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近代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曾永贵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图片




近代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曾永贵

图片

1945年10月4日下午3点,中国民族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奠基人、史称中国化工之父的范旭东先生,因恶疾突发溘然长逝,终年62岁。当时,正在重庆举行国共和谈的毛泽东与蒋介石闻此噩耗,立即决定谈判休会,并一同前往重庆沙坪坝范旭东先生家中吊祭。毛泽东当场亲笔题写了“工业先导,功在中华”的挽联。蒋介石也亲笔题写了“力行致用”的挽词。

图片

随后,周恩来又代表毛泽东亲自前往范旭东先生灵堂所在地重庆南园吊唁,敬献了与王若飞合题的挽联:“奋斗垂卅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工业发展时,还无不感慨地说:中国的工业发展,有4个人不能忘记。讲重工业,不能忘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张謇;讲化学工业,不能忘范旭东;讲交通运输,不能忘卢作孚。这4个人中,范旭东的化工事业最为艰难,也最具有开创性,因为在他之前中国的化学工业完全没有传统与基础。

范旭东生于1883年10月24日,原名范源让,字明俊, 湖南湘阴县人。

图片

范旭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华北首先沦陷。许多公私机构、实业团体纷纷内迁。在天津塘沽的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惨遭日寇劫占。日本军方多次以优厚的条件利诱范旭东与之合作,遭到范旭东的断然拒绝。范旭东公开发誓:“宁举丧,不受奠仪”,愤然决定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内迁到抗战大后方四川省。从此,自贡盐业便与中国化工之父——范旭东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自贡的盐业化工也从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图片

永利制碱公司

川盐“增产赶运”,自贡因盐设市,给自贡盐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是,盐业如何融入化学工业,多领域地开发盐的附加值?自贡人尚在萌芽之中。1934年,邓惠霖等人集资在凉高山创办四川建国化工厂,以卤水为原料土法生产碳酸钠,但产量甚微,半年即停产。真正奠定自贡化学工业基础的是在范旭东的久大精盐公司内迁,在自贡建立模范制盐厂之后。

图片

天津久大精盐厂

1937年,范旭东将久大精盐公司(以下简称“久大”)迁来自流井(永利制碱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迁到乐山五通桥),伪中央工业实验所盐碱实验室也同时迁来自流井。同年,范旭东在张家坝购地,筹建“久大盐业公司自贡模范制盐厂”(简称“久大盐厂”,也即张家坝制盐化工厂前身)。那时,川康盐务管理局局长曾仰丰认为久大比较重视科学,有一批技术人才。因而支持久大迁来自贡建厂,并希望久大对自贡墨守成规的盐业生产技术进行一些改进。但自贡盐业界地方势力,唯恐久大侵占他们的既得利益,曾多方设法阻挠。制盐的原料——卤水,全部控制在井灶团体或私人手中。配给久大的卤水,量既不多,又都是淡卤。久大建有七口大平锅,每口可年产食盐4000余吨,但由于缺乏卤水,经常有五口闲置未用。对此情况,川康盐务管理局也无能为力。但是,范旭东并非唯利是图之辈可比。他经常告诫同仁:不要沾染那些旧商人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坏习气。要艰苦创业,为当地盐业生产技术服务,不要以单纯赢利为目的,要为中国民族工业有所建树。久大在抗战8年的艰苦条件下,对自贡盐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许多重大贡献。例如:平锅制盐和晒卤台的应用与推广、电机推卤、电焊与机械加工的创新,都为当时盐业生产技术带来了明显的科技进步与机械化的发展方向。首创开发卤水综合利用,提制食盐副产品,尤为自贡盐业生产技术划时代的重大改革创新。

1941年5月,范旭东决定从黑卤入手,开发自贡食盐的副产品。为了彻底揭开自贡黑卤的奥秘,特派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无机盐专家郭浩清来自贡久大盐厂。1940年,对自贡黑卤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首先对富荣盐厂东场(自流井)的凉高山、大坟堡、东岳庙、豆芽湾与郭家坳,富荣盐厂西场(贡井)的席草田、苟氏坡与黄石坎各地区,所有盐井眼数与各种卤水的产量,进行了调查与统计,总计注册盐井733眼。

在食盐副产品工业中,卤水综合利用最重要的一环。久大由天津迁来自贡后,并不打算生产纯碱与烧碱。但久大已派出唐士坚与程德明两位工程师在隆昌隆圣化学公司(久大有投资)利用天然气为能源发电,筹建烧碱厂,并于1947年建成投产。

图片

卤水

郭浩清从1941年5月起至1943年3月止,只花了2年零10个月的时间,在物质装备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对自贡黑卤进行了全面的化学分析与研究。除对凉高山利成井为代表性的卤样进行了全面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外,还进行了黑卤浓缩试验,从胆巴中提取氯化钾试验,从胆巴中提取氧化钾与硼酸的放大试验等等。并绘制出了黑卤综合利用流程图表。最后作为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盐类研究室第29号报告,制成《四川黑卤研究初步报告》铅印本。在尚未提出正式研究报告之前的1941年冬末,久大盐厂最初试制食盐副产品时,就已经应用他的研究成果了。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衡量,该报告数据并不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对四川自贡黑卤第一份较为完整准确的研究报告。而且是在40年代初抗战时期的困难条件下完成的。因此,久大盐厂实是自贡卤水综合利用生产食盐副产品的开拓者。

图片

郭浩清

久大盐厂于1941年冬末开始从胆巴、胆水中提制食盐副产品。由于抗战期间,工业器材奇缺,加以产品销路不广,只能因陋就简,进行小规模生产。最初,只生产氯化钾、硼酸、硼砂、溴素4种产品,试产过碘素。次年又由谢光遽负责技术,增加了酒精、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镁、乳酸钙、小苏打等6种产品的生产。

1942年4月,久大盐厂为了减少胆巴,胆水的运输,又在凉高山利成井设点,成立了“恒丰副产部”,并在该井首先研制电机推卤成功,故利成井成为自贡第一口电机推卤井。

1943年5月,久大盐厂又在贡井与永利制碱公司、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合建“三一化学制品厂”(定名“三一”,取三位一体之意),生产氯化钾、硼酸、硼砂与溴素4种产品。

久大盐厂在开发氯化钾、硼酸、硼砂、溴素与碘素等五种食盐副产品后,又于1942年9月新增加酒精、碳酸镁、碳酸钙、硫酸镁、乳酸钙、小苏打等6种产品。

图片

公私合营久大盐业公司生产的溴素

久大盐厂能从胆巴、胆水中提制食盐副产品的消息,当时在自贡盐场震动很大,很快就传播开来。盐场人士认为,自贡盐场一千多年来,弃之无用的胆巴、胆水,今天能加以利用,制造出多种副产品来,真是难能可贵,其中必有厚利可图。于是群起仿效,争相设厂。

久大精盐公司自创办以来,即以“实业救国”为宗旨。迁来自贡后,仍然为改进自贡盐业技术服务,对技术从不保密。通过井灶盐业界人士的公开参观,或暗地高价聘请久大副产部的熟练工人前去传授技术,自贡富荣两场小规模的食盐副产品厂就如雨后春笋,很快的相继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自贡先后建立起来的食盐副产品厂,包括久大盐厂在内共有15家之多,但实际上生产时间较长的只有七八家。

1949年12月5日自贡市解放后,奄奄一息的盐化工生产开始复苏。当时由于国防需要,迫切急需增产的首先是氯化钾。1951年冬初,西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派娄玉春、萧元弼两位工程师前来自贡调查氯化钾生产情况后,建议一方面应减少胆巴、胆水的流失;另一方面应改进盐化工生产的工艺技术,这样,氯化钾可望增产。

久大盐厂于1950年初,即大力增产氯化钾,同时,也生产一些硼酸、硼砂与溴素开启“九大”的新历程。

范旭东笃信实业救国,重视和培养人才,倡导企业文化,服务社会需求,成为他一生事业上不断发明创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牢固基石。

图片

范旭东和侯德榜、李烛尘

他曾说:“本底子是书生事业,惟有亲近学术,开拓我们事业的前程,才是正轨。”“中国如其没有一班人,肯沉下心来,不趁热,不惮烦,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至心皈命为中国创造新的学术技艺,中国决产不出新的生命来。”言为心声。范旭东一生绝对相信科学,誓死笃信实业救国。他在中国化工史树立的一座座丰碑,足以印证。为此,他不为功名富贵诱惑。1935年,蒋介石邀请他出任实业部长,他婉言谢绝。1942年,蒋介石再次邀请他出任经济部长,他再次拒绝。反之,他对人才都是求贤若渴,广泛招揽。使之一群青年科学家聚集在他周围。东吴大学化学硕士陈调甫,上海大效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王小徐,电气化学专家、后任新中国食品工业部部长李烛尘,中国化工科技创始人孙学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侯德榜,中国无机盐化学专家郭浩清等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中国的科学巨匠和政治人物。范旭东之所以成为中国化工之父,除了诸多的发明创造之外,还有两个牢固的基础。一是他卓有远识,将他的事业与服务社会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念一时一利,实有大商儒商之风范;二是在中国首倡企业文化,创办《海王》旬刊,以“四大信条”作为范氏企业永远的团队精神。有了这些坚固的基石,范氏化工宫殿何事不大有作为?何处不金碧辉煌?

图片
四大信条

天津沦陷后,面对日本军方的威逼与利诱,他诤然回答:“宁举丧,不受奠仪。”断然拒绝与之合作。然而,在生活居家方面,他却是清廉朴素,从不奢侈。侯德榜曾回忆道:“先生当公司总经理三十余年,出门不置汽车,家居不营大厦,一生全部精力,集中干事业,其艰苦卓绝,稍知范先生为人者,胥能道之。”

范旭东逝世时未留下什么遗产。妻子也靠他在上海金城银行的好友帮忙,将该银行的一栋洋房租其居住。直到1948年,永利化工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永利化工公司全部资产的11又5分之1赠送范氏遗孀作为怃恤金。范旭东一生只拿50元工资。但是,他的酬金、股息也十分丰厚。他都几乎是全部捐赠给科研、教育、慈善事业。

卢作孚曾说,中国真正的人才,范旭东先生要算一个。在中国的民族实业家中,论修身齐家、开拓创业,范旭东堪称一代楷模。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