;在政策指引下,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协助企业家实现财富管理与代际传承、协助企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对于财富管理转型,广发证券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夯实“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核心业务特色及差异化竞争优势,积极提升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力,推动财富管理及经纪业务转型发展,着力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投资理财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很显然,广发证券握有翻盘逆袭的诸多筹码。长远看,企业起伏兴衰本是常态,鲜有线性成长、螺旋式上升才是企业前行的主姿态。


所谓危中有机、利空出尽便是利好,此次被罚,若能让广发证券自我觉醒、苦练内力压实看门人责任。乘着行业提质升级号角,以此激发成长力、一雪前耻、惊艳众人也是善莫大焉。坏事能否变好事呢?


就在9月24日上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为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协商,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拟创设证券基金,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市。其次,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







本文为首财原创

凤凰新闻/网易财经/搜狐财经/腾讯财经/今日头条/蓝鲸财经/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报/中金在线/东方财富/雪球

等22家媒体入驻账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