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促进石化产业绿色转型

图片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航拍鸟瞰图。王立杰摄

  蓝天白云下,万顷碧波旁,位于山东烟台龙口市的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正酣。一个个化工塔罐高高耸立,高低回环的输送管道排列得井然有序。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核准总投资1168.5亿元,是山东省迄今为止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整合山东省分散地炼产能,构建“油头—化身—高化尾”完整产业链条,促进石化行业转型升级。

  作为工业大市、制造业强市,绿色石化产业是烟台支柱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行业利润率稳居山东省第一位,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截至今年7月底,烟台共拥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325家、上市企业8家,实现营业收入1014.34亿元、利润108.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8.5%。

  打开转型空间

  “历经3年建设,项目正式进入投产阶段,今年年底前将具备全面投产条件。眼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到了投产见效的关键时期。”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程仁策说。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工艺装置、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的自动控制及生产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炼油方面,以1000万吨/年常减压和1000万吨/年常压两套生产装置为龙头,联动世界最大的400万吨催化裂解装置和全国最大的300万吨浆态床设备,实现原料的重质化与多样化,并为下游化工装置生产提供原料;在化工方面,以两套15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龙头,配套建设30套下游生产装置。项目全部打通后,产品覆盖成品油、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绝大多数品类。

  大项目打开转型发展新空间。从产能减量替代角度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按照“存量调整、减量置换、压小上大”原则,整合关停山东省内10家地炼企业,退出地炼产能2696万吨,年可减少煤炭消费量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00万吨至500万吨。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山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烟台区域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加。

  “从设备角度看,项目共有生产类动静设备2.4万余台(套),国产化率达到97.96%,有效带动石化工艺技术、装备制造以及工业控制技术协调发展,有效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设备总监兼机电仪部部长王庆荣说。

  强化园区集聚

  沿着渤海南岸一路向西,烟台化工产业园、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裕龙石化产业园三大千亿元级园区依次布局,三点一线、遥相呼应,共同形成黄渤海南岸高端低碳新材料产业基地。

  园区是产业培育的土壤,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裕龙石化产业园规划面积35.23平方千米,园区内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00亿元以上。

  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重点打造以烯烃、有机原料、化工新材料为核心的产业架构,建成后产值将达1350亿元。

  烟台化工产业园规划面积32.92平方千米,2023年园区产值已达1280亿元。

  烟台持续强化园区集聚能力,依托六大省级化工园区,充分发挥裕龙石化、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虹吸”效应和“链主”优势,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群。

  “预计到2026年末,三大园区新增投资将突破4000亿元,总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表示。

  据介绍,烟台坚持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联动性发展思路,聚焦炼化一体化、聚氨酯、精细化工材料3个细分领域,推动产业“聚链成群落园”。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集中合理布局和关联园区共用设施一体化布局,大力开展园区承载提级行动,在山东省率先开展省级化工园区扩区,新增园区面积10.26平方千米,有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当嫦娥六号探测器落在月球背面,携带的五星红旗成功展开。这面国旗的材料十分特殊,由“玄武岩超细纤维”和“间位芳纶纤维”制成。其中,间位芳纶纤维便是由烟台企业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泰和新材深耕自主创新、谋求技术突破,数次打破国外垄断,掌握了氨纶、间位芳纶、芳纶纸、对位芳纶等高性能纤维领域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泰和新材品质与市场部总经理周绪波说。

  烟台树牢链式发展思维,打造化工产业新高地。石化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链,依托万华化学和裕龙石化两大龙头链主企业,布局六大产业园区,以石油炼制为链头,以烯烃、芳烃加工为链干,以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为链尾,形成产业链集群。

  今年以来,万华化学美瑞新材10万吨聚氨酯等14个项目落地开工,新增投资553亿元。万华化学顺酐、万润工业园一期、致美化学3万吨溴素等25个项目试生产,预计年内新增产值200亿元以上。裕龙炼化、万华乙烯二期、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等产业链关键节点项目今年年底将全部投产。

  龙头企业是链内各要素的资源整合力量,也是链内各要素配合协作的基础。烟台支持万华化学、玲珑轮胎、道恩集团、泰和新材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3家省级“链主”、8家上市公司、15家产值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

  一企带一链,一链串一片。依托行业集聚优势,烟台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辐射影响力,梯度培育出省级独角兽企业2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9家、省级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2家。

  为了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匹配,烟台培育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0个,攻克尼龙12等10余项“卡脖子”技术,并超前布局下一代钠离子电池材料的迭代升级。

  烟台坚持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行业全流程绿色低碳升级,系统提升园区减污节能降碳和循环化改造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综合能耗。以烟台化工产业园为例,园区先后实施30余个技术改造项目,年节能150万吨标煤、降碳390万吨,2023年先后入选省级和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截至目前,烟台绿色石化产业共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5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1个、绿色工业园区4个。

  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烟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我们将聚焦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路径,加快培育化工产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黄渤海南岸万亿元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 王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