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臂还是麦弗逊,你真开得出来吗?

图片


图片

作者丨崔力文

责编丨崔力文

编辑丨王   越

判定好与坏,试过才有发言权。


人红是非多,李斌又一次被“喷了”。


至于故事的起因,还要从北京时间9月20日乐道L60发布后的高管专访聊起。当场,有媒体直接问道:“有一种说法,乐道L60的前悬架之所以采用麦弗逊的形式,而不是更高级的双叉臂,主要还是从成本方面考虑?”


图片


对此,李斌直接给出反馈:“我就举一个例子,双叉臂与乐道L60用的双球节麦弗逊,成本其实相差不大的,最多一两百块钱,我们再去省成本,也不会想这一两百块钱的事情。”


随后,他继续解释:“这里面就涉及一个取舍的问题,我们更多还是从舱内空间、前方视野、舒适性等等方面去做综合考虑。乐道L60是一款家庭用车,我肯定不会开着它下赛道玩漂移,我不是做一个超高性能的产品。”


而李斌解释的同时,坐在一旁的艾铁成,则分十分精准的补充道:“保时捷911保时捷718都用的是麦弗逊。”


很快,《汽车公社》的官方视频号,跟进了相应的短视频。瞬间,诸多网友在评论区掀起了愈发激烈的讨论。


摘选点赞数最高的三条,直指:“100块钱我出了,给我换双叉臂行不?”


“卖蔚来的时候:双叉臂成本非常高,所以我们是豪华车;卖乐道的时候:双叉臂跟双球节麦弗逊的成本差不多。”


“BOM单车成本省下来100块钱还是很可观的。”


反正,汇总下来,“锅”全部一股脑的甩给了乐道L60。


而最近一周,开启大定锁单之后,无论网络上,还是销售端,拿“前悬麦弗逊”大做特做文章,甚至形成攻击话术的案例频繁出现。


今天这篇文章,并不想试图为乐道L60辩解什么,单纯只是掰开揉碎了聊聊我心中的一些观点。



01

啥是麦弗逊?啥是双叉臂?


叉臂式独立悬挂和麦弗逊各有优缺点,选择哪个更好取决于您的需求和偏好。如果您追求更高的操控性能和舒适性,那么双叉臂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成本和经济性是您考虑的主要因素,那么麦弗逊可能更适合您。


显然,指向性非常明显。


图片


顺势,悬架小课堂开课了。首先第一个问题,到底啥是双叉臂?


它,也称为双A臂悬架,由上下两个叉臂组成,中间用一个相对稳固的连杆连接。


这种悬架类型能够为车辆提供较好的侧向支撑和转向稳定性,因此在高速行驶和过弯时具有较好的操控性能。另外,由于双叉臂的上下叉臂可以同时吸收来自不同方向的冲击,所以它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不过,随之而来的代,价便是双叉臂的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并且对安装精度要求也较为严苛。


图片


那么,究竟啥是麦弗逊? 


它,主要由下横臂、减震器和转向节组成,结构更加简单。


麦弗逊的抗侧倾能力同样不弱,在连续弯道路段的操控性能与双叉臂相差不大。另外,由于麦弗逊的下横臂可以吸收来自路面和减震器的振动,所以它也具有较强的滤振性能。


但与双叉臂相比,麦弗逊的抗冲击能力较弱,尤其是在应对较大冲击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发生变形。更直白来讲,受限于某些无法克服的物理结构原因,后者的“上限”一定程度上要低于前者。


图片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读者好奇,李斌口中的“双球节麦弗逊”又是什么?


它,是普通麦弗逊的一种进化形式,特点在于将原本的L型控制臂,替换为两个连杆,使得悬架与转向节形成两个连接点,进而增强了车辆的操控性。


当然,成本也会随之提升。


而在阐述了这些内容过后,悬架小课堂暂且告一段落。


相比之下,更想说的是:“站在主机厂的角度,无论选择双叉臂也好,还是麦弗逊也罢,只要符合自己的产品定位,并且不要偷工减料,做到问心无愧就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真的没必要形成一个所谓的鄙视链,听到麦弗逊就嗤之以鼻,听到双叉臂就直夸良心。”


毕竟,车好不好,试过才知道,而不是云体验。但完全能够预见的是,如此一番输出肯定又会遭到巨大的质疑。


麦弗逊在部分人眼中,就是“原罪”。



02

不剧透,你真能开出来吗?


北京时间9月23日,第一期《乐道问必答》正式上线。


其中,又着重提及了关于“麦弗逊悬架很拉胯”的传言。整体看下来,与之前专访时李斌的回应大差不差。一上来就表明双球节麦弗逊是一种高级的悬架形式。帮助乐道L60在舒适性、座舱空间、转弯半径上,都表现得较为出色。


图片


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则为,“硬件决定底线,调教决定上限。判断一套悬架的好坏不能只看硬件。”


因为,作为一名入行将近6年的小编,深度试驾过的各类车型超百款,确确实实见证过太多一味的堆砌配置,动态质感一言难尽的选手,“你看它好像用了双叉臂,你看它好像武装到了牙齿,但只要动起来便瞬间露馅。”


与之对应,也真真切切开到过一些表面平平无奇,动态质感却带来意外惊喜的选手,“你看它用了麦弗逊,甚至你看它用了更被唾弃的扭力梁,可却表现的非常均衡。”


由此聚焦乐道L60,同样亲身体验了一段时间,理性客观的评价,“驾乘质感符合我对一款家用纯电SUV的预期,相较特斯拉Model Y更软。当然,在通过一些减速带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前悬的边界在哪,但整体无关痛痒。”


还是那句话,“买车,首先得搞清楚自己的诉求在哪。”


图片


即便,再退一万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提前不知晓答案或不被带节奏的情况下,仅通过日常驾驶十分清晰的分辨出悬架是双叉臂还是麦弗逊?


估计连许多所谓的“车圈老师”,都不敢打保票。


况且,继续拿艾铁成口中的保时捷911、保时捷718举例,为什么没见有人去声讨动辄超百万元的跑车,悬架还用麦弗逊?难道只因为它们是合资豪华品牌?


有时候,对手之间的良性竞争本没有错,但千万别为黑而黑。判定一款产品的好与坏,试过才有发言权。不然,那么多买单的用户不成了“人傻钱多”?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想强调的是,“在我心中,麦弗逊绝不是什么原罪,也没有什么悬架鄙视链,一切的一切拿结果说话。”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打嘴仗的。最终,明晃晃的成绩单,会为产品正名。




崔力文

爱车如命,

更爱电动汽车的

小编一枚~

图片



阅读

推荐

宁德时代引发“蝴蝶效应”


乐道L60:从Model Y身上撕下一块肉来!丨触电


想造车的“锂王”们,日子也难熬



- END -