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抓手。今年以来,平凉市聚焦打造“三区一城市”战略定位,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部署,锚定“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目标,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排查大提升”行动,围绕更快速度、更低成本、更优服务、更全保障、更高目标,对标政策要求抓落实、对标企业诉求抓服务、对标自身实际抓提升,营造了大抓营商、快抓落实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
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软实力”,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凉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8.2%,信用体系和营商环境建设评价考核位居全省第一方阵,营商环境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平凉国维淀粉有限责任公司
平凉幄肯中晶碳素复合材料项目
部门“一把手”走流程
多事项集成 一办到底激发“新活力”
企业开办3小时办结,不动产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社会低风险项目15个工作日内开工,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60个工作日办结……
以营商环境“提质”为着眼点、以优质建好“大综窗”为突破点,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主攻点,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增效”为落脚点,近年来,平凉市全力打造“一窗、一网、一件、一链”能办到底、办成办好的多元化政务服务升级版,在全省2022年度、2023年度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平凉市政务服务指标为全省最优。
优质建设“大综窗”,由“一站能办”升级为“一窗”办到底。针对原来各部门、单位在政务大厅“摆摊设点”,企业群众办事多窗口跑动、多次排队、多次申报的实际,平凉市在市、县政务大厅同一标准、同一模式开展“大综窗”改革。
为此,平凉市将除法定场所和受限之外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量纳入市、县政务服务大厅,根据业务关联度分类整合为“2专区+10综窗”,即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网办辅导体验区2个专区,1个无差别综合窗口和项目审批服务、商事登记等9个分领域综合窗口,在甘肃政务服务网平凉站同步建设“大综窗”网上受理专区,再造办事流程,重构运行机制,统招选聘综窗业务人员200多名,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企业群众办事线下到一个窗口,线上在一个端口,一次办完,全市办事平均跑动次数降至0.05次,窗口平均等候时长减至5分钟,全量办件平均时长控制到8小时以内,申请材料平均减至3.56份。
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平凉市升级单事项逐项办、关联事项集成办、一件事一次办为“高效办成一件事”,对国务院部署的2024年度两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事项,制定协作方案,编制服务指南,打通业务数据,推进落地办理。
目前,开办餐饮店、企业注销登记等8个企业事项和新生儿出生、教育入学等5个个人“一件事”均可办理业务,已办理2577件。以开办餐饮店为例,整合市场监管、住建、消防三部门的办理流程,实现企业登记、食品经营、消防安全验收、门牌审核四个环节一次办理,提交的材料由原来的17份简化为8份,办理时间从53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之内,申请表单多表合一、材料一次提交、大综窗一窗受理,多方提升了市场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除此之外,平凉市联动打造“服务链”,由“多点优化”升级为“一链”办到底。组织市、县部门主要负责人在政务大厅大综窗、政务服务网和12345便民热线,围绕一件事、一类事,联合走流程,联手解难题,联办优服务,整合各部门、单位多点开花的便民利企措施,打造闭环服务链;整合水电气暖、通讯、公交等业务,打造民生事项服务链;整合“注册登记+公安刻章+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社保办理+公积金办理”业务,形成商事登记服务链;整合“项目赋码+用地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业务,形成项目服务链;整合“综合办税+税费清缴+车辆购置税征收+税收返还审批”业务,形成税务服务链;整合“房屋登记+契税征缴+抵押登记+网签备案”业务,形成不动产登记服务链;整合“社保+就业+行政审批,医保待遇审核+医保结算+参保权益”业务,形成人社医保服务链;整合“户政+出入境+治安+交管+车驾”业务,形成公安服务服务链;集成招商引资项目全程服务+萍萍帮办代办、结婚证办理+婚检业务、驾驶证申领审验+自助体检业务等特色化服务链,促进办事全环节减负、全流程提速、全方位优化,实现50%以上的事项“免证办”,最终形成了聚焦最优、最简、最快提供服务,展现政府作为、作风,优化政务环境,赋能平凉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
部门“一把手”坐席“陇商通”
“萍萍帮办”工作人员指导群众网上办件
群众通过“甘快办”APP 自主办件
贯通式护企 服务协同跑出“新速度”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最好的“梧桐树”、最大的“吸铁石”,也是经济发展的土壤与基石。
平凉市始终把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前提,完善投资便利服务体系,加快实现设立便利、经营便利、承诺便利、注销便利、破产便利。
免审即办,快速准营。平凉市全面落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证照联办”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专区,创新开展“点餐服务”,选取108项企业群众需求度高的许可事项,先后推出套餐服务71项,推出企业开办容缺办理事项17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小时以内,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实现即来即办、秒批秒办。1至8月,平凉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1191户,个转企332户,入规企业127户。
一门进入,一网交易。平凉市巩固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建设成果,全面推行网上不见面开标和电子辅助评标,通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为各类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3400多万元;全面取消投标保证金,积极推广使用并降低电子保函费率,为企业节约资金5.2亿元。正因如此,平凉市“规范化运行、智慧化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标准化助力经营主体降本减负”成功入选国家标准化典型案例。
服务协同、助企惠企。平凉市认真落实营商环境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印发“两方案三清单”,明确27项310条举措,出台营商环境行为投诉办法,深化“政企面对面”会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扎实落实“包抓联”“六必访”等举措,累计走访企业2.27万人次,为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等各类问题1151个,问题解决率达86.35%。
阳光下护航 硬举措打造宜商“暖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聚焦经营主体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平凉创新法治服务举措,延伸法治服务功能,提升法治服务质量,以法治“硬举措”营造宜商“暖环境”。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平凉市对全市37个行政执法主体部门的行政处罚事项进行了再梳理,对涉及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综合交通等领域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目录清单进行了细化,有效解决了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全覆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巩固深化“一业一查”部门联合监管,联合检查497批次2200户,入企检查频次同比减少18%。融合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和重点领域监管,抽查各等级企业404户,督促整改268户,转案源15户。积极构建规范引导、动态调整的信用机制,为194户经营主体重塑信用。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违法违规案件6件,督促退还违规收费84.1万元。
强化公平环境建设。围绕推行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协同联动机制、第三方评估“六专”机制,平凉市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累计审查增量政策530件,修改调整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标准文件3件,加强涉企收费检查,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加大涉法审执力度。聚焦创新开展产业链+法律服务、企业法治体检、涉企纠纷排查化解等行动,平凉市主动探索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压缩涉企案件办理周期,执结民商事案件8043件,5家“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化解企业债务1.14亿元,盘活资产8301万元,最大限度帮助“带病企业”实现“司法康复”。
营造诚实守信氛围。围绕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平凉市累计清偿拖欠企业账款近17亿元,办理企业信用修复133件,全市“信易贷”服务平台注册企业4.66万家,累计发放贷款86亿元,“诚信平凉”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金字招牌”。
志愿服务岗
一体化赋能 软环境支撑投资“新高地”
高效推动招引项目从“纸面”落到“地面”,投资15亿元的国维玉米淀粉生产项目、投资10亿元的量维生物医药原料绿色制造项目、投资15亿元的卫理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项目,从开工到建成投产,分别用时252天、246天和138天,不断刷新“平凉速度”。
金秋时节,平凉大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业园区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项目工地上,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这是平凉市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壮美图景。
平凉市坚持用改革的理念、创新的办法清障碍、通堵点、激活力,持续优化营商“软”环境,构筑经济发展“硬”支撑。
科技创新持续加力。围绕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1-8月,平凉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1.63亿元。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56户。登记省、市科技成果38项,发布科技成果17项,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28.2亿元。深度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飞地创新、离岸孵化”合作协议,努力推动科技同发展对接、成果同产业对接。
招大选优持续推进。平凉市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建立市级领导挂帅、分区域招商机制,开展外出招商162批(次),考察对接协会和目标企业600余户,葛洲坝集团华亭市氢氨一体化、国家能源联合动力公司平凉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50余个项目达成投资意向,中建五洲新能源装备制造、涛涛集团平凉智能电动车生产基地等195个项目签约落地。前7个月,全市省外到位资金381亿元,同比增长96.8%。
园区平台持续做大。平凉市全力推动工业园区(集中区)晋等升级,全市“三园四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90亿元、工业增加值30.6亿元。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在省级开发区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崆峒区、灵台县、庄浪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深入实施静宁苹果、平凉红牛产业为主的集聚发展行动,全力支持重点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际市场,19户企业入驻兰州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新培育外贸企业6家,静宁苹果首次出口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平凉市还积极构建全要素一体化配置服务体系,科学制定中心城区土地收储计划、供应计划和“一地一策”方案,全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6091亩。深入实施金融“四大工程”,落实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等惠企政策,争取政府债券31.88亿元,再融资债券7.97亿元。至8月末,全市贷款余额972.41亿元,同比增长7.14%。建成并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2.1万千瓦,水、气、暖报装时限减至1个工作日,平均办理环节由2个缩减为1个,居民低压用电和非居民低压办电时间压减至2个工作日以内,高压电力报装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主要单双电源报装时间分别压减至22个和32个工作日内。全市要素资源富集、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更加凸显,平凉已成为广大企业家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地。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站在新的发展阶段,平凉市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的安排部署,聚焦“三区一城市”建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合力奏响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平凉建设的最强音。(图片均由平凉市营商环境建设局提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甘肃经济日报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甘肃经济日报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