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不知从何年何月何人起,提到汉武帝刘彻,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加个“大”,曰:汉武大帝。
这其中甚至包括曾经被严刑禁锢的中国台湾学者柏杨,他说历史上配称“大帝”的,不过秦皇、汉武、前秦苻坚、唐太宗李世民以及清朝康熙五人而已。
笔者不由慨叹,被专制当局教训了那么多年,这位柏杨先生的见识仍旧没有多少长进,起码他对汉武帝等人的认识和评价,还不如一两千年前的古人。
比如,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直言不讳地写道“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东汉人荀悦在《汉纪·武帝纪》更是直斥刘彻“奢侈无限,穷兵极武,百姓空竭,万民疲弊。当此之时,天下骚然,海内无聊,而孝文之业衰矣!”
至于为什么秦朝灭亡,而汉朝复兴,按照司马光的说法是因为汉武帝晚年能够改过自新,而且托孤重臣霍光忠心不二,所以使得西汉“集团有限公司”避免了破产清算的霉运。
而笔者则以为,西汉王朝在刘彻极力折腾后能够幸存,主要与刘彻祖上积德,打下了雄厚家底以及人们在历经秦末大乱以及楚汉战争后渴求生活安稳息息相关。
还有,人们喜欢把秦皇、汉武并列,笔者以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彻比秦始皇还残忍卑劣。因为秦始皇虽然嗜杀,但他杀戮的对象主要是敌国,而汉武帝的杀戮的除了外敌,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臣僚和国民,甚至包括亲生骨肉!
还有,时至今日,包括柏杨在内的很多人恭敬和崇拜的对象全是秦皇、汉武等杀人如麻、视生命如草芥的所谓“雄主”,而把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汉文、光武、宋仁宗等冷落不提,实在愚蠢至极!
意气风发的少年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为西汉第七位皇帝。
投胎是门技术活。按现代人的话说,刘彻具有“锦鲤”体质。据说,怀上刘彻后的某天,王娡告诉景帝刘启,自己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刘启认为这是高贵的征兆。
或许,刘启不过是随口迎合而已。因为,景帝刘启先后有10个儿子,且已经钦定的接班人是刘荣。刘彻出生后,也不过是按惯例封了王爵——胶东王。
儿子是皇太子,母凭子贵,刘荣的母亲栗妃不免有些豪横,竟然一口回绝了自己的小姑子、景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刘嫖为女儿陈阿娇的求婚,结果被刘嫖怀恨在心,一有机会就在景帝面前讲栗姬坏话,说栗姬经常在背后诅咒谩骂受宠后妃,用邪道蛊惑人心。再加上景帝身体不好后,向栗姬托付,希望以后那些封王的儿子能够得到善待,栗姬不但没有答应,还出言不逊,这让景帝大失所望。
而反观刘彻的老妈王娡,当刘嫖转而向自己小儿子刘彻求亲后,立即欢天喜地地答应。而小小的刘彻也表现优异,在姑姑面前亲口许诺说“金屋藏骄”。刘嫖大悦,从此后和亲家母王娡上下其手,给刘彻争待遇、铺路子。最后的结果是七岁那年,刘彻逆袭上位,被立为皇储。
除了政治地位,从经济方面看,自高祖以来,老刘家几代人秉承黄老学说中“不折腾”的核心理念,与民休息,几次残酷的宫廷内斗也没有波及民间,因此整个国家的社会财富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
据史书记载,汉立之初,“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同样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而经过60多年艰苦发展,尤其是“文景之治”以后,汉朝城乡仓库堆满了粮食,府库物资充沛,京师钱累巨万,穿钱的绳子都烂了。
因为“公私仓廪俱丰实”,京师太仓里的粟米“陈陈相因”,最后都淌到了仓外,白白烂掉,连把守里巷大门的“保安”都吃白米好肉。
普通居民小区的街巷里都拴着马匹,田野间更是成群结队。外出串门时,谁要骑个母马都不好意思见人,更没人搭理。
除了遗产丰厚,刘彻最幸运之处是经过老爹的清理征伐,像吴王刘濞拥兵自重的地方“诸侯”,已经被收拾殆尽,再无力挑战中央权威。
一般而言,一个系统成型后,其运行方式往往有一定惯性。由此说,少年刘彻哪怕是“躺平”,也绝对能够“躺赢”。
但问题是,刘彻是一个青春洋溢、活力十足的少年,或者说,他还是个心智不成熟的孩子,而且少年不知愁滋味,不闹点动静,不出点幺蛾子,才不正常。
但令人惊讶的是,刘彻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竟然声色俱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国学经典欣赏:
(孝武)元年,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禅改正度也。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诸所兴为者皆废。
——《史记·孝武本纪》
点击国学成语故事专栏,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大众新闻记者 武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